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八零海岛:乘风破浪的军嫂

  • 阅读设置
    第246章
      
      算了,这种事林彩蝶这辈子都干不了,太无聊了。
      她对赵峥嵘说道:“你回去休息下,我跟娘去做饭。”
      赵峥嵘:“我去帮你们。”
      林彩蝶摆手:“不用,等下你去老码头接货吧。”
      赵峥嵘点头:“行,那我等下过去。”
      林彩蝶就去了后排的伙房,走着的时候还在想,不能在老码头了,新码头这边能直接停,回头问问达叔能不能过来收货。
      现在码头也不是达叔一个人收货了。
      自从他干上后,国营土产那边基本上没啥人去卖了。
      达叔也算是挣了大半年的舒服钱。
      然后,就有其他人也参与进来,现在就码头那里,就有3个收货的。
      林彩蝶这边虽然平时就堂哥这一艘船,但是每周大船都回来一次。
      平均下来也相当于两条船。
      这边到村子的距离和老码头到村子的距离差不多,也没啥不方便的。
      要是没谁专门过来,还真麻烦。
      这个事还得林卫国去谈。
      不然家里每天都要人去码头,人手多少有些不足。
      关键是,回来的时间不是固定的,今天早点,明天晚点的,有时候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
      想着呢,也到了伙房。
      杨三妹正在泡干菜,干菜就是夏天的蔬菜晒干储存后,冬天吃用的。
      看到她进来就问了:“来的正好,正想问你晚上做点啥呢。”
      林彩蝶:“烙大饼吧,再整点咸菜,做个汤就好了。”
      杨三妹略微皱了下眉头:“大饼?”
      不是不会,就是对她来说感觉不如米饭方便。
      林彩蝶:“嗯,我和面,平底锅在那边,你拿出来吧。”
      林彩蝶去一次威海卫,馒头、大饼、包子这些都会了。
      面食上她现在算是比较全面了。
      去装了面,然后调水温,开始和面。
      杨三妹把平底锅拿出来,顺嘴说了句:“你爹今天还没回来啊。”
      林彩蝶:“他们也不知道家里的码头能用了,回来也是在老码头,我让阿嵘去接货了,也能看看,要是爹也回来了,也会回来告诉咱们。”
      杨三妹点点头,又问研究的事:“你大黄鱼抓回来那么多,这就开始研究了?”
      那五桶大黄鱼,虽然没满,但也有100斤左右,要是卖,也能卖个几十块。
      第337章 伙食标准
      林彩蝶要烙的是大饼,能铺满整个的一个大平底锅的那种。
      看她开始擀面了,杨三妹也凑上来看了一眼。
      前海村这边确实少有这么做的。
      等擀出一个,林彩蝶放到锅里,那边加热,这边再做另一个。
      还没烙出两个,赵峥嵘就回来了。
      林彩蝶:“回来了,有看到爹吗?”
      赵峥嵘摇头:“没有,我问了堂哥,他在海上也没看见,不过说了,海上风平浪静的。”
      杨三妹也有些担心:“这都6天了,还没回来,这叫人担心啊。”
      林彩蝶想了下,然后说道:“现在这季节,海上没什么风浪的,再说了,咱们这船上的物资,就是在海上坚持下,十天也没啥,而且船上还有海事无线电,真要有事可以联系的。”
      赵峥嵘也点头:“对,娘你放心吧,船上的无线电连接的是海事局,我还把我们部队的信号挂上了,真要有事,部队都能第一时间知道。”
      听赵峥嵘这么说,杨三妹才放心了些。
      “在海上讨生活,都是看天吃饭,这一点影都没有,怎么能放心。”
      林彩蝶:“海边人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咱家现在是大船,已经好了很多了,娘你别操心那些有的没的。”
      林彩蝶不担心吗,不可能的,别说30米的船,就是更大的船出事的一样多。
      不过相对来说,现在这艘船在捕鱼船这块,已经算是安全系数比较高的了。
      除非林彩蝶自己跟着,她相信即便是有什么问题,她也能第一时间解决,毕竟海珠足够逆天。
      但是不可能自己跟着。
      不过,林卫国这个老渔夫,带着人,又是这个船,在不跑太远的情况下,安全还是能保证的。
      林彩蝶想着,再过段时间,她应该把另一条大船也拿出来,到时候两艘船一起走,还能彼此照应着。
