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历史同人] 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 阅读设置
    第185章
      谢安漠然微笑:“确实,这同时真挚了十多个人的感情,当真是闻所未闻。”
      沈林子一噎,坚持把话说完:“巧了吗不是!”
      “可以开设一门《教你处理人际关系》的课程,必定会风靡万朝,极为抢手!”
      谢安笑容不变,手指向门外,示意沈林子立刻消失。
      那更糟糕。
      能当一个人见人慕的海王,也是需要天赋的。
      许多人没有沈约的天赋,倘若又照搬他的一套作风,万朝简直要乱套了。
      沈林子蔫了,正要悻悻离开。
      谢晦却忽然一个闪现,拽住了谢安的衣袖,轻轻晃了晃。
      “祖爷爷”,他眨眨眼,帮腔道,“就让沈约过来吧,彼亦我之后裔,甚愿一见!”
      谢安想把衣袖拽回来,小玉却不依不饶,贴得越发紧了,颇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
      “快点快点答应我……”
      谢安被这孩子缠得没办法,无奈抬手,在他素白光洁的额前轻轻一点:“你之前不是一心想见小庄吗,今日又惦记起了沈约,莫非情移矣?”
      这真是个好问题。
      谢晦想到三十年后,家族里那位皎皎清绝的小公子谢庄,果然纠结了一小会。
      随即潇洒一挥手,理直气壮地说:“两个美人我全都要!”
      嘻嘻,他才不做选择呢,谁说不能雨露均沾。
      什么“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什么“铜街丽人,亭亭似月,嬿婉如春”,全都是他的,他的!
      众人无语。
      还用等沈约来吗,小玉一个人已经够海王了!
      谢晦探出脑袋,仔细瞅了瞅谢安手中的申请书,惊愕道:“黄宗羲要来教《明夷待访录》?他也能过关?”
      谢安神色一正,告诉他:“我仔细研读了黄宗羲的《原君》,此人虽每天在评论区诟骂昏君,语气撒泼,好似屠夫骂街,却绝非哗众取宠之辈。”
      “他确有一番真本事,已经建立了相当完善的学术思想体系,正好过来给学生们开开眼界。”
      谢晦不满地嘀咕:“休文亦有真本事,非虚声也!”
      谢安摇摇头,沈约倒是太有本事了亿点点……
      谢晦有点不高兴。
      一转身,看见谢道韫与谢灵运二人,正坐在回廊亭下,一片松柏窗影间对弈。
      各执黑白,清新玄远,态度皆从容如行云流水一般,不带半分烟火气,好似一幅沉静凝结的画卷。
      他立即决定去找外援,将事情添油加醋,给二人这么一说。
      最后,闷闷不乐地叹息一声,委屈极了:“我就是想见他一面而已,但祖爷爷始终不同意……”
      谢道韫一听,顿时戴上了比城墙还厚的滤镜。
      小玉可可爱爱,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只是想交几个漂亮朋友一起玩耍罢了。
      她单手支颐,态度很放松地对谢安说:“叔父,你就答应小玉吧,沈约可以来教我们文艺课,小庄也不妨留下,多住一段时日。”
      嘿嘿,计划通。
      谢晦又看向谢灵运,眉眼粲然,忽而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容,轻声道:“哥哥。”
      谢灵运本想训斥他,但听了这一声,要说出口的话硬生生一顿。
      啊这,他叫我哥哥哎,他能有什么错呢。
      谢灵运的态度陡然变得和善起来,转身对谢安双手合十,做了个恳求的姿态:“祖宗,您便应了小玉罢,若再推辞,他又要搅得众人不得安生。”
      “就是嘛,祖爷爷最好了……”
      “叔父……”
      “祖宗…...”
      一旁的沈林子也插了一嘴:“谢太傅……”
      谢安被一群家里的晚辈围着,十分闹腾,仿佛自己今天不答应,就是天底下最大的罪人。
      还能说什么呢,他最终叹了口气:“依汝,依汝。”
      芜湖,谢晦开心地笑了,已经在思考该如何给沈约拍一组特写照片了。
      申请书以年代为序,最后一位通过者,便是张煌言。
      按照约定,他会抓捕一名西班牙人、一名荷兰人、一名葡萄牙人……等共计十人,来给大家当外教。
      条件是把郑经也送来改造。
      众人不禁为郑经掬一把同情泪。
      按照这位张世伯的高标准,学院里又充满了万朝天才,郑经的未来怕不是一路被吊打,极其黯淡无光。
      “康乐好好加油”,谢安轻笑道,“每门外语课你都要选,争取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十门外语。”
      谢灵运很有语言天赋,精通梵文,曾写过一篇《十四音训叙》,专门探讨梵语字母与发音方式。
      以梵文的弯弯绕绕,艰难程度,他尚且能了如指掌。
      那么,精通所有的拉丁语种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吧?
