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今晚上这些货,他得安排几个拖拉机,必须得早点送出去。
这边继续分拣和卸货。
阿达回来的很快,到了码头就喊着:“来,咱们先称重,这些也得称一会了。”
一直到晚饭时候,上面分拣,下边称重。
也算是从船上到回来都没耽误,一直在分拣,总算是分拣完了,然后赶紧称重,这个过程中已经拉走了两拖拉机了,剩下的这些,等下还得拉一车。
好在都能送出去了,阿达的心里也松了一口气。要是平时还好,现在台风刚过,道路都泥泞不堪,送出去不好走,这也是先头阿达着急的原因。
等到都过完秤,这次卖货更多,大堂哥他们的小船卖了123块8毛,林家这条大船,卖了1840块,这也是因为捕捉到大鱼和金鲳鱼群的缘故。
这下可就让大堂哥刮目相看了,虽然以前也知道大船肯定厉害,但是那毕竟在远海,出去好几天才回来一趟。
这次两条船基本上一起开出避风港的,回来也没差半小时,基本上都是拖了两网。
但是收货的差距差的太多了,这小船能卖这么多已经算是不错了,可是连个大船的零头都算不上。
这时候也只能羡慕了,让他们买大船,肯定也买不起。
这种拖网小船,要是到市里的造船厂,3000块以内差不多能拿下。
但是那种大船,没有块想都别想。
镇上就有人在造船厂订了一艘大船,长度还不如林家这个,才22米,设备也差着,船上各方面都不如,听说都花了多。
就是把他和二堂哥一起卖了也不值这些钱啊。
也就只能眼馋了。
相对比村里其他人,其实大堂哥他们也算幸福,毕竟自己能有船合伙。
还有多少人想合伙都没船呢。
村子里现在这种小型的铁皮拖网渔船,现在一共都不到20艘。
但是,村子可是大村,前后街加到一起差不多800户,绝大多数都是靠着这片海为生的。
小木船就比较多了,加在一起也就上百艘,不过小木船的作业范围就是沿岸地带,平时除了手抛网外也就是放放地笼,收获和这种拖网渔船没法比。
也就是这年代海洋资源还算丰富,再过些年头,这些小木船基本上也会被淘汰了。
随着捕捞作业的增多,海洋资源的逐渐匮乏,近海捕捞都困难,那时候小木船所能创造的价值就太少了。
林卫国喜笑颜开的拿着单子递给杨三妹,就是随便出去,拖个两网,赶上平时一天的收获了,怎么能不高兴。
杨三妹也一脸满足,她手上可是拿了两张单子,不仅大船的,大堂哥的单子也一直都是她收了,拿了钱之后每到月底才会再分。
不过钱数大堂哥和二堂哥也是清楚的,合伙了这么长时间,杨三妹一直都是到月底就给他们结了,很痛快,也没有各种事,也不会说扣钱什么的,两人也都知足。
“你俩在这吃吧,后边食堂都做好饭了。”杨三妹把单子装到口袋里后,对着两个人说道。
大堂哥和二堂哥赶紧拒绝:“不了,家里也肯定做好了,中午都没回去,早点回去他们也能放心。”
杨三妹就指着地上的桶说道:“那这些拿回去,家里去吃。”
里边都是小杂鱼,不止是大堂哥捕的,还有林父船上剩下的,杨三妹给两人各凑了一桶。
说实在的,两人自从合伙后,家里倒是不缺鱼虾吃了,大的没有,但是小的平日里总是会有不少,杨三妹也都不咋留,基本上都让两人带回去了。
知道三叔家里不缺这些小杂鱼,两人也不客气,每人拎上一桶就往家里走去。
林卫国也都给船工们,每人都分了些小杂鱼,他们都自己有桶,出海了就带上,不是那种大桶,但是装的也够家里吃了。
递给桶的时候,林卫国也说了:“今天人少,你们也累了,回头你们四个一人一个红包。”
几人都高兴的笑了:“谢谢林叔。”“谢谢林老板”的话说个不停。
虽然这种红包不大,一般都是两块钱,但是能多得两块,谁都不会拒绝。
出来扛活,一天也不到两块啊,这么一下就赚了两块,还只是红包,另外每个月的工钱也不少,这种活多来几次才好。
送走这些船工后,杨三妹这才一摆手:“走吧,咱们也该开饭了。”
一家人慢慢的走了回去,这下林卫国感觉到饿了。
