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八零海岛:乘风破浪的军嫂

  • 阅读设置
    第195章
      
      现在国内渔船,普遍的都是十几米、二十几米的那种,这么大的少有。
      别说渔船,就是货船,这么长的也算大船了。
      所以大家都期待着这船能有多少货。
      船慢慢靠岸,大家也都围在了码头边,伸着脖子看着。
      赵峥嵘和林彩蝶出来驾驶舱,林彩蝶眼珠转了转,转身又上去了。
      赵峥嵘转头喊她:“你干什么去?”
      林彩蝶:“你先出去,我马上。”
      林彩蝶当然是有目的的,她要用船上的对讲机喊话。
      这对讲机只是船长喊船员时候用的,就是在舱顶四角安装的喇叭。
      但是在现在的这种场景下,只要用这对讲机,码头上的人也能听的清清楚楚。
      林彩蝶的想法就是,先用对讲机把船上鱼获的事情说清楚,把码头上的鱼贩子都吸引过来。
      她打开开关,拿起小方话筒放在嘴边,咳嗽了一声。
      “咳,各位沪市的市民大家好,幸福号临时停靠沪市补充物资,同时也出售船上的鱼获,现在船上有对虾2000斤、带鱼、鲳鱼、滑皮虾等也都有若干,需要的老板可以上船看货。各位沪市的朋友,希望号··· ···”
      林彩蝶连着说了三遍,她敢保证码头上的人都听到了。
      她也看到了远处也有不少人向着围拢而来。
      林彩蝶笑笑,也出了船舱。
      这时已经有人上前问了,可惜,这里的话两人都不懂。
      “侬睇睇呢个几多钱?”
      “让阿拉看看了。”
      ··· ···
      林彩蝶听着头都大了,不仅是方言,说的还巨快,她是一句都不懂。
      扭头看着赵峥嵘,发现他也是一脸懵逼。
      林彩蝶大声的喊了一句:“各位大叔大妈哥哥姐姐,能讲普通话吗?”
      这时候,普通话普及已经过了很多年,但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还是讲不好。
      好在沪市是大城市,会讲普通话的也有很多,大家也就按照普通话询问了起来。
      然后交易就顺畅了起来。
      不过林彩蝶这里渔获多,有很多还都是深海货,自然也就受到争抢。
      你要我也要,你抢他也抢。
      林彩蝶这船可没有固定收货的,谁收到谁就赚了。
      林彩蝶也不搞什么竞价,所有价格按着市场价,沪市的价格比峡湾老家高出3成左右,已经让她很满足了。
      所以谁先上船报价,就给谁,秤自己出,货自己装。
      鱼贩子们都是赶紧叫人,生怕来的慢没买到。
      这鱼新鲜啊,而且量大、货好,沪市人多,这些根本就不够消费的。
      鱼贩抬到船上一个秤,称重给钱后就拣货,一批批的货被抬下船。
      船甲板从开始时的人满为患、拥挤不堪到清货走人、宽松起来,整整持续了2个多小时。
      赵峥嵘在船舷边维持秩序,看人看货上下船。
      林彩蝶就在舱口处收款给条。
      整艘船鱼获3200多斤,除了剩一点杂鱼外全部售罄,进账1683元。
      仅仅两网,还在空间放了不少,就卖出这些钱,林彩蝶是相当满足。
      这价格也好,比老家能多卖出几百块。
      也难怪大家都想买大船,按照这情况,根本不用一年,船款就回来了。
      林彩蝶甚至考虑要不要多买几条船了。
      第266章 城隍庙
      货都卖了后,林彩蝶拿着扫把把甲板扫了一遍,把一些垃圾都铲到海里。
      这个可不是乱扔,现在国内还没有白色垃圾呢,就是一些虾蟹壳,和压的变形的死鱼烂虾,到海里也是给大海补充养分。
      等都清理好,码头的人也少了,林彩蝶就把舱门锁了,转头看着赵峥嵘。
      “行了,咱上去转转。”
      反正是自己的船,早一天晚一天的回去,对两人影响也不大。
      赵峥嵘也没意见,只要和林彩蝶在一起,去哪里他都愿意。
      两人沿着黄浦江畔走了段,才看到前方的霓虹灯光。
      赵峥嵘笑了下:“你不是说要开船过来吗。”
      林彩蝶也笑:“不是没来过吗,这里渔船应该也能开进来,不过在那就好了,咱们走过去。”
      走过去确实有段距离,但是两人都觉得还好,这年代,靠走上一段真不算啥。
