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历史同人] 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 阅读设置
    第16章
      他起兵时,仅有一舟一师,四处招拢流民训练,军纪严明,亲手缔造了一支驰名于海国之上、呼啸于风浪之间的无敌舰队,缟素临江誓灭胡。
      北伐舰队曾一路披靡,直抵南京城下。
      二十年间,这些抗清的义士义民们,是农民,是士女,是商贾,是文弱书生,是三教九流的江湖人,甚至是流寇和海贼……
      身份各异,最终却为了同一件事而死。
      ……
      可是,纵然有很多的光辉时刻,很多的希望燃起。
      英杰们终究是逝去了,所有的盛景都已经凋零。
      二十年的岁月,足以彻底埋葬一个时代的血泪抗争。
      如今的神州大地,已经尽数沦陷,只剩下最后一面汉人旌旗,还飞扬在茅麓山上空。
      那就是,临国公李来亨和他的夔东十三家抗清武装。
      李来亨是李自成的侄孙,他的部众也几乎全都是爷爷当年留下的闯军旧部。
      这群人,曾经被世道逼到活不下去,揭竿而起,反抗明朝统治,杀入紫禁城。
      却又在清兵入关之后摒弃前嫌,选择了联明抗清。
      他们本没有任何为了明朝作战的义务,甚至和明朝有血海深仇。
      但最终还是选择站了出来,为这一片江山,为了天下汉人衣冠,战至了最后一息。
      两年前,随着永历帝被俘杀,郑成功、李定国先后病故,鲁王亦死,清廷得以收拢兵力,集中所有的力量,来围剿茅麓山和兴山县基地。
      本以为区区一县,指日可下。
      当年李定国骑兵锋芒何其强盛,郑成功纵横海上何其无敌,还不都是成了过往。
      然而,二十万重兵围攻了整整两年,损失惨重,硬是打不下来,反被数次击败。
      最后只能采取尹子琦进攻睢阳的老办法,围而不攻,硬生生困死他们,直到弹尽粮绝为之。
      李来亨抵抗之顽强,让满清朝廷感到毛骨悚然。
      以至于京城都流行起了一句谚语,凡是遇见艰难困苦之事,就这样打比方:“又上茅麓山耶!”
      此刻,已经是永历十八年八月初三的黎明。
      距离茅麓山陷落,李来亨自焚,还有不足四个时辰。
      少年将军横剑在膝,孑然坐在山巅等待日出。
      这便是二十年抗清大业的终结,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日。
      不经意间,他抬头看了一眼,恰好看见了秦良玉的许愿,立即以最快的速度揭下了榜单。
      【南明临国公李来亨:忠贞侯好,小张将军和少塘将军都在浑河南岸大约三十里处,距离白塔铺一带往西十里,距离水站不远。】
      浑河血战发生在李来亨的四十年前,对他来说,是已经载入史书,盖棺定论的事。
      这一战,戚家军全军覆没,白杆兵所剩无几。
      李来亨将所有的始末都打在了评论区,希望秦良玉可以将他们救回来。
      既然他已经十死无生,那他希望,至少能救下一些本该战死的英魂。
      秦良玉:“……”
      忠贞侯是谁?忠贞侯是她?她未来封侯了?
      此刻十万火急,救人要紧。
      她来不及多问,迅速按照李来亨提供的地点,带兵前去。
      ……
      浑河边,一场无比惨烈的血战正在进行中。
      努尔哈赤带着后金军队大举入侵辽东,秦家的白杆兵在北岸列阵迎敌,斩杀鞑虏数千。
      后因叛贼李永芳在沈阳城头对他们开炮,一门将士尽数阵亡。
      张凤仪奉婆母秦良玉的命令过来增援,一通鏖斗,最后仅得连她在内的寥寥百人血战突出重围。
      她不及歇息,立刻加入了南岸的戚金部队继续作战。
      戚金是戚继光的侄子,年少随大伯从戎。
      这一批将士都是他按照戚继光兵法训练出的二代戚家军,精兵强将,个个骁勇,当即摆出火铳三叠阵,有条不紊迎战。
      无奈众寡悬殊,徒成孤危,奋战两个日夜之后,还是被努尔哈赤以人海战术冲破了防线。
      张凤仪和戚金对视一眼,皆觉今日就是殉难之时。
      各自手持利刃,一个领着重甲骑兵,一个摆出鸳鸯阵,展开了最后的殊死一搏。
      此刻,镜头切到浑河南岸,但见一片腥风血雨,残阳如血。
      白杆兵与戚家军倒下的战士尸首累累交叠,天昏地暗中,唯有两面写着「张」、「戚」的破损旗帜依旧迎风飞扬,兀自屹立不倒。
      万朝观众见此悲壮景象,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战到最后,仅剩的数十名士兵将二人围在中间,面露决绝之色。
      努尔哈赤狞笑上前,正欲开炮轰击,忽听远方一阵地动山摇的响动,似千军万马轰然而来。
      当先之人手持长枪,一骑绝尘,所过之处防线如同纸糊一般,硬生生被她凿穿了一条血路。
      努尔哈赤见到秦良玉,顿觉一股凉意涌上心头,失声惊呼道:“她怎么找来这里的,不是派人将她堵在榆关了吗?”
