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他们不是鲍鱼小组那边,那边就是用林彩蝶的地方,其他的设备都是自己准备。
当然,权益也是不同的,鲍鱼那边,林彩蝶只能获得鲍鱼苗的优先养殖权。
而大黄鱼这边则不然,研究成果所属的权利也是归属林彩蝶的。
当然,这年代的法律也不完善,也涉及不到什么专利、知识产权这些。
真正的专利法要到明年才颁布,到时候是不是要补一个协议还要再商谈,反正现在的合约已经说了,所有的研究成果是归属她。
其实林彩蝶自己也知道,大黄鱼人工繁育在后世那么大的市场,不可能她一个人吃下去。
但是,前期林彩蝶已经重度参与了,以后想甩开她也是不可能,已经注定能分一杯羹了。
甚至林彩蝶都在想,要不要把这些人挖过来,然后成立公司,大家分别占股。
当然这些也只是有一些念头,具体的也要等几年,相关的法律法规都走上正轨之后。
林彩蝶相信,借助海珠,就算是同样的鱼苗,她也能做成最好的。
不过眼下还是要先把研究所需要的安排起来。
水管、网箱这些都能买能定做,但是船,暂时只能用小艇了。
要是那条船没有被拿出去合伙就好了。
不过这也不是事,渔家人,船就是家业,是能代代相传的。
如果有人帮忙的话,林彩蝶甚至都想整个船队,这时候还没有真正的实施禁渔期,海洋资源也丰富,这要是买了船,就是真正的赚。
林彩蝶又去后排食堂那边看了下,伙房和食堂都收拾的很干净。
林彩蝶想着,忘记把电饭锅拿过来了,等下到小艇上,拿出来放到舱里,然后再让家里人去拿就好。
嗯,杨霞表姐也没在这。
林彩蝶站在食堂从后窗户看过去,杨霞表姐正在后边的菜地里忙活,小杨帆也跟在她身边,在那帮着摘菜。
杨三妹和杨霞都是勤劳的,两人在后边开出了好大一片菜地,菜种的也很全。
林彩蝶也没过去,而是转身往大院门口走去,想起来就赶紧办,先把三个电饭锅拿出来。
平时两锅饭应该够吃了,人多的时候可以直接煮三锅,不好说一定就比土灶好用,但是方便是一定的。
走到自家住的前院,林卫国看着她:“又要去哪?”
林彩蝶:“船舱里还有两个锅,爹你等下也拿回来呗。”
林卫国一边转着渔网一边说道:“我这马上就做完了,做完就去拿。”
正好,自己先从空间里拿出来。
“行,我先去把舱门打开。”
林彩蝶到了船上,打开舱门后,直接把三个电饭锅拿了出来,然后又搬到后边的甲板里。
林彩蝶转头又把舱门锁了,然后就在船上等着了。
几分钟,林卫国就出来了,看着林彩蝶问:“什么锅啊?”
林彩蝶:“电饭锅,拿回来煮饭也能方便点。”
林卫国知道电饭锅,大船的厨房里就有一个。
他直接望过来,看到船甲板舱上并排放着三个纸箱子。
“这几个都是电饭锅?”
林彩蝶点头:“嗯,一共三个。”
林卫国要上船,林彩蝶连忙说:“爹,你在那吧,我递给你。”
林卫国:“我上去拿吧,你还大着肚子。”
林彩蝶:“不重,你接着吧。”
电饭锅还真不重,林彩蝶一个个的递过去。
林彩蝶往岸上走的时候,林卫国已经拆开了一个箱子,看了起来。
“这电饭锅和船上的差不多,就是有点小?”
林彩蝶点头:“对,这个是4-6人份的。”
林卫国忍不住的说她两句:“买这东西干啥,这么小的锅,又费电,还买这么多。”
林彩蝶:“这不是买的,是在海上捡的。”
林卫国好奇了:“怎么在海上捡的?”
林彩蝶:“路过后,就飘在海面上,应该是哪个跑海的船掉下来的吧。”
“还有这好事?”林卫国嘀咕一句,然后就细想了一下,还真有可能。
毕竟现在跑海搞走私的已经太多了,现在不仅仅是上港岛等地,还有公海上的大船转运,外国东西多了,掉下点东西或者有船出事,太正常不过了,就是走概率也是存在的。
“海水没泡了吗?”
