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八零海岛:乘风破浪的军嫂

  • 阅读设置
    第243章
      
      李东波之所以跟着刘福过来,他对象在这边也有很大关系。
      这年代的校园情侣,因为分配而分手的不在少数,大多数都是分配到原籍。
      当然,具体工作内容也不一定完全就是研究。
      李东波的对象就进了市农业局,算是进体制了。
      这些都是后话,反正今天林彩蝶的接风宴,他们都很感激,也吃的相当舒服。
      吃过饭,两个年轻的还主动帮着收拾起了碗筷,林彩蝶拒绝都不好拒绝,也表示了谢谢。
      其实在食堂吃饭,基本上都是自己拿饭盒打饭,自己洗。
      林彩蝶这人不多,现在还是用碗,不过她也想过,等鲍鱼组的上来,就用打饭的方式。
      她觉得有些遗憾的是,现在还没有后世的那种餐盘,不然一人一个的,很方便,直接打饭就好了。
      等收拾了后,林彩蝶让他们早点休息,自己也和杨三妹早早的就回去了。
      到了前院,林彩蝶去喂狗喂鸡鸭,杨三妹去码头接货。
      这个时间去其实都有点晚了,这种接货就是这点不好,有些时候忙上就顾不及,海上的船什么时候回来也不确定。
      林彩蝶喂完后,杨三妹也骑自行车回来了。
      林彩蝶:“去晚了吧?”
      杨三妹:“还好,去了正在称重,我拿了单子回来。”
      林彩蝶看了下杨三妹拎着的桶,里边都是些小杂鱼。
      “这还得杀鱼啊。”
      杨三妹:“又不用你,你早点睡,我杀就好了。”
      其实这几天杨三妹没往回拎多少,家里两个人能吃多少,大多数这种都让堂哥他们拿回去了。
      不过现在后院研究人员都来了,今天就拿的多了些,毕竟也算是个菜。
      林彩蝶:“娘,那你杀吧,快点杀完也早点休息,明天早上早餐我做吧,到后边去做。”
      杨三妹:“你睡你的,我早上睡不着,我去做就行。”
      林彩蝶:“那也行,我在后屋放了鸡蛋,明早上一人煮一个。”
      “知道了。”
      ··· ···
      第二天,林彩蝶起来的也挺早,她起来的时候杨三妹还没起来。
      林彩蝶在空间里休息,质量好,所以时间更充足。
      她也没喊杨三妹,带着粮食就到了后院。
      早上煮的红薯稀饭,就是晒干的红薯丝和稀饭一起煮那种。
      也没弄别的,每人一个水煮蛋,再就是一些咸菜,整个咸鱼。
      林彩蝶决定以后早餐也得丰盛点,不过这样的早餐其实也够丰盛了。
      杨三妹起来的时候,到后门一看,就看到伙房的烟囱炊烟袅袅,知道是林彩蝶起来做饭了。
      “怀着孕呢,也不知道多睡会。”嘀咕了一句,她就赶紧往后院走。
      到了伙房一看,林彩蝶都弄好了,等着就行了。
      “都说了让你多睡会,咋还起的这么早。”
      林彩蝶:“睡的早,睡饱了就起来了。”
      杨三妹:“快好了没。”
      林彩蝶:“差不多了,再焖一会吧。”
      杨三妹:“他们几点起来吃饭?”
      林彩蝶:“等下看看,昨天忘记说了。”
      杨三妹:“我看你还是说说,每天早中晚的吃饭时间,咱们做也能有个点。”
      林彩蝶点头:“是得统一一下,我回头和刘老师确定一下,然后写个时间表贴门上。”
      杨三妹点点头,转身去忙活了。
      林彩蝶就想的多了,不仅要整个时间表,她还想整个钟,到吃饭的时候,敲一下。
      不是那种钟,铁犁的那个头就行,用绳子吊起来,拿个小铁锤一敲,声音特别响亮。
      第333章 联系书籍
      林彩蝶想的是以后他们开始工作了,中午晚上的,该吃饭了也不用过去喊,敲一下就可以了。
      这些其实都是在慢慢的过程中去尝试和总结,最后形成一个约定的习惯。
      刘福似乎也没有贪睡的习惯,在早饭还焖着的时候,他也过来了。
      “小林,已经做饭了?”