      没人回答他,只有这一支白杆精锐纵横呼啸,如入无人之地,眨眼间就杀到了近前。
      张凤仪机械地低头挥戈杀人,听到动静抬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猛地转身揪住戚金:“是我娘!我娘来救我们了!”
      戚金早已遍体鳞伤,浑身力竭,无非凭借最后一口气支撑着。
      心想,死前再多杀几个鞑子,将来九泉之下见到大伯戚继光,也可坦然无愧,说我戚家军世代保境安民,战至最后一人,宁死不降。
      他被张凤仪一通摇晃,涣散的视线逐渐凝聚。
      看清战况,眼神陡转犀利,立即招呼众人道:“走,追随秦将军杀出去!”
      如此合兵一处,终于艰难突围,众人都被秦良玉带回榆关休整。
      到了此时,和至亲待在一处,张凤仪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定。
      秦良玉忙着给她包扎,听她好奇地问道:“阿娘,听闻那袁应泰胆小如鼠,多次阻挠出援,你是怎么找到我们的?”
      “受天幕指点”,秦良玉指着天上悬浮的许愿墙,扬眉道,“多亏了这位临国公。”
      张凤仪方才正拼力死战,哪有空抬头看天,茫然道:“哈?”
      隔壁担架上,戚金被绷带裹成了粽子,费劲吧啦地探出一个脑袋,同样问道:“什么天幕?”
      这两个人掉线的时间有点久,秦良玉无奈,只好给他们解释了一遍。
      “噢,那我看看去”,戚金点开天幕,一进评论区,就看见了大伯戚继光的消息。
      【太子少保戚继光:少塘,你现在感觉如何?可好些了么?方才那群胡虏气势汹汹,究竟是什么来路?】
      后边还跟了一串问候,同样来自许多年前的万历位面,张居正、谭纶、申时行,个个都算是他的先辈。
      戚金客客气气,一一回应了他们。
      正要说清楚鞑子兵的来龙去脉,让大伯提前将他们焚巢扫穴,一个不留。
      忽见李成梁居然也夹杂在一众人中,若无其事地发送消息,不禁大怒,在评论区大骂了李成梁一顿:
      “若非你养虎为患,纵容努尔哈赤,大明江山如何会有今日!”
      “昔年慕容绍宗放走侯景,故有侯景乱梁,伏尸百万;李林甫提拔安禄山,遂成安史之乱,河山破碎!”
      “你因为一己之私造成的破坏,是这两个家伙的总和,鞑子毒暴辽东,摧残百姓,你简直罪不容诛!”
      李成梁被骂得一脸懵逼,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一生戎马,为国征战沙场,居然还背负起了千秋骂名,这找谁说理去。
      比他更懵逼的是高欢,在评论区惊讶地问道:“慕容绍宗怎么了?侯景又怎么了?”
      万万没想到,前几天高洋刚捅出一个大篓子,两个心腹大将现在又齐齐暴雷。
      谁家主公当得像他这么凄惨啊!
      万朝观众:“……”
      真正的冤种原来在这里。
      众人见了浑河血战的惨状,无不为之动容垂泪,想着能救一个是一个。
      侯景之乱同样是一场大祸,能提前扼杀自然是最好的。
      【金陵女史王贞仪:神武帝,你死后尸骨初葬,坟土未干,侯景就开始造反。慕容绍宗奉命平乱,却因为担忧你儿子高澄鸟尽弓藏,故意放走了侯景,以求保命。侯景后来在江南地区掀起偌大浩劫,为苍生计,你千万不要留他性命。】
      【木兰花宰相钱惟演:绍宗,一个寓意着「光宗耀祖」的好名字。他可以姓赵,可以姓钱,甚至可以姓孙李周吴郑王,但他偏偏姓慕容。】
      【竟陵王萧子良:望诸君悉知,慕容家的光宗耀祖,等于造反复国。】
      【大周圣神皇帝武则天:慕容氏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北燕、南燕五个国家,复国决心之坚定,直比金刀刘氏。】
      【宁州刺史李秀:好奇慕容氏和金刀刘氏相比,哪个生命力更为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