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八零海岛:乘风破浪的军嫂

  • 阅读设置
    第257章
      
      林彩蝶到的时候,直接从空间中取出300块钱,直接就度到口袋里。
      “你好,我办理汇款。”
      工作人员没像林彩蝶以为的那样不好说话,但是态度也谈不上热情。
      “这是单子,按照这个填写。”
      工作人员递给林彩蝶一个单子本,指着贴在一个板子上的填写好的模板说道。
      林彩蝶拿过笔,照着那个样板就填写起来。
      姓名、地址、金额、汇款人。
      林彩蝶一一写好,不过金额写的是50元,汇款人写的是赵峥嵘。
      等到她把六张单子都填写好,并提给工作人员的时候,就看到工作人员有些诧异或者不敢置信的眼神。
      第352章 阅读素养
      工作人员对林彩蝶写了这么长时间不意外,来汇款的多是军属,而这年代,军属中识字的本身就少,很多人都是扫盲班出来的。
      这些汇款单的大写和其他信息向来都是她自己帮着填写的,只需要让这些人写个基础信息就行。
      所以林彩蝶这时候递过来,她也以为是正常填写完成了。
      可是接过去一看,林彩蝶填写的很正确,很清楚,格式也对。
      而且是一写就是六张。
      汇款不稀奇,但是写了六张也不稀奇,但是六张都汇就稀奇了。
      这么干的部队里好像只有一个。
      毕竟现在钱还是很值钱的,50元真的不是小数目。
      工作人员看到汇款人的名字后,就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难怪了,就说不可能再出现一个冤大头吗。
      她问:“你和赵连长是?”
      林彩蝶:“合法夫妻。”
      工作人员:··· ···这么说也对,但是对方这样子好像是防着自己什么。
      首先,她承认赵连长长相不错,人也仗义,但是让她找,她还真受不了。
      她才不会找一个拿家里钱去养战友亲属的对象。
      怎么讲呢。
      就是她钦佩赵峥嵘的人品,赞赏赵峥嵘的人格,但是自己绝对不会找一个赵峥嵘这样的人。
      这也和赵峥嵘除了在军事项目上,其他方面比较低调有关系。
      如果让人知道他的家庭背景,不说他那不亲的爷爷,单单是赵兴邦那王牌守备师师长的名头,这姑娘估计就不会这么想了。
      在任何年代,哪怕有着最纯朴的价值观,但是华夏民族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依然存在,而且也会一直存在下去。
      工作人员用可惜的眼神看了眼林彩蝶,然后又确认的问了一遍。
      “六张单子,每张五十,一共三百块,没错吧。”
      林彩蝶点点头:“没错。”
      说着,把准备好的钱递了过去。
      工作人员看着一把大团结,然后拿在手里开始数了起来。
      越数越觉得林彩蝶缺心眼,这可是一把大团结啊,要是按照赵峥嵘的津贴算,差不多近4个月啊。
      若是按照赵峥嵘以前的频率,半年汇款一次,那么留给自己家庭的也就两个月多的工资。
      真是的,少寄点也不是不行,何必呢。
      不过她也只是可惜一下,还是给林彩蝶办理了业务。
      林彩蝶拿着回执回到家里,先在笔记本上记上“1983年3月18日,汇款,黄成路50元,匡伟50元,张天阳50元,徐汝林··· ···”
      记完后把本子合上,然后拿出抽屉里的一个小铁盒子,打开,把回执放了进去。
      这里边的都是赵峥嵘的打款凭证,还有几封书信,林彩蝶知道有这个事,但是没看过这些信。
      这些都是赵峥嵘战友家属寄过来的,林彩蝶不会去窥探这种算不上隐私的隐私。
      她能理解赵峥嵘在玩世不恭外表下的赤子之心,也能理解他牺牲战友的家属们那种不愿却也无可奈何的悲哀。
      人,总是要先活下去,然后找到动力。
      不过林彩蝶也不是烂好人,赵峥嵘的战友中,有孩子的,她会给到孩子成年后,也就不再支持了,除非特殊情况。
      没孩子的,她会慢慢的降低汇款额,除非家庭实在困难。
      现在林彩蝶不清楚赵峥嵘的这些战友们家庭的情况,不过既然她经手了,就一定要调查一下。
      这次也是赵峥嵘说了,到了时间了,她索性就大方一回。
      但是,以后这个事肯定就是自己经手了,那下次打款,就完全根据调查结果来了。
