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历史同人] 盘点夺权篡位指南

  • 阅读设置
    第25章
      [朱元璋就靠着这七百人的启动资金,在半年时间内收获了十万兵马并一座城池,实在是比抗日神剧还夸张。]
      [第一笔进账是三千人。这三千人所在的,乃是濠州旁边定远附近的一个山寨。朱元璋颇有胆气,只带了十个亲卫部下去招抚。
      他对寨主说:听说有人要来打你们,我们头领郭子兴让我报个信,要不你们就跟我回濠州躲着,要不你们就自己逃命吧。
      经过朱元璋一番热情的表态与劝说,寨主表示愿意去濠州归附郭子兴。朱元璋留下一个亲卫作为联络人,自己领人先回去了。结果三天后那个亲卫跑了回来,说对方变卦了。
      我们朱公子很淡定,点了三百人又去了山寨。靠着一通语言的艺术,把寨主忽悠出了寨门口,想跟他分辨一通。
      结果朱公子大手一挥,直接擒贼先擒王,把寨主绑回了濠州。过了半日,才拿着搜到的寨主信物,让人回去跟寨子说:你们寨主跟郭大帅相谈甚欢,让大伙都去濠州吃香的喝辣的!
      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三千人到手。之后,他又搞了通差不多的操作,收服了另一个八百多人的寨子。
      有了这几千兵力,朱元璋心里有了底气。前面说过,元廷的地方驻军现在都费拉不堪,但他们物资充足,等于就是块大肥肉。
      可惜濠州城里的几支红巾军都在忙着内斗,一点正事不干。于是朱元璋打算自己去试试。
      他派花云为先锋,夜间突袭元军驻地,结果一战而下。三千人击溃收编七万元军。
      对,你没听错,就是七万。朱元璋选了其中两万汉人编练成精兵,严加训练。然后又以这两万人去攻打滁州,又轻而易举的拿下滁州,收编了城中的两万元军。
      半年不到,形势逆转,佣兵十万的滁州城朱公子,成了这一片实力最大的起义军领袖。
      兵王爽文也不过如此吧。]
      【作者有话说】
      刘邦这个位面当不成皇帝了嘻嘻,下个单元会写到他作为汉高祖出场的。
      下一章就是周日零点的入v章啦,夹子前这三天会搞个抽奖哈
      v后会尽量准时更新的呜呜呜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0章 元末农民起义9
      ◎终日乾乾或跃在渊◎
      [朱元璋在淮西这片打出了名声,就吸引了许多人来投靠,诸如第一谋士李善长、福将胡大海、一门两国公的冯国用冯胜兄弟,还有开国六公爵之一的邓愈,都是这个时候来的。
      除此之外,家族也在扩大。早年带着侄儿回娘家的大嫂,和二姐留下的唯一一个外甥都跑到了滁州来,媳妇马秀英还收养了一个养子沐英,没多久自己也诊断出了身孕,真是喜事一件接着一件。
      这一年,朱元璋才26岁。
      啊!我也26,却还要靠观众老爷的打赏才能还花呗,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赏!
      朱元璋霸气一挥手,给他带来如此好消息,赏多少都行!
      [但是,就在这喜庆祥和的气氛里,朱元璋进入了人生的第三个阶段--终日乾乾。]
      [濠州城里的内斗终于有了结果,郭子兴惨败被赶了出来,只能领着家眷和为数不多的嫡系部队来投靠朱元璋。
      这时候就能看出我们八八的格局,他不仅接纳了郭子兴一家,还把领导权大方的让了出来,是个绝对的体面人。
      可郭子兴吧,也不知道是心里没逼数,还是被身边人忽悠傻了,居然真的开始指手画脚滁州城里的事情。这还不算,没过多久他还罢免了朱元璋,把八八给关起来了。
      就离谱。
      但我们八八依旧要当个体面人,他没有闹起来,而是淡然接受了处分,借此想看看队伍整合的如何。没让他失望,郭子兴果然带不动,朱元璋当做心腹的那些人果然不搭理郭子兴。
      而且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犯坏,指使狱卒不给朱元璋送饭,想活活饿死这个他心中的假想敌。但患难见真情,还得是我们贤良的马皇后,给八八送了亲手做的大烧饼,还去贿赂郭子兴的继室吹枕头风,才把朱元璋放出来。]
      他还记得当初在滁州的时候,自己媳妇把刚出锅的烧饼藏在胸口,来探望自己,就怕自己饿坏了。因为烧饼太热,还把胸口烫出了一块疤痕,自己每次见到都忍不住心疼,也深深记得这份待他的心意。
      想起正在滁州待产的马秀英,朱元璋的内心难得的柔软起来,如今这吃人的乱世,他们一家子也不知道能不能善终
      [不过这种憋屈日子也没过太久,转年郭子兴就因为小心眼,把自己抑郁死了。
      郭子兴死后,朱元璋观看了一下天下大势,决定先苟一波,于是投靠了当下势力最大,已经登基称帝的小明王。
      结果小明王那边又背刺了他一刀。
      估计是想有借口给朱元璋这个团队掺沙子吧,韩宋朝廷那边封郭子兴的儿子和小舅子为一二把手,实际领导朱元璋只得了个三把手。
      但也不用太郁闷,因为没过几个月,这一二把手在攻打南京的时候战死沙场,阵亡了。
      我就说,八八是真的有点子天命在身上的哈哈哈。]
      长安酒楼里,王生道:这朱元璋也真是心狠手辣,自己的岳父也能下手。
      何以见得?
