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林彩霞一看,把孩子放到一边,也要帮忙。
林彩蝶赶紧拦着:“大姐,你就别上手了,这码头乱哄哄的,你看住阿明就好了。”
这又是搬货又是走人的,小阿明屁点大,一碰还不直接就掉下去或者摔倒。
林彩霞看看四周,然后说道:“那你下来,在上边多累啊。”
林彩蝶:“没事,就是递个货。”
她往下递,两人在下边接。
可是她有些高估自己了,就递了四筐,感觉就有些整不动了。
没办法,她也不是大力女,现在海珠的恢复速度明显满足不了身体的消耗,不累才怪。
看她这样,林卫国对林成龙说:“上船,帮你三姐抬抬去。”
“好。”说完林成龙就爬上船了,这正是他想要的。
到船上,才看到船上一筐筐摆着的货,然后高兴的叫着说:“爹,三姐,你们也太厉害了,打了这么多。”
林彩蝶:“别废话了,赶紧搬吧。”
林成龙本来要自己递,林彩蝶拦住了,两人一起都轻快点,还能给林卫国递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他也好搬。
其实大船下货都是有个大木板,平时在船上,上下都走。
不过这船新买回来,还没来得及做。
所以卸货也稍微麻烦了点。
看到林卫国和林彩蝶姐弟搬货,林彩霞说道:“广升明天就能做出踏板来。”
林卫国放下筐说:“不急,每天搬卸货也就这一次。”
渔获一筐筐被搬下来,整齐的放在地上。
琵琶虾,泥勐鱼、海鲢鱼等等摆了两排。
这还是船上还有没拿下来的。
这一下又引起关注了。
“我的天,林老三你今天是捅了鱼窝了,这么多收获。”
“是啊,你今天不会又能卖个1000斤货吧。”
林卫国:“差不多吧,不过都是泥勐鱼,这也没多少钱。”
“啥货多了也值钱,你这运道是真的好。”
“是啊,昨天就没少卖,今天又这么多,连着两天都发财啊。”
林卫国笑笑:“都是辛苦钱。”
说完就对着林成龙说:“阿龙跟我送去卖,小蝶你看下船。”
两人用板车把鱼推过去过秤,然后又把筐拿回来。
林彩蝶开始装船上剩的那些大海鲢。
等到装好,都搬下去后,林彩蝶到船舱里,把那条牛港鲹拖了出来。
“天,还有大家伙,林老三船上还有大家伙。”
又有人眼热了,这也没办法,大鱼就是钱啊。
这些人也是,就林卫国的称呼,在他们嘴里就好几个。
关系好的或者同辈分的叫阿国,一些人叫老林,像是叫林老三的,都是平时接触少的那些。
不管是谁,此刻都是眼热的很。
“老林啊,你这在哪捕的?这可是深海的。”
林卫国也高兴,同时也对大家羡慕的眼神十分受用。
谁让他是个渔民呢。
“哈哈,这是捕泥勐鱼时一起捕捞上来的,应该是追着鱼群进食来,恰好网住了。”
“这发财了,真是发财了,以前你小木船的时候就发过一大笔,这日子这下该舒服了。”
好多人都在羡慕嫉妒的,当然也有些人有了别的心理。
现在林家有大船了,也有钱了,这要是做了林家姑爷,这还不得帮衬一把啊。
林彩蝶和李庆林也散了,现在总是被讲究,这时候去提亲,她家是不是得感动涕零啊。
要说当时也就是解放军同志救了一次,别的也没怎么样。
最关键的是这丫头水灵啊,越看越好看了,这要是成了,人财两得。
有这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的条件都差的不行,家里穷的揭不开锅那种也有。
林彩蝶也就是不知道,不然肯定会开个地图炮。
一个个的癞蛤蟆,倒是真会想。
这时候她还是跟着林父、林成龙到了达叔的收购点。
卖货的也不少,不过达叔把林卫国的货已经算出来了。
琵琶虾27斤,4毛一斤,卖了10块8毛钱;
泥勐鱼大的6分,小的四分,一共7筐多,卖了32块8毛;
大海鲢296斤,6分一斤,卖了17块7毛6;
牛港鲹112斤,按6毛一斤给的,这条鱼才是今天的大头,一条就卖了67块2毛。
一共卖货钱是128块5毛6分。
算是非常不错的收获了,大船也少有能保证这个数的。