      林彩蝶:“刘老师你坐,稀饭还要焖一下,不过也马上熟了。”
      刘福笑呵呵的坐下:“不急,也不饿呢,就是过来看看,你们起的很早。”
      杨三妹也笑着说:“每天到点就醒了,刘老师你有什么忌口吗。”
      她正在切咸菜,林彩蝶有腌的黄椒,很辣,她正在考虑要不要放。
      刘福摆手:“没有,都能吃,小张和小李也都没啥忌口的。”
      杨三妹:“那就好,我这有腌辣椒,味道绝了,小蝶腌的,配上稀饭特别香,我切两个,等下刘老师尝尝。”
      刘福笑着点头:“行。”
      看到林彩蝶拿开锅盖,搅动稀饭,刘福就起身去喊了张贺和李东波两人。
      早饭吃完,刘福就说了今天的安排,主要是看看前边的工作区,熟悉环境,然后再做一次水纹测试。
      林彩蝶问:“有需要我这边干啥的吗?”
      刘福点头:“有,大黄鱼养殖的鱼苗培育,也是从野生的开始的,我这边需要小林你给我整几条野生的鲜活大黄鱼。”
      林彩蝶表示没问题,毕竟现在不是以后,野生大黄鱼还有很多。
      而且海里遇不到,她还有空间。
      她问:“刘老师你看什么时候要用?”
      刘福:“这两天就行,不是特别急,我这边的准备工作也得做几天。”
      林彩蝶点头:“行,有需要随时通知我就行。”
      接下来两天,刘福就带着两个年轻的,做着准备工作和水纹的调研,当然也会到渔场各处去取水。
      林彩蝶因为忙,就第一天用小艇跟着在渔场上漂了大半天,后边她去岛上,渔场这边就是郑海英摇着橹,用一艘小木船带着他们。
      郑海英在他们到的第二天就找了过来,虽然承包渔场了,但是具体的经营她还是没有方向,林彩蝶这也算是提前蹚出一条路,她跟在后边就行。
      林彩蝶这周末确实事情很多,首先就是接赵峥嵘过来,而且两人还要到镇上去拉铁架床。
      再者就是抓捕一些野生的大黄鱼。
      刘老师的意思是,小鱼苗也行,大鱼也行,反正林彩蝶这里的培育池多,他分开培育。
      还有就是,林彩蝶要联系一下省农业厅下属的鲍鱼养殖项目团队,看看具体过来的时间,她这边提前准备接待。
      林彩蝶其实还有一个目的,她想买一些海洋水产方面的相关专业书籍。
      现在这个时候,这些书籍在新华书店是买不到的,太专业了。
      林彩蝶的目的是丰富研究人员的业余生活,顺便提供一个能够学习的环境。
      在渔村搞研究,条件再好,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短时间或许还好,时间长了难免会有一些疲乏。
      这是人的一种天性。
      林彩蝶作为渔场主,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丰富研究人员的业余生活,让大家在枯燥的研究之余,能更加丰富多彩。
      再说了,她本身也设计了一间阅览室的。
      到了镇上,赵峥嵘去弄那些床架子,林彩蝶就去了邮政局打电话。
      在电话中,鲍鱼项目的于主任也说了,他们在一周后才会出发,不过他们不像是刘福等人,他们是有船过来,还会带上第一批培育的部分网纹鲍鱼苗。
      也就是不用去接了,林彩蝶也觉得挺好。
      正事说完了,林彩蝶就问了买书的事。
      “于主任,这部分书籍我在书店看了,少有海洋养殖方面的,您是这方面的行家,看看有没有渠道能介绍一下。”
      于主任是个博学、慈祥的老者,对于林彩蝶这种重视科技、重视知识的年轻人都很有好感。
      他笑呵呵的声音传来,立时就解决了林彩蝶的问题。
      “这种书在书店是很难买到的,这样吧,我这边找下省农业大学,看看他们的专业教材,买一套,这个还是比较适合你那里的,要是有其他资料,我也帮你看着。”
      林彩蝶喜出望外:“太谢谢您了,对了,我先把钱给您汇过去,您看多少合适。”
      于主任:“不用了,我先给你垫上,等到了你那里,你再给我吧。”
      “好的,谢谢您。”
      “呵呵,你这丫头客气啥。”
      于主任笑着挂上了电话,对于林彩蝶他是真的欣赏。
      一个是有眼界、有魄力,而且年轻、性格好,又尊重知识,重视人才,这样的人总是让人喜欢接触的。
      林彩蝶的事情解决完后,本来想去边防所那边找赵峥嵘。
      走了几步看到了何正阳,也就过去打了个招呼。
      “二姐夫。”
      何正阳回头,看到是她后笑了:“小蝶,你来镇上了,去家里吧。”
      林彩蝶摇头:“这次来是拉床架子的,阿嵘去拿了,我也想过去,你这忙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