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历史同人] 直播女性文物后被诸朝围观了

  • 阅读设置
    第88章
      【其中有一句正是:苦忆英雄娘子军,女中勋业似桓文。】
      所谓“桓文”,指的是春秋五霸中齐桓公和晋文公。
      能以此作比,可见后人赞誉之高。
      【但人家可不是读史书正好读到这一页,一拍脑袋,就决定写首诗来夸夸冼夫人了。】
      夏语冰笑得意味深长:
      【因为诗人所处的时代比较微妙。】
      有多微妙呢?
      【明末清初。】
      清?一个陌生的朝代出现了。
      只是接续在明之后,多半离她们还远得很呢。
      【书接上回,想那秦良玉千里勤王,保家卫国,却依旧未能改变王朝日薄西山的结局。】
      主播猛地变了腔调,面前没有惊堂木,却丝毫不影响她来了段无实物表演。
      【此后,南明政权退居南方。】
      【广东作为和清朝反复拉锯的中心,当地百姓们饱受战乱之苦,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话已至此,诗篇的言外之意已经不言自明。
      “岂止是那位诗人,谁都盼着岭南可以再出一个冼夫人吧!”
      庇护子民,深明大义。
      要想衣冠南渡时的种种,或乱象,或惨剧,世家大族还能自保,百姓何辜?
      【为了岭南安宁、为了百姓和乐,冼英耗尽了一生心血。】
      【事实证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从始至终都没有忘记过她。大家纷纷为冼夫人建祠立庙,逢年过节都要祭祀。】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范围内,冼太夫人庙有两千多座,在她的故乡更是有三百所之多。】
      主播话锋一转:
      【此时此刻,再回到刚刚的那个问题上。】
      【纵观历史,如冼英这般,对一个时代、对一片广袤土地、对一群人数众多的部族、对朝廷一统都带来这样长久而深远、正面又积极影响的人实在难得。】
      【更不要说,她还是一位女性。】
      “巾帼第一人的赞誉反而限制了她。”谢道韫所说,正是许多有识之士心中所想。
      归附梁陈隋三朝、先后被七代君王敕封,何止是巾帼英雌?这分明该是了不起的人中豪杰才对!
      对冼英的介绍暂告一段落,夏语冰顺势将镜头转向柜中文物。
      【今天要与家人们见面的这件明冼太夫人铭三足铜炉,正是出自纪念冼英所用的一件香具。】
      谢道韫对香道颇有研究,听人提香,便好奇地凑近前一瞧。
      她最先看见的,就是铜炉腹部那对称的梅花双环形耳,颇有意趣。
      细观香炉,炉盖、环耳和炉座的梅花处处呼应,足见巧思。
      “精巧是够精巧的……”
      谢道韫言语中不乏赞美,更有可惜之意。
      【如家人们所见,经年累月的香灰灼烧,香炉看起来怎么着都有点儿旧旧的感觉。】
      主播特意解释一句:
      【毕竟它用来祭祀的,总归是个实用香具,传了这么多年下来,出现磨损也是情有可原的嘛。】
      别的不说,放眼直播间带过的宝贝,铜炉的超长待机工龄无疑遥遥领先。
      这在文物界都是一段佳话!
      【除去使用价值,这尊香炉同样具有审美价值。】
      夏语冰换了个角度,力求360度无死角地让家人们看清整体造型。
      【精巧古朴,光泽内敛,设计主题也很鲜明。】
      “图案不是梅花就是梅枝,要素这么多,也很难叫人猜不到吧?”
