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历史同人] 今天你直播了吗

  • 阅读设置
    第214章
      我们这些‘肉食者’一拍脑袋、轻轻松松做出的决定,事关的却是千万人的生死存亡,如今许多人都只一心翰林院熬资历,等着按部就班升迁入阁,这些人日后便是大明的中流砥柱?
      时下这股风气实在让我心忧不已。
      如今正是我出宫的时机,我便想深入民间了解一番,日后好协助陛下治理大明江山。”
      朱见济瘪了瘪嘴,还是没能说出拒绝的话。
      “那、那兄长日后还是要多多来看我,将一些民间见闻说给我听。”
      。
      唐太宗时空。
      李承乾站在一干弟弟妹妹面前,豪气干云地领诵着那一首激励了无数人的《少年中国说》。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在这铿锵有力的吟诵声落下之际,太上皇并帝后二人齐刷刷地鼓掌,夸气势、夸仪态、夸志气,总之不吝溢美之词,力求让每个孩子都接收到祖父和父母的赞美。
      “今日听此少年中国一说,倒让我想起了多年前云女郎曾言及的文明如孩童一说。”李世民的目光悠长,想起了那一声在寒风中的叹息。
      那一声叹息太过沉重,压得他今后下达政令之前皆要再三斟酌,既要考虑当世之用,又要斟酌于后世的影响。
      在炫目的歌舞盛宴之后乍然得知大唐骤变的命运,两相对比之下的骤起骤落才更让他印象深刻。
      “文明成长一如孩童生长,幼年蒙昧、童年躁动、青年锋芒毕露,中年又转向沉郁稳重,直至老年……唉,老年。”李世民隐去眼中纷杂的神色,笑着看向儿女们,“能否让大唐、让华夏一直保持少年飞扬的姿态,就要靠你们和你们的儿孙啦!”
      “此非一代之功,而是万世之业也!”太上皇李渊点头道。
      皇子皇女们纷纷低头应喏,表示必将长辈教诲谨记心间。
      。
      元顺帝时空。
      “为了他们能够像人一样地活着!为了他们能够拥有人的权利!人的快乐!人的尊严!”
      夜色深重,朱重八的心中却鼓荡着狂风骤雨,让他忍不住想要呐喊出声。
      “为了让你们不再流离失所……为了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做主……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民族再造复兴!”
      他攥着妻子的手低声咆哮,重复着最终章的那段话,目光如电看向不见底的黑暗之中。
      “大妹子……”朱重八哽咽道,“你说他们能够成功吗?”
      马氏还没有回答,朱重八就急急忙忙地自问自答。
      “他们一定能够成功的!那地上仙境一般的后世不就是铁证如山吗?”
      他看向马氏的眼神,不再是一个伟岸的丈夫寻求妻子的肯定,也不再是一个杀伐果断的将帅垂询追随者的认同,反而如同一个迷茫的孩子在追问长者的答案。
      “大妹子你说是吗?这条路是可行的!有人真的走过了!他们走通了!”
      马氏反手紧紧握住朱重八的双手,坚定地看向他的双眼,重重点头:“是的!重八,你想走什么路,就放心大胆地走!我总是跟着你的!
      你是乞丐,我就是乞丐婆,跟着你走街串巷地讨饭。
      你是大帅,我就是大帅夫人,随军照料你和你的将士们。
      日后,不论你最终走到什么地步,我们一家人总是在一起的!
      你要做什么就去做!”
      “让我想想……让我再想想……”
      朱重八的呢喃声淹没在清凌凌的月色之中。
      。
      秦始皇时空。
      始皇帝吐出一口浊气,压下了心中的不快。
      “虽有悖逆君父、不敬尊上之举,却是因为时局所致,非人力所能扭转也。”
      如今他倒是不担心这些什么“无政府主义”之类的主张会蛊惑人心——墨家要选贤为君就不说了,农家还主张君王将相都要自己去种地呢,不也都服服帖帖地在他手下干活?
      始皇帝心中甚至觉得,要是有人被鼓动作乱也挺好,在他的镇压之下不过是小打小闹,正好杀一儆百,顺道送他九族去修长城。
      如此一番思索下来,始皇帝反倒能够平常心地欣赏剧情发展了。
      。
      清世宗时空。
      雍正看着那些在法兰西求学也心系国内的年轻人们,不由得想起了前两年被派出去西行访学的黄带子们。
      “苏培盛,前一阵子是不是有一批黄带子跟着西行的使团回来了?”