      等两人走到靠近中心地方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的黑了下来。
      看着街道边的五光十色的灯光和鳞次栉比的各种风格建筑,林彩蝶都能想象到民国时期这座东方小巴黎的繁华和浪漫。
      和赵峥嵘一起漫步在江畔,看着街头来来往往的行人,林彩蝶有些遗憾,这个年代不能挽着行走。
      不过到底是沪市,在这个点了,街头依然显得繁华,大家的穿衣打扮也都更加靓丽,风格也比其他地方大胆的多。
      林彩蝶一边观望一边寻找,除了那种特别大特别豪华的饭店外,就没发现那种小饭馆。
      这种大饭店她是没打算去的,也不是吃不起,而是不值得。
      两个人找个小馆子,吃点本地小吃特色是林彩蝶的最爱了。
      索性也不是很饿,也就逛着,走着。
      后来跟着人流走到了城隍庙,豫园商场这里,这里更是热闹,而且还有很多林彩蝶期盼中的小吃。
      这里的小吃简直太多了,汤圆、酒酿圆子、桂花糕、海棠糕、八宝饭、梨膏糖、南翔小笼包以及最最出名的生煎。
      这里人声鼎沸,灯光照的仿若白昼。
      很多是有店面的,也有很多小吃是没有店面的,但是人都挺多。
      林彩蝶也眼睛放光般,拉着赵峥嵘就凑了过去。
      这里吃的太多了,每一样对她来说都是诱惑,恨不能都能尝尝。
      不过肯定不能那么吃,这可不是后世的那种小吃,份量还是挺大的。
      最后在一家店里坐下了,两人要了一份小笼包,一份生煎,然后是一碗馄饨,一碗酒酿圆子。
      赵峥嵘:“你不要就着我的口味,想吃啥自己就选。”
      毕竟现在点的都是面食。
      林彩蝶点头:“嗯,我知道了,这里就这些出名,肯定要尝尝了。”
      说了一句,她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动了起来。
      南翔小笼包,是江淮地区流传已久的,那种灌汤包。
      吃的时候要先用筷子把包子皮扎个眼,然后慢慢的把汤汁吸出来,然后才是享用美味的包子。
      林彩蝶记得在后世的时候,看到过吃城隍庙小包子的视频,那都是用吸管插进去,直接吸里边的汤汁。
      现在没有吸管,也就挑破了吃了。
      说实话,味道真是不错。
      吃了一个灌汤包,然后吃了口酒酿圆子,就又夹了一个生煎过来。
      味道也特别好,林彩蝶一边吃一边说着。
      “这个也好吃,味道特正,你也吃。”
      林彩蝶就是咋呼的欢,自己的饭量又能吃的了多少。
      她就吃了一个生煎和两个包子,再就是那一碗酒酿圆子,再也就吃不下了。
      剩下的也只能交给赵峥嵘了。
      赵峥嵘用汤勺舀了一个馄饨递过来:“你尝尝这个馄饨。”
      林彩蝶也就又吃了个馄钝,别说时代,这时候的馄钝也是皮大馅小,不过味道很鲜。
      应该是这时代的食材都是合格的吧,林彩蝶如是想到。
      赵峥嵘不负林彩蝶之望,所有的一点不剩的全部干掉了。
      吃饱喝足,赵峥嵘擦了擦嘴角,然后又端起茶碗喝上一口,长吁了一口气。
      “舒服。”
      林彩蝶瞥了他一眼,说道:“吃饱了就走吧,咱们看看买点啥去。”
      “行,那就走。”
      林彩蝶临走了,又在老板那打包了两屉包子。
      赵峥嵘:“还没吃够?”
      “这个挺好吃的,也方便,热热就能吃,买点回去路上吃。”
      这时候的价格是真的便宜,连吃带买的也才花了5块钱不到,这还是在经济最繁华的大沪市。
      所以这年代的钱购买力是真的强。
      也难怪,都知道买船就能赚钱,为啥买的人那么少。
      还不是这年代钱值钱,也就不好赚。
      当然这是针对普通人,有想法的、聪明的也能看到遍地的机遇。
      林彩蝶拎着纸袋装着的包子,和赵峥嵘走在路上,就是为了能第一时间把包子收到空间里。
      至于袋子,就充个样子。
      城隍庙周边有很多摆摊卖货的,有卖鞋的、有卖衣服的、有卖玩具的、有卖书本的,让林彩蝶意外的是,居然还有卖文玩这些老物件的。
      这里可不是威海卫,也不是峡湾那种小地方,现在大城市里,买卖古董文玩的已经很多了。
      当然,价格也不是小地方那种,想低价买到也不容易。
      不过这时候,买下来价格也足够低,而且,也有着许多捡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