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苏瑾棠带着书晴进来时,便有婢女前来引路,“这位小姐用膳还是住店?可有约?”
书晴抱着账本,“我们寻你家掌柜,聊聊这账本的事。”
苏瑾棠补充道,“就说是苏氏茶楼老板苏瑾棠。”
婢女见确实是天香楼的账本,从善如流地请苏瑾棠先前往二楼雅间入座,“奴这就去寻掌柜。”
抬步走上楼梯,转角处,苏瑾棠瞥见了一楼东边靠窗一个熟悉的身影。
王松。他怎么会在这里?
或者说,他能有钱在这里?
据姜韵枝所说,在她失踪的这些天派人寻过王松,结果长安的客栈都寻遍了也无果,谁知能在这里看到他,他哪来的钱?
王松依旧是寻常朴素的棉麻长袍,估摸着还没正式去翰林院上值。
陛下对官员多有宽厚,外放官员视路途远近有一至三个月的上任报道期限,哪怕走的科考之路,人就在永宁城内,也有七日期限,以便外地而来的人员好在永宁安置。
苏瑾棠指着王松身边的略显富态的中年男子,悄声问婢女,“这是何人?”
婢女见是老熟人了,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东市崇文书坊的老板,姓杨,苏老板可知晓崇文书坊?”
崇文书坊名气很大,主营书籍字画,后来生意大了,笔墨纸砚都有涉猎,很受读书人的喜爱。
“听说过,这位杨老板是天香楼的常客?”瞧着惬意自得。
而王松就显得拘束些。
“这段日子常来,带着不同的读书人。”
商人无利不起早,这位杨老板带着读书人来天香楼用膳谈生意,那必定是这些读书人身上有可以牟利之处。
如今陛下重视文人,五年三回科举,带动了不少文人生意,这里头该有不少赚头。
王松能带着林秀兰在永宁没有住客栈,想必已在某处安家,定是与人做了什么生意,否则哪来的钱?
顶尖的商人往往是嗅觉最敏锐的,这杨老板倒是给了她启发,天香楼内普通读书人消遣不起,可有的是能消遣得起的人愿意给这些读书人花钱。
撇开王松人品不谈,他倒是常给她带来不错的点子,四年前扩建苏家学堂打响义商名号,如今这天香楼用读书人打开市场是否也可行?
思索着,苏瑾棠走入二楼雅间。
天香楼掌柜姓徐名世昌,已到知天命的岁数,但是走路带风,身体硬朗,比不少文弱书生看着更康健些。
约莫早年是个武人。
“苏老板。”徐掌柜无半点架子,也不因苏瑾棠是一年轻女子而轻视她。
想必萧宇承早已打过招呼,免了她初来乍到与人交接的难处,“徐掌柜。”
徐世昌开门见山道:“苏老板,想必您已看过账簿,老朽经商无道,如今天香楼只堪堪不亏本罢了,望您不吝赐教。”
“徐掌柜莫自谦,我这一路而来,服侍人员各个井井有条,管理人这一面,掌柜的必有过人之处。”
“实不相瞒,”徐世昌是个爽朗的性子,“老朽早年从武,曾在镇北军中任校尉,后来这右胳膊险些废了,才退而做点生意。”
徐世昌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右胳膊,确实抬起来都困难。
原来当过军中校尉,怪不得天香楼的人员个个训练有素。
苏瑾棠肃然起敬,又认认真真行了一礼,“大周能有如今和平昌盛,全靠像您这样舍生忘死之将士。”
“不敢当不敢当,”徐世昌连忙摆手,“你这小女娃莫折煞我。”
徐世昌在圣历年间入伍,天明元年女皇文萧珺继位,镇国长公主率镇北军驻扎边关,短短两年,边关安定。
他就是在那时手臂受伤,因再也握不住刀枪而退伍,得镇国长公主体恤,送回永宁城置屋舍做些小生意糊口。
乱世之中店铺损毁,待天下太平后,有酒楼招掌柜伙计,他便来碰碰运气。
谁知萧宇承言“你曾是祖母军中之人,她定不愿看曾经部下颠沛流离,老无所依”,看他有十几年经商经历,便让他做了这酒楼的掌柜。
一开始还好,可天香楼扩大改建之后,他经营起来便常常捉襟见肘,叫他苦恼得紧。
“到底是上了年纪,时常看顾不上许多。”
苏瑾棠倒是没想到,萧宇承还有“任人唯亲”的时候。
“徐掌柜子女在做何营生?”这天香楼可是个香饽饽,怎的不叫他子女来帮忙?
