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八零海岛:乘风破浪的军嫂

  • 阅读设置
    第248章
      
      “白鲳,加72斤6两。”
      “再加75斤3两。”
      “马鲛,82斤1两。”
      “还是白鲳,加76斤3两。” ··· ··· ···
      一筐筐的,一类类的,分别计数。
      单子上一笔笔的也越拉越长。
      “好家伙,石斑啊,这些得单独称,等下啊。”
      “老虎斑两条,5斤2两。”
      “青斑,1斤6两。”
      “欸,这是···鲈滑?”
      林彩蝶也探头看了眼:“确实是鲈滑石斑鱼。”
      达叔:“这个可是稀罕货,咱们这边可不多见啊。来,记上,2斤1两。”
      林彩蝶:“达叔,这鱼这么难得,得多少钱一斤?”
      达叔沉吟了一下:“这个咱们这边少,也就这一条,按8块吧。”
      林彩蝶笑了下:“达叔大气。”
      鲈滑,学名云纹石斑
      达叔不管,继续开始称重。
      ‘诶呦,这筐可好,全是青蟹啊,我看看啊,蟹,大青蟹,62斤4两。’
      林彩蝶记上。
      这筐是小青蟹:“68斤1两。”
      林彩蝶再记,船工抬过一筐,一个看秤一个记的,效率也很高。
      但全部称重完也用了1个多小时,单子也整整记了3页纸。
      达叔:“就这些了吧。”
      林彩蝶点头:“对,就这些了。”
      达叔:“那行,价格我给你标一下。”
      林彩蝶就给他单子,达叔一边说一边写。
      “白鲳大的4毛8,小的2毛8,马鲛鱼2毛6··· ···”
      达叔这么随说随写的,林彩蝶在一边看着,基本上的价格她也知道的差不多,每天堂哥的单子她也会看一下。
      只有在大青蟹上,她要求了一下,最后打的按1块2一斤给算的,没办法,林卫国这两筐青蟹实在是好。
      每年的三月份到六月份是青蟹的繁殖季节,虽然现在是3月,但是不算是旺汛期,所以林卫国能捕到这么多实在是难得。
      不过遗憾的是,最多的永远是价值低的鱼,这次就是青鱼、青占鱼这些的多。
      最后都统计完,达叔把单子给了林彩蝶:“行了,后天到家里算账,筐明天给你送过来。”
      “好。”
      林家这属于大批量的货,这些鱼也1500朝上的价,他今天就得联系拖拉机来运走。
      不然耽误下去,这么大的量,再耽误到手里,那可是亏了。
      林彩蝶收好单子,看另一边,林卫国正在给船工们分鱼。
      每次回来那些小杂鱼,还有留的一些鱼获,林卫国都会给分一下。
      当然,都是不值钱的,值钱的都卖了,偶尔留点好的也是自己吃。
      这次林卫国就留了十只青蟹,也是想一家子一人一只。
      他不知道研究中心这边来了,不过也好,二姐一家也不在,正好一人一只,不过大姐家的,就是回头给送过去了。
      林彩蝶看了下家里的桶,这些青蟹都不是大的,但是看着壳很硬,也算是难得的美味了。
      林彩蝶小的时候,家里穷,即便赶海捡到青蟹,也是都被杨三妹拿去卖了,那个时候还真是舍不得吃。
      现在林卫国也舍得留些好的回来,条件可以了,不能自己辛苦捕的,自己都吃不上一口吧。
      林彩蝶看了下另外的桶,里边是两条傻呆,一些小杂鱼,另外一边还有一个小斗,里边是一些小虾。
      这种小虾就是煮了后晒虾干,也就是虾仁,这种吃着也鲜美无比,就是比较费功夫。
      林彩蝶还看到了,另外一个筐里都是这些,林卫国还在让着船工们都装一些回去。
      第340章 你也真舍得
      林彩蝶招呼了一声赵峥嵘,然后跟林卫国说了声。
      “爹,我和阿嵘先回去了,这些我俩拎上了。”
      林卫国:“回去吧,我也回去了。”
      然后抬头看向船工们:“行了,想拿啥就拿,早点回去休息休息,对了,阿胜,你家里远,在这吃了饭再回去吧。”
      张胜摆摆手拒绝了:“不了姑父,我也想早点回去。”
      出去一周了,早点回去看看,再说这杂鱼小虾的他也拿了不少,回去还能添个菜。
      林彩蝶:“那阿胜哥你骑自行车回去吧,也快一点。”
      张胜看着林彩蝶:“这方便吗,你们不用?”