      “回皇上的话,是有一批回来了,前几日刚到广州,正快马加鞭地回京城复命。”
      “届时提醒朕召几个见见。”
      “嗻。”
      雍正将事情吩咐下去,又想起来翻一翻最近呈上来的关于火。器的远洋贸易的奏折,只觉得事情都在往好处发展。
      “康乾盛世。”雍正在心底轻轻冷哼一声,他要的可不是和阿玛、儿子并称——自己还被略掉了——的盛世,而是独一份的“雍正之治”。
      啊,也不知道十三弟今晚有没有熬夜啊,叫苏培盛派个小太监去看看吧。
      第206章 番外七
      【不管是电视剧还是现实中的时间都过得很快,云青青的影片单也从思想觉醒来到了武力争取。
      从同心北伐到分道扬镳,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游击,从星星之火到燎原大势……
      云青青仿佛也藉此机会重温了那一段历史,前所未有地深切感受到当初那炮火纷飞的年月里,无数人志同道合的炽热情怀。】
      。
      汉武帝时空。
      “平型关一役之于后世,犹如龙城之战之于大汉。”
      元光六年匈奴入侵上谷郡,刘彻亲自部署战略,分四路大军出击,结果李广全军覆没、公叔敖损失七千骑、公孙贺无功而返,若不是卫青深入险境,于龙城大胜而归,大汉若想再兴兵攻匈奴,只怕是难上加难!
      “龙城一战,若无仲卿力挽狂澜,恐怕如今汉匈攻守之势大异也。”
      刘彻如今想来既有深深的自豪,也有同样的后怕。
      如果当初卫青也无功而返——甚至大败而归,不仅大汉上下对于匈奴的畏惧更甚,只怕他这个一力主战的少年天子的威信也将大受打击,任他再如何胸有丘壑、雄才大略,只怕他在朝堂上下所遭受的阻力远不止眼下这力度。
      但是,卫青就是这么争气!
      他率军直捣龙城,代表大汉的天子明明白白地向世人宣告——
      匈奴人不是不可战胜的!
      自高祖定鼎至如今七十余年,大汉对匈奴屡战屡败,以致士气蹉跎、国威沦丧的局面,从今以后彻底扭转了!
      “仲卿是朕之肱骨啊!”
      刘彻又一次想起了尚在外征战的卫青,还有被他带走的霍去病。
      “不知此战能否一举击溃匈奴,毕其功于一役?”
      得益于天幕透露的先机,如今征伐匈奴的进度快于原来的历史,屡次的胜利为大汉带来了许多的牛羊和俘虏,加上刘彻曾于评论区向天下宣布,只要打完匈奴,就暂缓征伐、与民休息,有了这根胡萝卜挂在天下百姓的眼前,民怨少生,反倒是请战之风甚浓。
      大汉这架战车便在君臣一心、军民同力之下一路碾压,匈奴被打得不断北逃,再无南下之力。
      如今,匈奴王庭最后的力量正在漠北与卫青所率的军队决战,大汉能否将匈奴尽数消灭或是赶往更西边去祸害什么安息帝国的关键就在此战,此情此境,如何能叫刘彻不日思夜想、牵肠挂肚呢?
      “去病那小子说什么区区匈奴、不足挂齿,之前的功劳太小,算不得功冠全军。”刘彻含笑自语,“灭匈奴的大功,总算能让朕将这个‘冠军侯’封下去了吧。”
      漠北。
      杀敌数千,斩获许多牛羊、俘虏而归的霍去病被舅舅拎着耳朵骂了半个时辰——因为他又一次率三千人急行军一路追着匈奴主力而去,而卫青自从得知霍去病早逝之后就对这个不省心的外甥看得极紧,每次都千叮咛万嘱咐保重身体,但霍去病要是这么听话,那他就不是霍去病了。
      总之,这对时常演绎“他逃他追”的舅甥,在霍去病又一次口不对心的保证之后总算是短暂地缓和了关系,卫青一面押着霍去病接收军医的检查,一面安排这一批俘虏的去向——主要是确认送往哪个郡当苦力,同时开着天幕享受这难得的休闲时光。
      看着看着——
      霍去病:“哇!这样打!还可以那样打!”
      卫青看着天幕中转战多地、四处穿插的部队,瞪了眼兴奋地要跳起来的霍去病:“你给我好好坐着。”
      霍去病:“好叭。”
      弱小可怜但能打的未受封版冠军侯委委屈屈地缩成一团。
      。
      宋太祖时空。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赵匡胤细细品味这这十六个字,只觉得字字真言,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