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难道我受不起这个热吻

  • 阅读设置
    第14章
      
      她看清了自己心底的答案:亲密关系,对她而言,既非必需,又实在累人。投入所有热情,最终结局却注定是分离或淡漠,那又何必开始?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疲惫不堪?
      她不信那些天长地久的童话,也不信自己能幸运地成为例外。
      小林的消息,恰逢其时,印证了这种“分离”的常态性。
      小林很快回复。他的酒店在黄庄附近。
      黄转青打开app看了眼,约在了钱塘花园。
      她记得小林的奶奶是宁波人,小林爱吃宁波菜。
      不一定来到北京就一定要吃北京菜,保留自己本身的口味,并不会影响自己去融入这个城市,不会影响一个人的呼吸与行走。
      小林和宁波菜本就更合拍。
      约定的日子。黄转青在地铁站出站等小林。
      心情像脚下的地砖,沉、稳、没那么平。
      小林瘦了些,眉眼间多了成熟稳重,笑起来时温和不变。
      “青青。”他快步走过来,笑容真诚。
      “好久不见。”黄转青也笑。
      黄转青确实饿了,菜系又合口味,吃得格外投入。小林看着她这个样子忍不住笑。
      她佯怒:“笑什么!”
      “笑你现在胃口这么好,精神头这么足,整个人看起来状态比在厦门的时候好多了,也比跟我在一起的时候显得更有活力。”他语气真诚,说着还会点头,“真的,我为你高兴。你当初选择来北京是对的。”
      朴实无华。是老朋友般的观察和发自内心的祝福。
      黄转青放下筷子,也笑着对视小林的眼睛。
      “谢谢你这么说。跟你在一起的时候,我也很开心。我们很合适。”她用了合适这个词,“这是真心话。”
      再合适的人,再美好的曾经,还是会让时间无声地冲散了彼此紧握的手。
      这似乎是人生的常态,一种无解的宿命感。
      离开厦门的前一晚,黄转青和小林见过面。
      两人在海边沉默地站了一会儿,在旁边的摊贩上买了一罐啤酒和一罐可乐。小林看起来憔悴。
      海浪声重复着离别的节奏。
      “对不起,”黄转青先开口,声音很轻,“那天在饭桌上我太冲动了。不该那样宣布分手,让你难堪。”
      小林摇摇头:“难堪是有一点。但更让我难受的是,你好像一直很痛苦,而我竟然没真正意识到,或者说,我选择了视而不见。”
      他抬头看她,眼神复杂,“青青,那天你说没办法再继续下去,是真的吗?没有一点余地了?”
      黄转青看着他,这个陪伴了她五年的男人。他的眼神里有不舍,但没有她预想中的挣扎或不甘。
      她忽然明白,他内心深处也早已疲惫不堪。
      “是真的。”她心里最后一丝犹豫也消散,“我们之间的问题,不是结婚就能解决的。我不想再在这样的关系里消耗自己。我们都尽力了不是吗。”
      这并不是一个问句。
      最终小林像是卸下重担般吐出一口气,肩膀微微垮了下来。他点了点头,声音带着释然:“我明白了。你值得轻松一点的生活。”
      他的平静让黄转青更加确认自己的决定是对的。
      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共识。
      “祝你以后一切都好。”
      “你也是,黄转青。”
      没有拥抱,没有握手。小林把可乐递给黄转青,自己扣开那罐啤酒,再向着黄转青举起。
      是一个等待碰杯的动作。
      黄转青端起茶杯,与他轻轻一碰。小林眼眶微微泛红,碰完后掩饰性地喝着杯子里的茶。
      再放下时,声音带着哽咽:“看到你现在这样,我很开心。黄转青,祝你一切都好。”
      “你也是,一切顺利。”黄转青说。
      那是一段好时光。
      一顿饭,吃得心头发热,眼眶也热。
      明明是旧情人重逢,气*氛却温暖而感伤。
      “这饭吃得太煽情了,哭唧唧的像什么样子。”黄转青揉了揉眼睛,故作轻松地打破气氛,“我看看附近有什么演出,咱们转换下心情,一起去看看?”
      脱口秀剧场里,笑声此起彼伏,台上演员妙语连珠。
      黄转青和小林被逗得抛开饭桌上的感伤。
      不经意间,黄转青目光扫过前排一个短发女孩的侧脸,越看越眼熟。
      散场时,人群涌向出口。黄转青和小林往外走,那个短发女孩也正和同伴起身。
      短发女孩也认出了她,眼睛一亮:“是你!医院门口扶小雅的那位姐妹?”
