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刘福想了下说道:“现在最好的养殖方式还是围网养殖。”
这个时候的围网和后世的那种科技围网也不同,就是简单的网,上边挂好浮标,只要保证鱼在里边出不来就行。
还有就是保证鱼生活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威胁,这里的威胁除了来自海里的天然食物链威胁,还包括鱼的生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鱼病、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
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没事,但是渔场主也要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
林彩蝶已经决定回头确定一下大小,然后去买网了。
对了,买网的时候还要叫上郑海英,她也一直等着呢。
林彩蝶已经想好了,到时候黄鱼鲍鱼两手抓,渔场的基本产出也足够消费了,然后就自己找渠道,长期供货就行了。
夹起一个江珧,打开,里边好大一块肉,林彩蝶先把不能吃的去除,然后咬了一口。
鲜美、口感顺滑还有一点弹力。
吃着就是最原汁原味的味道,然后再蘸酱油的吃了一口,也很好吃。
可惜,现在酱油没有后世的那种细致分类,多少影响了一些口感。
但是整体上是鲜美的,林彩蝶也算是大快朵颐了。
第二天,林彩蝶就找到了郑海英,说了最近要去买网的事。
郑海英很高兴:“终于要去买网了?也就是说能养殖了?”
林彩蝶解释:“也是刚刚开始,属于实验性质的,估计还要等上一段时间,不过刘老师说了,第一批应该也很快就能有成果。”
郑海英连连点头:“咱们听专家的。”
其实郑海英最近也很是着急,家里的渔场没少出钱,但是天天是养着渔场,连捕捞都不敢。
这渔场又不是远海,天天下人工礁就是希望能吸引一些鱼过来。
要是捕捞的狠了,白忙活了。
她家虽然投入不如林彩蝶多,但是压力比林彩蝶大。
郑海英本来一个相亲都差不多确定的对象,听说她家承包渔场,直接就黄了。
这年代自己出钱占一块渔场,对于海边生活的人来说,纯纯就是浪费钱。
只有渔场真正有产出了,他们才会想:“喔,原来人家是有远见,自己孤陋寡闻了。”
其实郑海英原本是想先养扇贝的,镇上就有开始的,最起码每年有固定产出。
不过看林彩蝶这边搞的风生水起,她也就等着了,自己好朋友做的,怎么也不会坑到自己。
谁知道林彩蝶这边折腾的挺大,但是一直没有别的声响,她还有些愁呢。
家里可不是林彩蝶,有个当兵的管着。
她也认为是赵峥嵘出钱林彩蝶才能这么折腾。
现在好了,终于有希望了。
林彩蝶笑笑:“在等几天一起去,今天鲍鱼的鱼苗那组人也会过来,他们已经有一种鲍鱼苗了,那个可以直接养殖,现在研究的是新的,你要是想先养,回头可以订一批鲍鱼苗。”
郑海英点头:“行,我不急,等他们来了,我详细问问再说。”
林彩蝶也表示赞同,养殖这方面,一定要多听专家的建议。
现实中就出现过很多养殖苗投进去死了的情况,这对养殖户来说是最大的打击。
第368章 接风宴
两人聊了一会,林彩蝶就先回去了,这个消息通知到,让郑海英有个准备就好。
她在院子门口等着,眼下最重要的任务还是接待鲍鱼苗培育小组。
上午将近11点,才看到一艘渔船慢慢的靠近了渔场。
这渔船和林彩蝶家原来的那艘差不多大小,十几米的长度,不过甲板上就有好几个网箱和水桶。
林彩蝶站在码头上伸手扬了扬,招呼了一下。
船慢慢的靠了过来。
于主任站在船头,海风吹的半眯起眼睛,不过他也一副一脸享受的表情,看着怎么都觉得有点踏浪前行的感觉。
林彩蝶觉得有些好笑,自己坐拥海珠,好像也从来没这样享受过。
对,就是享受。
喜欢大海的人在海上,恰好风平浪静,就会有一种特别享受的感觉。
而此时风和日丽,大海湛蓝,温暖又不炎热,在这个时候伫立于船头,还真有一种特别的享受感觉。