林彩蝶:“外边本来有防水布包着,里边都是干的,对了,还有电扇呢,我这次没带,下次带过来。”
林卫国点了下头:“先把这几个拿回去吧。”
他也用过电饭锅,确实方便,在船上把饭煮上后,就不用管了,一点不耽误干活。
他拿两个,林彩蝶抱了一个。
林卫国:“都拿后边去吗?”
林彩蝶想了下:“放一个在前院吧,两个也够平时用了,真的人多还是要用大锅。”
林卫国:“那我把这两个拿到后边去,你抱着那个回去吧。”
“行,那我回去了。”
林彩蝶抱着电饭锅到堂屋,随手放在一边,然后坐下,想着要买水管和网箱的事。
其实现在国内的网箱并不好,用着也不好用,技术上还有很大的差距。
后世用的都是抗风浪塑胶深水网箱。这年代还真造不出来。
国外或许可以,国内也只能先找能用的用着,慢慢升级换代了。
还有就是船,林彩蝶考虑着要不要去船厂订上两艘船,渔场肯定会常用,小艇也不能一直放在渔场。
第436章 要来台风了
现在订船,十几米的也只要两千多一点,基本上都是那种铁皮拖网船。
和林彩蝶家前边那艘差不多,但是新船可能在工艺上或者动力上强那么一点点。
一个铁皮的小舱,再就是甲板了,没有什么特别的。
其实林彩蝶更喜欢小艇和大船那种玻璃钢的,不仅结实,不会有锈迹,抗风浪能力还强。
不过国内现在还真没有玻璃钢船的制作技术。
但是铁皮船也行了,照样用个几十年没问题。
买两艘,一艘渔场用,一艘也拿出去找人合伙。
之所以找人合伙,林彩蝶是想培养自己信得过的,一条船两个人,熟悉了后两个人分开,每人还能再带一个。
这样慢慢的就有一群信得过的,然后自己就能组一个船队了。
从现在开始到千禧年这近20年,都是打渔的黄金时期。
虽然休渔期是在95年就开始了,但是一直到2000年,鱼获还都不错。
沿海渔船也会越来越多,甚至远洋大型渔船都成队的出现。
林彩蝶倒是没想着一步到位,但是可以先用一队铁皮船练手。
等到以后,自己多数还是会搞一个海洋渔业公司,不然海珠不是白有了。
不管干啥都要有人,所以林彩蝶打算着可以先练一批人出来。
嗯开始就是慢慢的一条船一条船的加,等人手多了,船队也起来了。
也不用多,只要10条船就好,最起码在她们县里,绝对能算首屈一指了。
还在想着,林卫国回来了。
“想什么呢你?”
林彩蝶哦了一声反应过来:“没什么,渔场还要再订两个网箱,还有水管要买点,对了爹,你要是不忙着出海,跟我一起去趟鹭岛?”
林卫国皱眉:“买这些还要跑到鹭岛吗?”
鹭岛是闵省南部最大的城市,也是副省级城市,在整个闵省,鹭岛都算是工业产业比较完备的。
林彩蝶:“网箱是可以用十几年的,也就鹭岛那边的生产的好,要是订就一步到位吧。”
上次买的围网,也不能说不好用,但是和网箱肯定没办法比。
林卫国想了下,点点头:“行吧。”
说着,拿出烟来,点上一支,吸了一口,才又说道:“去鹭岛一天回的来吗?”
林彩蝶:“不好说,我回头问下刘叔和于叔他们,看看有没有熟悉的门路,有门路就方便一些。”
林卫国:“那你问问,要是有门路的话,也能知道个大概时间。”
林彩蝶也不耽误,直接就去问了,确实有熟悉的厂子,林彩蝶记了地址和电话,打算第二天就出发,早点买回来。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到了下午,本来晴朗的天气忽然就阴沉了下来。
风也慢慢的吹了起来。
林卫国走到码头处,皱眉看着海边:“这是要变天,怕是要刮台风了。”
林彩蝶也凑过去:“应该是,今年好像还没刮呢,这都6月份了,老天爷还算给面子。”
林卫国:“还好今天没出海,不然就得往回跑了。”
林彩蝶:“也来的及吧,看这天气,要刮起来怕是也得两天吧。”
林卫国点点头:“是得两天,不过浪已经很大了,也不知道咱这房子会不会被台风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