      谢灵运两眼一黑。
      真不是这么换算的啊!
      ……
      另一边。
      奇奇怪怪的人都在找谢安报名,而那些作风比较正经的文官武将,则找到了诸葛亮。
      诸葛亮考虑到,这些人大多是一国的中流砥柱,不能离开太久。
      故而。
      他最终决定,采取讲座的形式。
      每人轮流来进行一次讲座,不至于耽误太多时间。
      “文官确认来的人有:韩琦,崔浩,李固,张九龄,张居正,王安石……嗯,还有刘宋帝国的王彧。”
      “另有郭相公、王朴,与于谦,在等待消息。”
      毕竟,同在参赛位面,他们过来是很方便的。
      就看各自的帝王愿不愿意放人了。
      诸葛亮翻到下一页,又灵光一闪,琢磨道:“武将的话,应该更侧重于教授兵法……”
      竟然还有人来教兵法,霍去病神色惊奇:“兵法还用学?这不是一走上战场,自然而然就能掌握的小技巧吗?”
      不会真有人不擅长吧,不会吧不会吧。
      他的疑问如此真诚,又如此的对心灵产生了暴击。
      在场的一群小伙伴,顿时为之侧目,好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他。
      良久,辛弃疾抚膺叹息道:“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好似山海鸿沟一般,令人望而生畏。”
      众人一齐对他怒目而视:全场就你最没有资格说这样的话!
      少年姜维不由意兴阑珊,觉得自己仿佛是来凑数的。
      “放宽心。”
      檀道济好心地安慰他,拍了拍他的肩膀:“此等小事完全不用放在心上。”
      姜维不禁一怔:究竟是什么样的学渣,才能拥有如此轻松的心态,真令自己好生羡慕!
      忽听檀道济信誓旦旦地说:“我们二人,和霍去病完全不是一个赛道的。”
      “你呢,只需要回头找武侯多写几个锦囊妙计,我呢,以后出征就听我们陛下的远程指挥。”
      “等上了战场,只管听令行事,闷头往前拼杀就好了,根本不用懂一点脑子!”
      姜维神色冷漠。
      不,我们不一样谢谢。
      他还打算成长之后,积极帮老师分忧呢,并不想当「吃饼型名将」。
      然而,环顾一周,却见到刘宋王朝的众多名将,都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显然觉得,有身为千古一帝的宋祖在前边顶着,一切都安排得妥妥的。
      大家只需要按指示行事,自然能够攻城掠地、平步青云。
      费劲吧啦考虑别的那些做什么!
      苦一苦陛下,造福的是我们大家!
      诸葛亮见一群小朋友活力十足,分分钟闹作一团,便敛袖立在一边,淡然微笑,注视着这一幕。
      饶是檀道济一贯脸皮奇厚,也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小声道:“武侯……,那我、我不说啦。”
      诸葛亮温和地摸了摸他的脑袋。
      又说:“这兵法课程的主要受众不是你们,而是原本不擅长带兵打仗的人。当然,你们也可以去听,作为一种博采众长的补充。”
      霍去病有些茫然:“请问武侯,此话何解?”
      在场的都是名将,不找他们还能找谁?
      诸葛亮自有谋算。
      找那种能够以一敌百的猛将,属实没必要,毕竟,霍去病就已经是名将武力值的天花板了。
      在场的还有辛弃疾、姚襄,以及即将过来上学的羊侃。
      这些都属于勇冠六军、所向披靡之人。
      实在无需再额外学习武艺,让他们彼此之间比试练习,反而提升得更快。
      所以,诸葛亮准备请几位智将,比如,梁朝的韦睿和陈庆之过来。
      两位都是书生典兵,却能战无不胜。
      韦睿体弱多病,甚至不能骑马,上战场只能乘坐白板舆督战。然临阵交锋,用兵如神,钟离之战破敌百万,可谓才华冠六朝。
      陈庆之也身体不好,难开弓弩,手无缚鸡之力。却一手组建了中古时代的神兵白袍军,北伐仅率七千兵马,历四十七战,平定三十二城,魏人闻风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