      这年代,自行车也是好东西,林家原来有一辆,后来她结婚时赵峥嵘又买了一辆,因为岛上用不到,当时就放在村子里了。
      林彩蝶:“家里有两辆,你骑一辆回去,也能快一点。”
      现在能走水路,林彩蝶宁肯开小艇,也不想骑车,这路不行,骑车也不舒服。
      张胜点头:“那行,那我就骑车回去,谢谢姑父,谢谢小蝶姐了。”
      林彩蝶笑了下:“这样,你给我外公他们也带点鱼回去吧,这么多,就让他们添个菜。”
      “行。”
      张胜答应的很痛快。
      其实杨家自己有船,每天也会剩些小杂鱼之类的。
      不过海龙哥他们放延绳钓,对这些小杂鱼最需要,正好当饵料用。
      杨三妹一听,就找了两个筐,装了一筐虾,剩下的就是鱼了。
      林彩蝶:“娘,给装点好货,让外公吃点。”
      杨三妹:“也没什么好的啊。”
      林彩蝶:“要不装上几只青蟹?”
      “啊?”杨三妹愣了下,说实在的,孝顺她爹,她肯定是愿意的。
      林彩蝶外公苦没少吃,但是好东西还真没吃过多少。
      不过这些明显是按人头留的,她也不好留啊。
      林彩蝶一看,直接去了达叔那边,找个筐,拣出来10只青蟹。不过也是小的。
      把筐往台秤上一放:“达叔,这些你称一下重量,在单子里去掉。”
      达叔笑呵呵的,要是别人卖货,他才舍不得呢。
      毕竟他再卖出去也是钱。
      但是今天这么多货,人家想留点自己吃,也没啥,他都想留两只自己吃。
      毕竟这个季节,这样的青蟹,可都是好东西。
      “行,小蝶你孝顺,那就称一下。”
      10只青蟹一共6斤4两,卖钱的话还不到5块钱。
      杨三妹:“这拿过去?”
      林彩蝶还没说话,林卫国就先说了:“拿上吧,这些没多少钱。”
      现在大船走的是量,平均下来的鱼获价格都不到3毛,但是架不住量大啊。
      这几斤的东西还真不算啥。
      看林卫国这么说了,杨三妹也不纠结了:“行,那就装上。”
      然后抬头看着张胜:“辛苦阿胜了,给你姐,让家里人都补补。”
      张胜点头:“你放心吧姑,我回去先给姐送去。”
      他也是跟着海龙嫂子叫的。
      张胜对林家这一家人是真的感恩和钦佩,感恩是人家给他活计干,还大方。
      钦佩是林家人的做人,为人处世上的大气。
      别说赚钱多少,但是几块钱也是很多人干两三天的工资了。
      正常捎点小杂鱼就挺不错了,可是看看人家,直接捡了10只青蟹。
      不是说别人吃不起,是舍不得。
      还有,这季节不好抓。
      东西装上后,杨三妹已经回院子里把自行车推出来了。
      车后座上还横着一块条形木板。
      这样,把筐挂两边就行,阿胜你骑车回去慢一点。
      张胜点点头,有自行车了,自己也能多拿点。
      虽然是小鱼小虾的,但是也是肉啊。
      张胜家没船,想吃海货都是赶海去捡,也是能卖的卖,剩下的才吃。
      反正这些鱼吃的不多。
      “姑,有车了,我就再装点。”
      杨三妹摆手:“装吧,不然也是浪费。”
      这些,多数都是喂鸡喂鸭了。
      这种东西,家里养点家禽家畜的还有用,再就没别的了,吃能吃多少,或者是做鱼露,不过那东西有一罐子能吃一年。
      张胜又回头装了些,两筐都满满的,杨家一筐,他一筐。
      装好后,张胜先跨上车:“姑、姑父,小蝶、姐夫,我先走了啊。”
      他倒是一个没落下的全喊了遍,然后脚一蹬,骑车走了。
      林卫国笑笑:“这孩子干活挺实在,也是能出力气的。”
      杨三妹:‘海龙媳妇还让我给看着,说有合适的姑娘给介绍一个呐。’
      林卫国皱皱眉,这种事他从来不参与,而且向来是躲着那种。
      林彩蝶:“走吧,回去吧,今天吃饭晚了,刘老师他们估计都饿了。”
      杨三妹点头:“可不是,比每天都晚了快一个点了。”
      林彩蝶看看时间,不到7点,比每天晚40分钟,也不算啥。
      林卫国问:“那些研究的过来了?”
      林彩蝶点头:“现在有三个人,过几天还有几个要过来。”
      林卫国出了口气,点头说道:“过来好,不然你这折腾的这么大的摊子可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