要知道现在去乡里或者县里的码头扛包,一天也就1块钱。
何正阳是中学主任,一个月的工资也才40多。
所以100多真的算是发了一笔小财。
林卫国笑眯眯的装好单子,达叔笑着说:“等下去我家,把昨天的钱给你结了。”
林卫国赶紧点头,早点把钱拿回来当然好了。
“行,还有,我这板车早上就放你这,你白天的时候帮我看着点。”
这点事当然不算啥,还指望收他的货呢。
“行,我白天没事都在这里。”
林家一家人回去了,板车上还有一个筐一个桶,里边是那些卖不出去的小杂鱼。
当然,还有一条海鳝。
本来这鱼也卖的,毕竟价格也不低。
林彩蝶看到林成龙回来了,就做主留下来了,明天带去乡里给二姐吃,这鱼下奶。
林彩霞也高兴:“爹,你这船买的值了,要照这样下去,一个月就能回本。”
林父更高兴,而且也这样认为的。
虽然这种收获不可能天天都有。
这年代买船,回本是早晚的问题,虽然海上也有着这样那样的风险,但是讨海人又怎么能避免的了风险。
第61章 新床
几个人一起回到了林家,路上有说有笑的很是开心。
到了家,放下板车,林成龙赶紧把桶和筐拎下来。
林彩蝶:“大姐,这里的这些小杂鱼你拣点回去,晚上添个菜,这海鳝是给二姐留的,明天让阿龙带过去。”
林彩蝶笑笑:“行,等下我再拣。”
林彩蝶就拎着桶上屋里了,这海鳝得养养。
发现屋里饭都做好了,都在锅里闻着,盖子缝里还往外散发着热气。
揭开锅盖一看,好家伙,居然还有一大碗海蛎、沙蛤这些。
林彩蝶:“哪里来的这些带壳的?”
林彩蝶:“今天上午没啥事,我去赶海挖的。”
林彩蝶:“挺长时间没吃这些带壳的了,还真有点想了。”
海边渔民,生活习惯下来,是离不开这些海鲜的,以前林彩蝶也会时不时的赶海,去挖一些沙蛤或者撬海蛎、藤壶这些。
林彩霞:“你们吃吧,我回去了。”
林彩蝶赶紧找个筐,把那些小杂鱼给大姐装上些,还把里边的那只断了腿的大兰花蟹放里。
这兰花蟹是和琵琶虾一起兜上来的,被压断脚了,这样的卖不上价,不如拿回来自己吃。
这只还很大,也很硬,就是少,只有这一只。
林彩霞看到后说道:“这螃蟹你们留着吃吧。”
林彩蝶摇头:“拿回去给阿明补补,这次少,下次我给他留点好货。”
林彩霞:“好货还不拿去卖,自己吃有点就行了。”
林彩蝶把筐给了林彩霞,自己进屋去洗澡了。
这边林成龙手脚麻利的收拾着把饭菜都端上桌。
等林彩蝶出来,林卫国和林成龙都坐在桌子前等她了。
林彩蝶:“你们先吃啊,别等我。”
林成龙笑:“那可不行,三姐你现在就是咱家的主要功臣,怎么能不等你。”
林彩蝶一边坐下一边说道:“就你会说,对了,你该放暑假了吧。”
林成龙点头:“嗯,这周去了就考试了。”
林彩蝶想起这是中考了,就问:“怎么样,把握大不大?”
林成龙:“没啥问题吧,应该能考上。”
林彩蝶知道小弟考的是中专。
这年代中专比高中还吃香,毕竟毕业就分配工作。
但是因为中专的学历在这,前途也肯定受限,林彩蝶重生前就听弟弟说过,当初要是坚持一下,考高中好了。
很多学生选择中专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能尽快工作,减少家里的经济负担。
毕竟要是读高中,最少还要5年才能毕业。
这时候的高中都是两年,大专是三年,本科同样是四年。
要是读个本科就6年了。
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读大学就有补助了。
林彩蝶问:“你想没想过读高中,然后考大学?”
果然,林成龙直接愣住了,他一直的想法就是读个中专,早点出来工作。
林卫国也说:“不是说读中专吗,职教也行。”
林彩蝶:“现在开放了,各行各业的人才紧缺,等阿龙毕业,前几年还好,以后肯定是有学历的有发展,反正他成绩挺好,咱家也不差他赚钱,就让他读下去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