      哪有这么巧的事情,他岳父就算真的是抑郁而亡,这病因肯定也少不了他推波助澜。
      [这里我解释一下,如果光看结果,这段是很容易阴谋论的:怎么谁挡在朱元璋头上谁就死啊?
      其实真的凑巧。
      就拿打南京来说,当时朱元璋想要一块稳定的根据地,于是订制了详细的取南京计划。
      计划很顺利,他们连破数城,直扑南京城下。结果攻城的队伍里有一部之前的元廷降兵,临阵反水,才杀了郭天叙他们俩。
      而朱元璋当时的情况也很危机,属于孤军被降兵包围了。要不是有一个亲兵穿了朱元璋的铠甲使了一记金蝉脱壳,估计朱元璋当场就被噶了。如果是他提前做好的局,不至于把自己放在如此险境里吧?]
      朱元璋心里明白,这次他确实是故意放纵元廷降兵,来除掉郭天叙的,并没有出现什么金蝉脱壳的戏码,难道后世记录出现偏差了?
      他又仔细想了一遍,才明白过来。是了,自己当时是因为看了第一个视频,心下有了想法才去着意探查了一番这些降兵,本来是想要看看怎么能更好让他们归顺的。
      这才知道了他们居然想要通风报信的消息,然后将计就计的。
      若是没有查探到,可能真的如天幕所说,到时候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样想来,他真是庆幸啊!
      [对了,这个亲兵就是后来永乐年间,威震西北的西宁侯宋晟的哥哥。]
      哦?他问向一侧一个姓宋的亲兵:你还有个弟弟?
      是!不过还小呢
      很好,他又发掘了一个将才。
      [要说朱元璋当时身边的亲兵,真的个顶个能打,后来放出去都成了能镇守一方的大将。
      比如后来镇守西南的镇远侯顾成,他家世代以操舟为生,熟识水性。他本人则是力气大,尤其臂力过人,麒麟臂到什么程度呢?有一次朱元璋渡船搁浅了,陷在泥沙里怎么也拔不出来,情况危机之下,顾成连人带船一起扛起来背走了。
      我寻思力能扛鼎的项羽也就这程度吧。
      再比如花云,据记载他面黑如铁,可以跟赵匡胤包拯比一比的那种。有一次朱元璋打仗时冲的太猛了,结果回头一看身后只有花云跟了上来,其他人还在二里地外呢!这时候来了几千敌军,花云一看,立刻拔剑策马,一口气来了几次冲锋,阵斩数十人,给那几千人吓得四散而逃。
      两个人追几千人,跟放羊一样。]
      果然是能跟陛下比肩的君王,我记得陛下战王世充的时候,也是几百骑追着一万多人跑。王生表示认可。
      宇文却因出身,对李世民更盲目崇拜,他轻哼:我看未必,陛下鲜有败绩,更不会丢城弃地,这朱元璋不可能做到。脸上还带着一种,自家陛下天下第一的自豪之情。
      [攻取南京后,朱元璋改名应天府,又吸引了一波英才来投奔。其中一个叫朱升的大儒,给朱元璋提出了一个发展建议,即流传后世的九字真言: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简而言之:猥琐发育。
      朱元璋从善如流,一面稳定当地的地主绅士阶级,一面给百姓分地开荒并展开屯田事宜。向外拓展生存空间时也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在我看来,朱元璋这段平稳发展期有三点做的极好。]
      秦始皇支棱起耳朵,想听一下后辈的经验。
      [其一是内政修的好。他重用李善长、朱升等人治理百姓,用康茂才等投降的地主大户来管理屯田,让百姓都能有口饭吃,安然而井井有条的进行生产生活,百姓在其治下甚至感觉不到是在战乱年代,因此根据地的百姓是真心拥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