中午就没吃东西,大家饿了都是直接捡船上的白虾生吃几条,虽然白虾生吃也能过的去,而且还带着一丝丝的甜味。但是拿东西又不顶饿,到这会了,肚子早就空了。
到了后边,杨霞已经把饭都端桌上了,研究中心的人也都过来了,三人算是最晚的。
林卫国连连抱歉的说道:“哎呀,以后就不要等我们了,这多不合适。”
于主任笑了下说道:“哪有不合适,我们也都刚到,前后脚的事,来,快坐吧。”
饿了,吃啥都香,林卫国照例拿了白酒,累了必须得喝点,然后张罗着几个同好一起。
林彩蝶也有些饿了,也不管那桌,自己端了饭就吃了起来,晚上的菜也很丰富,不过最让林彩蝶喜欢的是一小盆的酸汤鱼,吃起来很是开胃。
看着林彩蝶吃了一碗又装了一碗,杨霞笑了:“都说了酸儿辣女,小蝶你这胎应该有儿子的。”
林彩蝶笑了下:“或许吧。”
其实在她心里,男孩女孩无所谓的,反正都是自己的孩子,不过她无所谓,也得考虑现实,这个年代确实就是重男轻女,没有儿子真就会被人讲究。
第453章 担心
林彩蝶了解,就算这两个都是女儿,赵峥嵘也不会说什么,对于这点她还是有信心的。
不过,现在都计划生育了,林彩蝶不敢保证自己没儿子,赵家那边就完全不会有什么想法。
看公婆的为人,林彩蝶觉得他们应该也不会多说什么,但是要是有个儿子还是好的。
儿女双全也是林彩蝶最大的期望,毕竟就这一胎,她还是想有同时做奶奶和外婆的想法的。
凑成一个“好”字就是最好的。这也是大多数国人的心愿。
··· ···
第二天,林卫国就提前准备大船出海的东西了,这次这两网让林卫国吃到了便宜,就想着早点出海。
另一条船早早的就被大堂哥他们开出去了,村里的其他小渔船也早都出发了,都知道昨天老林又赚到了,大家也都带着期盼,自己这次也能收获丰厚。
都是凌晨三四点钟就出发了,然后海上作业一天,傍晚回码头。
他这大船,出去一次就是好多天,做的准备就多。
一早张胜就过来了,也是看到台风过去了,想着台风过后有大鱼,就早早的过来了。
林卫国喜欢他也是有这方面的原因,小伙子勤劳,能吃苦,也有眼色,已经被他当做副船长培养了。
他是开着林彩蝶的小艇过来的,当时林卫国过去的时候,把小艇的钥匙留给海龙表哥了,也说了让张胜过来的时候把小艇开上。
所有船工都召集起来,该准备淡水的准备淡水,该准备冰块的准备冰块,还有粮食、蔬菜、柴油这些,先后都被送到码头。
杨三妹也在码头上跟着忙活。
这每一次出海,她都跟着担心,毕竟出去一次就是一周,在海上飘荡着,又联系不上。
林彩蝶倒是没那么多的担心,这船抗风浪能力强,而且还带有救生设备,当初弄到的时候,船上就有齐备的救生衣。
哪怕真的就是万一的出了什么事,林彩蝶觉得自己去救援也是来得及的。
这也是她所想的万一,其实这种事还就是万一。
林卫国这边风风火火的准备着,林彩蝶和杨三妹也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像是准备些咸菜,煮些咸蛋,给带到船上也能当个菜。
准备了大半天,一切就绪,林卫国和船工上船,在杨三妹和林彩蝶的注视下,林卫国按了一下汽笛,然后大船启航。
看着船驶离码头,林彩蝶和杨三妹也回了院子。
“你回去休息一下吧,也跟着忙活了一天了。”
林彩蝶不是很累,但是想了下,还是回去了。
林彩蝶这时候又开始想起之前的事情了,渔场发展需要一艘船,还需要养殖的网箱,这些都是急需要解决的。
还有,魏广生那边上次找木材的时候,林彩蝶也说了,那些家具也要,这次台风对他也有影响,这些家具也需要尽快的运出去。
再有,现在台风过了,刘福他们也需要到渔场上去检查一下,这还是要用船。
林彩蝶忽然感觉有些分身乏术。
其实要是她直接做,也不算难事,但是想守住海珠空间的秘密,就相对比较费劲了。
想了一下,林彩蝶决定先把小艇放家里暂时用着顶一下,自己赶紧去船厂订一艘船,这样以后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