      黄转青也笑了:“对!是我。我刚才也发现你了,好巧啊。”
      “我叫邢频!话剧团的。”邢频爽快地伸出手。
      黄转青和她握了握:“黄转青。”
      邢频是个自来熟:“你也爱看演出啊?”
      “是啊,带朋友过来。”黄转青指了指小林。
      “哦哦!”邢频点点头,随即像想起了什么,上下打量着黄转青,眼神里很兴奋,“你看起来很像演员欸,气质真好,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呀?”
      “我?过誉啦。我可做不了演员。我是画画的。”黄转青被她的热情弄得有点不好意思。
      “会画海报那种吗?商业的?艺术的?”
      “会一点,看具体要求。”
      “太好了!天降神兵!你帮我们画海报吧,我们导演一直想找个有生命力的女画师,才能画出传递那股劲儿的海报。求求了!”
      画话剧海报?这跨度有点大,黄转青想退缩:“我不行的吧?没画过这种。”
      “怎么不行,”小林在旁边突然开口,“你画的东西一直很有生命力啊,去试试呗,多好的机会。”
      “对啊对啊!试试嘛!”邢频抓住小林的话头。两人一唱一和,形成强大的撺掇气场。
      “那我试试!”
      邢频立刻掏出手机:“加微信!咱们细聊!”
      走出剧场,黄转青的心还在怦怦直跳。抬头望着深蓝的夜空,一颗星也没有。
      她和小林站着看了一会儿天,然后互相道别。
      正如几个月前,两人在海边最后并肩站了一会儿,接着像两条曾经交汇过的溪流,彻底地分道而行。
      黄转青回到家,略过保温桶,走向书桌打开电脑。看着邢频刚发过来的历史资料和导演的创作故事。
      窗外的城市灯火依旧璀璨,装着无数的心事与梦想。而此刻十九楼的小空间里,保温桶所代表的某种情感的重量与犹疑,暂时被搁置在了角落。
      老照片上,穿着简陋运动服的女篮队员们,在泥土地上奔跑跳跃。导演的创作手记,充满对那段筚路蓝缕岁月的致意。
      其中有一张照片:一个队员在场边,用捣碎的草叶敷在自己脚踝上。
      旁边写着:“条件艰苦,队医不足,队员们常自采草药处理伤痛。”
      她阅读队员们的日记片段,看她们去采集路边的蒲公英、艾草。开始在速写本上涂鸦。
      起初是勾勒女篮队员的矫健身姿,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不够野蛮生长,不够冲破一切。
      她烦躁地翻过一页。
      不知是什么指引着她看过窗台。
      窗台上枝干蜿蜒,不管不顾。叶片如剑,刺破阻碍。
      生命力,不正是植物最本质的属性吗?
      黄转青心中一动,拿起笔,不再是人像,而是线条,向上攀升的线条。
      利剑般刺向天空的叶形线条,破土而出螺旋状的幼苗线条。
      那些女篮队员就是在石缝中顽强求生的植物。
      这个联想让她兴奋。
      一个跃起投篮的动作,被解构重组。运动员的身躯化作藤蔓,向上攀升,充满弹性。伸展的手臂是张开的叶片,托举着那颗象征梦想的篮球。
      队员们围在一起加油鼓劲,是一丛在风雨中紧密相依的芦苇,纤细坚韧。
      黄转青对着屏幕上初步完成的草稿行注目礼,野蛮生长跃然纸上。
      第12章 你没存我电话啊?谁担心你?我可不担……
      虞鱼出院上班,黄转青下班后不用再往医院跑。
      生活慢慢滑回了它自己的轨道,像海淀难得的澄澈天空。
      公司里,游戏项目中,角色原画也进入了相对平缓的阶段。
      角色设定基本定型,工作量骤减。
      黄转青坐在工位上,看着昨天刚刚挪到她背后办公的场景原画汪蓝,正对着显示屏龇牙咧嘴。屏幕上是令人眼晕的废弃工厂内部结构图,各种管道和铁锈,斑驳的墙皮。
      “真不容易啊。”黄转青带着点同病相怜的感慨。
      汪蓝耳朵尖,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和两个硕大的黑眼圈,眼神哀怨:“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这角色现在爽了是吧?看看我这,画得我快神经衰弱了。”
      黄转青耸耸肩回了个爱莫能助的表情。
      汪蓝哀嚎一声,猛地站起来:“不行了不行了,得下去透口气,再对着这堆东西我要爆炸了。”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QingYouDuZhong.html" title="" target="_bl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