“老朽孑然一身,并无子女。”
苏瑾棠大概能猜到几分萧宇承的意思了,他是想养着徐世昌这样的老将,但是若只是将他如寻常老人般照顾着,怕是会让他卸了精气神,于寿数无益,给他找点事做才能让他觉得人还未老,如现在这般精神矍铄。
本来在来天香楼之前苏瑾棠还在担忧,是否会被刁难不让她插手,或者直接将这烫手山芋丢给她。
有徐掌柜在,她若能改善下经营,到时功成身退也不是没可能。
苏瑾棠笑道:“徐掌柜洒脱。”
“我方才观楼下杨老板与一读书人在用膳,想到了一法子,徐掌柜您听听。”
第12章
徐掌柜是个果决的,“就如苏老板所言试试,废不了多少人手,不行咱再想办法。”
得了徐掌柜支持,苏瑾棠便能放开手脚去做。
这一趟倒是顺利得很。
徐掌柜送苏瑾棠下楼,至大堂,被人拦住了。
“徐掌柜,可算是被我见着您了,”崇文书坊的杨老板竟还在,笑呵呵的,“我这又新出了几个话本子,徐掌柜您瞧瞧?”
苏瑾棠见到杨老板身旁的王松,长身玉立,从容不俗,可在见着她时,顷刻间面上尽显阴翳,死死盯着她。
怕是没钱的日子过得不好吧,苏瑾棠眼中闪过笑意,心下不知何滋味,有些酸涩却又觉畅快。
“你这年轻子弟喜爱的本子,递给我作甚?”
杨老板打量了苏瑾棠一眼,“这位姑娘是?”
“这是苏氏茶楼的苏老板,”徐掌柜方才答应了苏瑾棠,在人前莫说她与天香楼有关。
“原来是苏老板,你也赏脸看看我这话本子,我跟你说,如今永宁城内时兴的诗词话本,就属我这里的最受欢迎。”
苏瑾棠还在想杨老板推销话本的用意,正打算伸手接,谁料王松突然开口:“杨老板,我的笔墨给谁都行,只这苏老板不行。”
竟然是王松写的话本子?
一时三人都在看他。
即使粗布麻衣,也难掩他一身傲气,“苏老板一介女流,如何懂得诗词歌赋?”
杨老板不明所以,心想这话本子销路最好的就是永宁城的娘子们,只需识得字,如何看不得?
官宦人家的小姐谁不是腹有诗书,更何况长公主兴办女学,如今永宁城内懂文墨的女子不知凡几,否则单单靠几个科考之士,如何能将话本兴起?
方才已经谈定,王松写这话本只给崇文书坊一家来刊印,卖出后除去成本,净利润五五分,这话本还未写完,如今正是推销之时,他何故整这幺蛾子?
商人谁不是见人都三分笑脸,有道是并无长久的对家,只有长久的利益。
本来他看好天香楼,可无奈徐掌柜是个老顽固,并不能接受这些新鲜物什,他方才见到了才想再言说言说,万一他应了呢。
徐掌柜闻言顿时神色一收,“苏老板是我天香楼贵客,你这是何意?”
苏瑾棠收回了手,悠悠开口:“王公子任翰林院编修,如今不急着上任,却是写话本营生?莫不是缺钱得紧?”
她当然知道如何往人心口戳刀子。
杨老板一看可别生意没做出去,反而结了仇,忙打圆场,“苏老板,您有所不知,是我着急了些,王大人闲时写写,还未正式出版,确实是改日整理成册了再递过来为好。”
倒是双方都不得罪。
可王松近日为生计奔波的苦楚,到处求人看人脸色的辛酸,岂是三言两语能压下去的?
若不是苏瑾棠为难,他何须如此辛劳?
“既如此,杨老板,这天香楼和苏氏茶楼都不必看。”王松甩袖道。
徐掌柜却是不把这七品小官放在眼里,科考上来的进士有些读书人的傲气正常,可既然人家如此冷脸,他们也不是要上赶着的。
天香楼若是有意,太子太师傅大人的文墨也能讨来。
“来人,送客吧,以后天香楼不欢迎王大人。”
王松气急,“只有开门迎客的,倒是没见过闭门谢客的,天香楼当真会做生意。”
苏氏茶楼也便罢了,这天香楼可得罪不起,杨老板可不愿将自己与天香楼的生意就此搅黄。
“王大人既有此气性,那你的话本便先不急,王大人先请,”杨老板作出送客的姿态,神色已有不耐,看着天香楼堂倌来将王松请出去。
显然王松虽一时气急,但是与这杨老板之间的生意却是舍不了,见他如此,终是按捺住了,冷哼一声抬步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