第325章
等高兴劲过去,刘福又说起工作了。
“等下先检查屋里的各个池子,等船回来还是要到渔场上再看看,该检查检查,该维护维护。”
几个人都点头。
林卫国:“我这船回来怎么也得中午了,不耽误事吧,要不我让侄子把那条船也开回来。”
刘福:“来得及,不会耽误事的。”
林彩蝶也说道:“要是可以的话,还是叫堂哥跟你一起过去,先把船开回来吧,我看了下海面,靠沿岸走没啥问题。”
林卫国点点头:“是没啥问题,那我就喊上你阿永哥一起。”
林彩蝶:“我那小艇能一起开回来吗?”
林卫国:“我们过去后,海面应该还会平缓点,应该差不多吧,反正我们过去的人多,要是可以的话,就直接给你开回来了。”
林彩蝶点头:“行。”
杨霞:“那一会有需要我帮着干的吗?”
林彩蝶:“你处理这些鱼就得相当长的时间了,中午大家都想吃大餐呢,表姐你慢慢张罗就好了,有什么事你喊我。”
杨霞:“行,那我就准备这些。”
等吃完饭,大家各忙各的了。
林彩蝶算是最无所事事的那个,干啥也都用不上她。
在林卫国走的时候,林彩蝶找篮子装了些海货递给林卫国:“你给我大姐送去。”
林卫国:“你大姐家应该也去捡了吧。”
林彩蝶:“她弄着两个孩子,昨天雨那么大,姐夫估计今天一早就整理那些木材了,哪有时间去捡鱼啊。”
林卫国也没有多说,就接了过去,要是孩子没的捡,拿过去就拿过去了。
以前开船时,他也经常留货给林彩霞送过去。
家里的几个孩子之间,彼此也惦记着,这就挺好。
像是村子里有些人家,分家时孩子之间打、吵个不停,兄弟之间和仇人似的,那样的日子才糟糕。
就是二女儿离的相对来说比较远了。
不过也还好,时不时的也能看看,毕竟不是特别远。
等各人都有事忙了,林彩蝶自己也没事了。
这要是在海岛,肯定就找机会下水了,不过在这不方便,但是她也没闲着。
院子里现在也是乱七八糟,有的地方种的竹子都被吹倒了,有的地方也是被冲的泥浆乱流。
很多硬化的水泥地和石子地上现在也都冲了好多泥土过去。
鸡舍鸭舌那里,地上也是泥坑水坑的,很埋汰。
这些都是要清理的,林彩蝶也是拣着力所能及的先收拾着。
看着这个院子,林彩蝶忽然有一种重新修一下的欲望。
主要原因还是她空间里的建材太多,现在就是再建一个这样的大院,而且院里都建上房子,都用不完。
现在她想的是在现有建设的基础上,再重新规划一下。
倒是不着急建设房屋,就是地面上弄一下。
把硬化的地方用砖挡一下,再重新设计一下院子的排水问题,这样以后就是下雨也不用怕了。
相对来说,这个想法比较简单,就算是动工也就是一天的活。
想是一回事,干是另一回事,林彩蝶拿着竹扫把,“欻欻”的扫着水泥地上的泥。
扫过之后,水泥地上也是黑泥汤印字遍地。
其实林彩蝶当时留了排水的地方,就在硬化的两边,不过昨天雨太大,冲的泥土把这些小的水沟都给填满了。
接着她又拿着小铲子清理起这些小沟来,心里也在腹诽,当时也没想着挡一下,或者上边种点花花草草的,这时候也不用这么麻烦了。
第447章 卖钱了
林彩蝶还没干一会,杨霞也过来帮忙了。
林彩蝶:“你去收拾那些鱼就好。”
杨霞:“没事,那个简单,等下我再弄也来的及,先帮你把这整理一下。”
林彩蝶:“这也没办法整理,就是简单的收拾一下,等天气好了,这里还得请人再重新建一下。”
“啊?还要建啊。”杨霞有些不理解,现在这个大院子,在农村可真的是说得出的好地方了。
在杨霞看来,就是和镇政府大院比,也不差太多。
都这样了还要再建,这不是浪费钱吗。
林彩蝶解释了一下:“不建别的,就把这几个排水沟重新弄一下,也不至于淤堵和排不出去水。”
杨霞看了一下,挺好的大院,这个排水沟确实挺明显。
不过,若是她来说,宁肯台风的时候收拾一下,也不花这个钱。
一年能来多少次台风,加上暴雨一起,一年有个20次顶天了。
像是平时梅雨季节的雨,根本不影响排水。
所以她是宁肯每年那么去打扫,也不会再在这上边花钱。