      谢道韫哑然失笑。
      【作为海南省已知最早与冼夫人有关的带铭铜器,这件宝贝也是当地纪念冼夫人的风俗缩影。】
      【何况海南还有个充满琼地特色的“军坡节”,专门用来祭祀冼夫人。】
      【军坡节中,有个环节名为“装军,意为模仿冼夫人阅兵、出征等军事活动。】
      “时候不早了。”
      霍去病正听得入神,卫子夫看了眼天色,日头已经升起,冷不防出声提醒:“你也该出宫去了,总不好在我这儿待得太久。”
      参考往期,介绍完文物之后,这期直播也快走到了尾声。
      “明明陛下还特意许我多留一会儿,陪您好好说说话呢……”
      霍去病有些不大乐意,嘴里嘟嘟囔囔地抱怨起来。
      卫子夫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既如此,就更该有分寸、懂进退,方不辜负陛下隆恩。”
      “姨母放心,我自然知道。”
      他理了理袖摆处的褶皱,笑着宽慰:“这话只在您面前啰嗦两句罢了。”
      行军习惯,霍去病刚要按上腰间佩剑,却又想起今日进宫,提前卸了这些,伸手摸了个空,讪讪一笑。
      谁料,手收回来之后无处安放,只得默默抬到唇边,虚握成拳,轻轻一咳。
      这才没露出破绽。
      霍去病行礼告退,卫子夫端坐着,一路目送着他出了殿门。
      待那道英姿勃勃的身影消失不见,满目柔情瞬间无影无踪。
      “去查查,陛下近来可幸了美人。”
      卫子夫执掌宫务数年,阖宫上下了如指掌,这件小事本不必兴师动众,但主播无意间透出的信息却让她不得不严阵以待。
      后宫之中一家独大,前朝又有得用的兄弟外甥,膝下儿女双全,怎么瞧都该是美满顺遂的一生。
      偏偏最后继位的,不是她的孩子。
      是据儿遇到不测,还是陛下变了主意?
      又或者是圣心难测、瞧卫氏不满?
      无论如何,既然知道了这些,卫子夫就不会坐以待毙。
      身边侍奉的宫人接了吩咐,依次退下。
      守在殿外的大长秋进殿侍奉,就见她眉目间笼着轻愁,目光沉沉地望着一处。
      不过几道指令发下去,这位尚在壮年的传奇皇后却疲惫不堪地叹了口气。
      大长秋辨了辨,那个方向不是天子议政之处,也非皇子皇女居所。
      没等他问,卫子夫倒是自顾自地说起来:“从此处望去,你可知数十里外是什么地方?”
      先前将目光局限在宫里,提起宫外,大长秋反应过来,心下一惊。
      那是——长门宫。
      长门宫里住着废后陈氏,好端端的,殿下怎么想起她了?
      大长秋陪着笑,想把话题岔开,卫子夫倒是开了话匣子:“有时候我还真羡慕她。”
      羡慕谁?那位前皇后吗?他脑海里闪过一人身影。
      红衣张扬,不可一世。
      大长秋不明白。
      殿下以卑位走到如今,怎么想都该是被人艳羡的那一个吧?
      自卫子夫入宫之日起,就曾见过陈后数面。
      在前朝君臣口中,那位总是过分骄矜。事实证明,她也的确目空一切。
      上至天子,下至奴婢,所有人都在贬低陈氏轻狂,再不遗余力地褒奖卫氏柔顺。
      成王败寇,将两人对立是预料之中的做法。她从前不觉得有什么,也谈不上为此沾沾自喜。
      可自接触《壁上鸣》以来,看过的人物越多,卫子夫渐渐生出了一种堪称荒谬的念头:
      反复提起陈后的不是,抑或只是打压自己的一种手段。
      毕竟,能被后人铭记的女郎,有哪个是世俗眼里的“好女子”?
      众人异口同声,仿佛是为了对如今的卫后耳提面命:有这样的反例在前,你可千万不能有她那么大的脾气啊!
      “我们都是一样的。”
      卫子夫低低叹息,她望着长门宫的方向,尊贵不再,却能窥见更广阔的天地。
      “或许——”
      “她还比我幸运一点儿呢。”
      和卫子夫预料得差不多,夏语冰挑着几样有趣的军坡节风俗说完,直播也临近尾声。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这句诗出现在这里,为第二篇章作结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眼看快要收尾,郗道茂终于舍得分出眼神,看了眼直播间。
      谢道韫顺势从她手中抽出那本书,定睛一瞧,很快认出那是册医书。
      她看了意外:“你许久都不碰这些书了,怎么今日又想着把它翻出来了?
      还没出门的时候,郗道茂就喜欢看旁人眼里的“杂书”。
      只是后来进了王家,门阀高规矩重,被说了一两回,就再没翻过了。
      郗道茂一滞,涩然道:“这大半年过得没意思,不过就是瞧着有趣罢了,权当解闷。”
      听到这个时间,谢道韫也不说话了。
      郗道茂和王献之独生的小女儿,离世至今将将一年。
      想起玉润,谢道韫心里也有些闷闷的。
      那孩子生的粉雕玉琢,可爱乖巧,她膝下只得了几个儿郎,自然无比疼宠。
      默默捡回来的医书,究竟是为了年少时的兴趣,还是为了丧女后的遗憾,聪慧如谢道韫,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了。
      “七郎可同你将话说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