船慢慢靠近码头,林彩蝶笑着迎了上去:“于主任,欢迎到来。”
于主任爽朗的开起了玩笑,“哈哈,小蝶丫头客气了,我说不定是来给你添麻烦的。”
林彩蝶笑着回应:“不怕麻烦,于主任有事尽可找我。”
于主任笑着说道:“好,先找人帮我把东西都卸下来吧。”
其实不用林彩蝶找人,赵峥嵘在船靠岸听到林彩蝶招呼声就出来了。
一起出来的还有林卫国和刘福三人。
在知道他们今天就到的时候,刘福三人在做了上午的记录后就在这前院等着了。
别说,工作之余过来看看电视,喝点茶水,也真是享受。
不过,这种享受对于现在的他们而言都是临时的,只有真的出成果了,他们才会彻底的放心下来。
刘福和于主任明显很是熟悉,见到于主任后就笑呵呵的说道:“老于啊,听说你要来,我可是早早就过来等着了。”
说是早早过来,但其实过来也不到一小时。
老于见到老朋友也很高兴:“呵呵,你迎接我不是应该,啧啧,我这看你怎么好像年轻了一些。”
老于也不算胡说,现在刘福工作环境好,工作进度也不错,当然心情好、状态也好了。
这都好了,看着自然就显得有活力,也就有些年轻的感觉了。
刘福笑了:“哈哈,我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你在这住上些日子,也会年轻的。”
吃的好,没烦恼,搁谁身上都是好心情。
不过老于因为在省城,条件好,不像他之前那样,没有那么多的憋闷事,也没有显得那么疲倦和老态。
大家说笑两句,开始帮着往下搬货,这次和于主任一起过来的是三个人,两男一女。
除了他们的行李外,就是鲍鱼苗了。
这些鲍鱼苗是需要再次培育的,省农业厅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了好几个培育地点,也是希望能培育出真正适合广泛养殖的鲍鱼产品。
而眼下这些鱼苗,甚至有一部分是进口进来的,和国内的鲍鱼一起繁殖,他们的路走的要比刘福的大黄鱼项目顺利的多。
毕竟鲍鱼还是值钱的,也登上过国宴。
大家用了40多分钟才卸完船,这个过程中,林彩蝶也认识了和他一起来的四个人。
女的叫姜红,不到30岁,但是比一般的年轻人要大一些,以前就是鲍鱼培育的专家,同时还担任省农业大学的教授职位。
三个男的有一个是她的学生,过来跟着学习的,叫周正方,也是最年轻的。
另外两个一个叫徐景文,一个叫付国军,都是省农科院的工作人员。
进了院子后,几个人连收拾行李都顾不上,首先把那些鲍鱼苗都安排到前排的房间里。
对于这些房间的设置,于主任早就知道了,也看过当时还没建完整的房子,但是也有了准备,此时就是满意就是了。
姜红则完全不同,这里的设置和配置完全超出了她的预料。
这里虽然不像学校里有显微镜等,但是这年代的培育,大多数都是靠肉眼观察,记录数据,用显微镜的时候本就不多。
而刨除那些相对来说比较高精尖的设备,这个培育中心的硬件完全是一流的。
这个硬件就是培育池、选种池、观察池等的设计。
姜红很满意,然后指挥着几人赶紧把鲍鱼苗分别入池。
这个时候就很小心了,要进行分类,然后再分别的放入各个池子中,这个就有些浪费时间了。
等到都处理完,已经过了吃饭的时间了。
杨三妹看他们一群人往后排房子过来,赶紧站在伙房门口喊了句:“可以吃饭了,你们是先吃饭吗?”
林彩蝶:“先让于主任、蒋老师等洗一下,再吃饭吧。”
于主任:“那还得麻烦你们等下,我们这一路,身上都带味了,不洗洗实在是吃不下。”
杨三妹笑了下:“行,我们等等。”
林彩蝶带着几人到宿舍区,然后给他们分宿舍。
于主任和姜红都住的单人宿舍,剩下两人住另一间多人宿舍。
现在单人宿舍就满了,只剩下一个多人宿舍了。
林彩蝶又告诉姜红洗漱的位置后,然后自己先去食堂准备去了。
中午杨三妹煮了鱼丸,就是昨天林彩蝶做的那些,再就是做的家常菜了。
酱油水小杂鱼,虾仁炖竹笋干,炖鸡之类的。
也是因为都知道今天于主任他们会来,饭菜之类的也都多做了的。
等到于主任一行人,洗漱后,也换了衣服过来,刘福和林卫国几人已经在食堂等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