林彩蝶想的是一劳永逸,杨霞想的是能干的就绝不花钱。
这是际遇的不同,眼界的不同所彰显的结果。
两人收拾了一下,把水泥石子地面清扫了出来,也把泄水沟清理了出来,时间就来到10点多了。
林卫国和大堂哥他们一起去开船了,达叔也过来收海鲜了。
杨三妹在家做主卖这些海鲜。
林彩蝶看达叔过来,她也上前帮忙。
主要是能帮着记一下单子和数量。
对于海边的渔民或者村民来说,台风是灾害,也会对个人家里造成损失。
一般的漏雨或者湿了粮食、衣服之类的,亦或是整夜都不能睡觉。
这种甚至都说不上损失,大家都习惯了。
真正的损失是房倒屋塌,或者家里养的家禽牲畜被淹被冲,更有甚者是人员上的伤亡。
但是物极必反,凡事都有两面性,台风虽然是损害,但是同样的,也给渔民带来了收益。
每次台风天过后,海边总是会有远超往常的收获,让生活在海边,靠着这片大海生活的百姓们,能有些补偿。
台风天前后有大鱼是海边的常识,台风过后要赶海也是海边的常识,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来自大海的馈赠。
这不,这次林家就接受到了馈赠。
连达叔看到了都说:“你们这真是靠海近,居然捡了这么多,还有这么多的好货。”
杨三妹和林彩蝶都笑的灿烂。
之所以能捡这么多,其实和昨天晚上也是有关系的。
昨天晚上,林卫国可是没少捡,不然今天不可能有这么多货。
还有就是,早上也不是一个人在捡,而是刘福他们也都在捡。
这样综合起来,林家这鱼不就是特别的多吗。
本来达叔也没说过来,不过,林卫国也是和他说了自己这边有多少货,他听了后一点都不耽误,直接就找拖拉机过来了。
一筐筐鱼获分门别类的被放在台秤上。
一样样的分别称重,然后记录。
单子上也写了长长的一溜。
所有的货称重完,林彩蝶算了一下,就是昨天晚上和今天这一早上捡的,就能卖260多块钱。
虽然83年中了,但是260也不是一个小钱。
这年头,就是正式上班的,能一个月过百的都少。
当然这年代上班的也确实是死工资。
等再过些年,研究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就会成为现实。
这也恰恰说明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营死工资的死板。
当然,260块就算在渔村,也能当做彩礼娶媳妇了。
渔村这里,有钱的也是三转一响,三十六条腿都要的。
没钱的意思一下,260也确实能相看一个过的去的媳妇。
所以这一天,就靠捡鱼就能赚到260,对于渔村的来说,是相当不错了。
以前没有大船的时候,林卫国出海,能到260这个数字的时候都屈指可数。
达叔:“还是你们住的近,近水楼台啊,这捡的都赶上别人两三家了。”
杨三妹也高兴,也和达叔说了:“哎呀,我们也不是一个人捡的,是刘老师他们和那些学生跟着一起捡的,还有,这苏眉鱼和石斑都是昨晚上浪打上来的时候,老林出去捡的。”
达叔也愣了一下:“啊,还有昨晚上捡的,你们也真是胆子大,台风天居然还敢出来捡鱼。”
用他的话说,其实就是要钱不要命啊。
不过这话不好听,所以也就没说了。
杨三妹解释:“哎呀,是老林,根本说不了他,后来还是小蝶说,让他身上拴上一根绳子,还不能长了,这才出去。”
说着又说起了昨天晚上的惊心动魄。
“哎呀你们都不知道,昨天晚上的那个浪头哦,都直接打在门板上,要不是上了护板,玻璃都得打碎。”
“还有啊,那鱼就和下饺子一样,噼里啪啦的就砸在门板上和墙上,还有,那浪头起来,这断崖上边还有2米多高,真的,还好听小蝶的栓了绳子,后来老林还被打倒了,就是绳子拉住了,然后才不捡的,不然,还能捡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