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红楼大当家

  • 阅读设置
    红楼大当家 第341节
      累到极致的她,也终于能华丽丽的晕过去了。
      事实上,她确实病了。
      从被人追杀,到风雪中长途奔袭着杀人,都是曾经想也未想的事。
      更何况,她还精神紧绷的捡了半夜的砖瓦,身上的衣服干了湿,湿了又干,还收敛尸体……
      一倒下就发热了。
      虽然白老大夫早已备好了药,可是沈柠这一病来得又快又急。
      她在昏昏沉沉中听到贾母在哭,昏昏沉沉中感觉到马车的震动,昏昏沉沉里好像回到了熟悉的地方。
      她不知道,朝堂上弹劾晋王不孝的折子满天飞。
      虽然人人都猜测,晋王还勾结倭寇,贾敬是他害死的,但是,这件事不要说没直接证据,就是有直接证据,皇家也不能认。
      贾敬虽是白衣,可他出身勋贵世家,而且人人都知道,他为何没当官。
      皇家害死功臣后裔,会让天下人寒心的。
      皇帝以仁孝治国,在朝堂上,替太上皇回忆宁荣二公,念其祖父之功,特赐二品之职,令其子孙扶柩由北下之门进都,入私第殡殓。另,令子孙尽丧礼毕扶柩回籍外,还着光禄寺按上例行赐祭,朝中王公以下祭吊。
      只是这一切,沈柠全不知道。
      她病得很重,反复发烧,吃不下东西,有时候喝口水都能吐。
      贾珍无奈,生怕父亲没了后,母亲再没了,撑着也病了一场的身体递折子,朝皇上求太医。
      太上皇病着,太医院的太医全在寿康宫。
      但贾家……
      皇帝叹息,当场着两个太医过去。
      沈柠明显的瘦了下来。
      “大舅妈!”
      蓝枝这几天帮着忙了不少,看她这样,忍不住唏嘘,“您要跟大舅舅一起走了吗?”
      沈柠:“……”
      她浑身都难受,嗓子又干又哑,没本事说话。
      “您走了,您清静了,可是小玥儿怎么办?”
      蓝枝道:“那天我见到她的时候,小娃娃圆圆的脸蛋,被照顾得特别好,可是,您病了这几天,她不能见您,每天都哭。”
      已经是孤儿的她,知道没爹没娘的孩子有多可怜。
      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
      曾经蓝家在宁夏也是上等人家。
      可是没爹没娘后……
      “她瘦了。”
      蓝枝道:“她每天还会被抱去给大舅舅哭灵,那里人来人往的……”
      她的话没说下去了,沈柠艰难道:“我要喝水。”
      生病的最大问题是吃不下,喝不下。
      她真不是存了死志。
      不要说她不是原身,就算是原身,贾敬都没死,她死个什么?
      “放点盐。”
      “来了来了。”
      青竹几个大丫环,这几天日夜伺候着。
      如今闻听她要喝水,忙把准备的倒了来。
      淡淡的盐水,从嗓子滑下去。
      为了防止她再吐,两只手的虎口都被青竹和青苹一左一右的按着。
      好在这一次她没吐。
      蓝枝大松了一口气。
      她真怕大舅舅去后,大舅妈也没了。
      她还得找西府的所谓二舅舅报仇呢。
      蓝枝几次过来,都想看看那人长什么样,可惜,每次都没见着。
      她感觉那人是在躲着她。
      哼~
      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只是大舅舅才死,大舅妈又病着,念着隔壁的老太太在那天也算为大舅妈出力的份上,她先容他几天。
      “把玥儿抱过来。”
      沈柠感觉舒服了一些,“让我远远看一眼。”
      生病,不能传给女儿。
      但蓝枝这样说,她是真不放心。
      第201章 主动(一更)
      宁国府,尤氏忙得脚不沾地,家里不仅在办公公的丧事,还有两个病人,一个半大孩子,一个毛娃娃。
      也幸好西府两个姑姑,两个弟妹都来帮忙了,要不然她简直不敢想。
      “大奶奶,太太醒了,太太喝了水没吐,还让人把四姑娘抱过去给她看呢。”
      “真的?”
      尤氏惊喜不已,起身就往那边院子去。
      公公去了,婆婆就那样倒了,所有人都说,她要跟着公公走了。
      她和贾珍都害怕、惶恐不已。
      贾珍肩头有伤,回来还小病了一场,也就是年轻,很快缓过来了,可是母亲那个样子,他们在公公棺前守夜的时候,有时候想起……,都忍不住抱头痛哭一场。
      他们求公公不要把婆婆也带走了。
      没娘的孩子太可怜,不要说玥儿了,就是他们也不行。
      平日里,母亲多和气的一个人啊?
      可是那天她带着一把枪,在自救之后,还跟着护卫不顾一切的赶去救援大爷……
      大爷说母亲但凡去迟一点,他可能就没命了。
      外面还有传言说母亲那天用火枪整整杀了五个人。
      五个人啊!
      皇帝看着顺天府递上来的卷宗,都觉不可思议。
      贾家的府卫厉害,他是知道的。
      皇家不介意他们往军中输送下层军官。
      一是不多,二是人家送来的是真有本事。
      不论哪一个到了战场,都能独挡一面。
      这就非常难得了。
      军中有人才,但是光有人才还不行。
      下面的兵要带。
      但从小兵成长为旗长的,识字都有限,而贾家送来的就不一样了。
      他们能快速领略上峰意思,能帮着练兵。
      手段简单直接又实用。
      皇帝曾派人查过贾家教府卫的教头焦大。
      此人小兵出身,曾在战场上,把死人堆里的宁国公背回去。
      只这一点,就足以封个小旗官当当了,但是人家没从军。
      人家在贾家养老,贾家也不负当年的救命之恩。
      给的待遇没说的。
      沈夫人、贾珍他们吃四菜一汤,那老头同样。
      每月两次平安脉,哪点不好了,不是喝汤药,就是调整饮食,人家是认认真真的在给他养老。
      连他身边的刘安都说,等他老了,有这样的神仙日子,就很可以了。
      那话虽然是开玩笑时说的,但是相伴这些年,皇帝能听出他的羡慕。
      他也很感慨啊!
      怪不得父皇和太子哥哥当年,那么信任贾家。
      “皇上,太上皇醒了。”
      小三子急奔而来。
      皇帝一下子站了起来,一边大步往寿康宫去,一边问,“太医怎么说?”
      “太上皇说不了话了,身子不能动,手也没力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