      需要的就多给,不需要的就少给,哪怕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也要把钱给到最需要的人的手里。
      虽然她赚钱挺容易,但也不是大风刮过来的。
      把本子和铁盒子都收了起来,还是放在房间写字台的抽屉里。
      林彩蝶伸展了一个懒腰,然后闪身进了空间。
      这次她是打算把北岛山顶的那个冷冻着的鸡拿回来。
      当时实验冰箱放在了那里,属于东北冬季的那种低温,确实是最天然的冰箱。
      既然不能杀生,也只能干掉这些存货了。
      林彩蝶找个盆,把鸡放里边慢慢化冻。
      自己则是在空间里忙活起来。
      她打算自己围个帐篷,就在中心岛山顶天池边上。
      中心岛的温度、湿度这些相对于周围的四个小岛来说,明显是最好的。
      林彩蝶其实也是没意思,想多读读书,也算是培养孩子从小的天赋了。
      读书那指定要找个最适合读书的好环境了。
      这里天蓝水秀,眼前碧波荡漾,阵阵微风拂过,浑身的毛孔都打开了的感觉。
      在这种环境下读书,肯定要更惬意,也更有效率,说不定小宝宝都能有更好的印象和收获。
      林彩蝶所谓的帐篷,其实就是用竹竿支起一块布,下边放一个小桌,一把躺椅。
      泡上一壶茶,再洗上几根黄瓜,几个西红柿,桌上再放上两本书。
      看看书,累了就靠一会,然后吃点果蔬,喝点茶水,这感觉不用说了。
      这时候,林彩蝶最最期盼的就是空间里的果树能快点长起来。
      那样,自己就能有水果吃了。
      这时候,林彩蝶还怀念的就是草莓了。
      当时她咋就没想到淘弄些草莓种子出来。
      毕竟这就是栽下去,长出秧苗,就能结果的水果。
      哪像苹果、梨、芭蕉这些,都需要年份和时间的。
      “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薹肥。”
      林彩蝶正好读唐诗读到这一首,感觉这两句还真是应景。
      不过里边有两个字是她看了拼音才会读的。
      林彩蝶的拼音其实也是后世学的。
      现在的她学过,但是不熟练。
      等20年后,先短信再微信的,就是真的文盲,估计也会拼音打字了。
      时代的风潮下,经历过后,就会推着你去学习一些所不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所幸林彩蝶多学一世,而且还没有忘记。
      看了看注释,然后又轻声的读了一遍,这次还稍微有点抑扬顿挫的,展现出了良好的阅读素养。
      第353章 半夜去县城
      林彩蝶现在本身就有一种出尘的气质,这气质和读书人或者学艺术的那种不同,而是因为海珠的属性而陶冶出来的。
      肌肤细腻柔滑,发丝黑而光泽,整个人显得生机勃勃那种。
      若是再多读一些书,最好就是古诗词这种,陶冶一下,就真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林彩蝶自己也想让自己变的更完美,所以在读书上,她还是很用心的。
      其实人对美化自己的需求是自始至终的。
      林彩蝶已经决定了,以后只要不出去,就在这里读书。
      看了两个小时书,林彩蝶出去把鸡炖上,然后又烧了赵峥嵘中午杀的那些小杂鱼,煮了螺和海瓜子。
      晚上赵峥嵘回来的时候,林彩蝶已经把饭都做好了。
      赵峥嵘看着丰盛的晚餐,也自然看到了鸡肉。
      “你哪来的鸡,别是你自己杀的。”
      虽然林彩蝶不在意所谓的怀孕期间不杀生这些说法,但是既然家里人都在意,她自然也不会拂了家里人的好意。
      “没,以前冻在山顶那的,今天就拿出来炖了。”
      赵峥嵘听说是以前就冻上的, 也不多说了,看着满桌的菜,有了兴致,拿了一瓶酒,在那自斟自饮起来。
      林彩蝶:“以后可能我会和沈姐到县里的市场去看看,要是你回来我不在,就自己吃饭,我走之前会给你准备好吃的的。”
      赵峥嵘不解:“去市场干什么?”
      林彩蝶装了一小碗的鸡汤:“沈姐以前家里就有收藏,她对这些都挺懂的,我想和她去看看,顺便学学。”
      赵峥嵘笑了下:“行,不过你不用给我准备吃的了,我自己弄点吃就行。”
      林彩蝶:“到时候再说吧,这个还不定什么时候呢。”
      说是不定什么时候,但是实际上,林彩蝶和沈清柔在两天后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