      不过这些也就是想想而已。
      赵峥嵘把单子递给了杨三妹,那艘船是他们的,钱也是属于他们。
      然后把桶拎过来:“今天的小杂鱼。”
      杨三妹:“我去杀,你在这给小蝶帮帮忙。”
      赵峥嵘点了点头。
      林彩蝶:“不用你帮忙,去歇会吧。”
      赵峥嵘:“我也不累。”
      林彩蝶也不管他了,还忙着做饼呢。
      杨三妹杀鱼还是挺快的,毕竟干了一辈子的活计了,熟练的很。
      杀完后到林彩蝶这:“小蝶,我看这鱼挺小的,晒鱼干也没必要,不如直接炖了。”
      林彩蝶看了一眼:“行,等下酱油水炖一下。”
      这种刚出水的小杂鱼,本身就鲜美的很,不需要太多的花样和料理,一样好吃。
      而且还快,好熟。
      林彩蝶把锅里的饼铲出来,然后新放进去一张,又把板子上的最后一张擀出来。
      “阿嵘,就这张和锅里的那张了,你看着点,我去做鱼。”
      杨三妹摆手:“你弄你的饼吧,这鱼我烧。”
      “也行。”
      酱油水是海边最传统的一个做法,前海村的妇女们基本上都会。
      做法也都一样,谁做都差不多。
      林彩蝶也没就这样,而是去敲了几个鸡蛋。
      吃大饼,还是得来个汤,她做个紫菜鸡蛋汤。
      紫菜和海带也是他们这边的特产,林彩蝶还知道,再过20年,她们这片海域就有全国最大的紫菜养殖基地。
      汤是最简单的,水开了,鸡蛋打成花的放里边,然后直接放紫菜,一点酱油,一点盐,一点香油就完事了。
      等到她这边都弄完了,杨三妹那边鱼也下锅了。
      林彩蝶对着赵峥嵘说道:“去叫刘老师他们吃饭。”
      赵峥嵘起身去了。
      这个叫是真费事,林彩蝶这边都端上桌了,杨三妹的酱油水小杂鱼也都做完端上桌了,这吃饭的还没来。
      杨三妹:“这是忙上了?”
      林彩蝶点了下头:“应该是吧。”
      她有点了解,这些搞研究的,要是上了头,着急了,还真是不按时吃饭。
      现在这样还好,以后肯定不能这样。
      “娘,以后咱们要是做好了,可以先吃,给他们都单放着,你说呢。”
      杨三妹瞪了她一眼:“差那么一会,一起吃。”
      林彩蝶:“不是,以后还有人回来,不是就刘老师他们三个,以后也不在桌上,和公家食堂一样,每人一个饭盒,自己装自己吃,反正菜都是这些,这样的话都方便省事。”
      杨三妹想了下,然后说道:“那就以后再说。”
      林彩蝶这时候是真的想把那种不锈钢餐盘整出来。
      国内肯定没有,但是宝岛或者港岛应该有。
      她想着自己或许应该再出去一次了。
      娘两个就坐在餐厅聊天、等着,又过了差不多10分钟,才看见赵峥嵘和刘福他们走了过来。
      刚到门口,刘福就双手抬起,做了个道歉手势:“抱歉了,刚刚正好在做最后一组数据记录,耽误了一会。”
      杨三妹站起身笑着说道:“这有啥抱歉的,都没啥事,你们也肯定饿了吧,快坐,这时候正好,也不烫了。”
      林彩蝶和杨三妹一起站起来,她直接就给装汤了。
      两个咸菜,一个小杂鱼,吃着大饼,喝着汤,别说,这生活还真是不错。
      吃饭的时候,刘福也说话了:“小林啊,平日里不用做的这么好,还有,你看看我们每天吃饭该给多少钱。”
      这伙食太好了,说实话,比他在单位时的还好。
      但是工作就是工作,在这边也不是一天两天,是长期的。
      要是都这么吃,或者一顿饭合算下来太贵,也不行。
      林彩蝶想了下,直接说了:“刘老师,本来我这边每月应该给你们补助10块钱的,我是这么想的,补助呢,我就不给你们了,然后每月你们再给我5块钱,那以后的一日三餐都由我这边负责。”
      这样算下来合一天5毛钱,不能说多,但是也不少。
      不过要是按照现在的吃饭标准,5毛肯定是不够的。
      不过林彩蝶也不亏,这年代米面都便宜,鱼虾这些自己家有船,空间里还有那么多的蔬菜和鸡蛋。
      等到夏天了,自己也方便往外拿了。
      林彩蝶是想着,不在吃喝上再去扣细账,大家都有各自要忙的事。
      第338章 你不去我去
      刘福想了下,觉得合适,反正补助也是补吃饭,这样自己每个月才出5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