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历史同人] 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

  • 阅读设置
    第192章
      当初被吕不韦安排到廷尉署衙的诸人,暗中胡作非为,渎职受贿乱放人,大肆败坏了朝廷的威信。
      所以,等他一亲政把李斯换上廷尉的位置后,就同时换上了一批严苛古板、认死理又六亲不认的廷尉下属官吏,好让他们一言一行都按秦律行事。
      而现在他面前的这位老廷尉监,可是还牢牢地记得,王上当日命人前来陈述太子偷逃出宫的罪状时,还特意在罚簿上写了行罚的日期——
      太子回宫之日。
      不就正好是今天吗?
      他立刻出声提醒道,
      “王上,今日恰逢太子回宫,正是罚簿登记的行罚之日,还请您示下,是把太子带回廷尉署衙行罚,还是臣让人带着棍子跟您回宫?”
      对他这种认死理的人来说,太子的功劳自有王上赏赐,但记在他署衙罚簿上的那一笔惩罚,是绝不能被抵消的。
      就算他自己违法被记了这么一笔,他也会让人照打不误。
      秦王面无表情看着他,目光沉沉,
      “太子带人大破三国联军,又趁机灭了燕国,立下如此大功,你是想用鞭笞来迎接他凯旋归来么?”
      这时,宫门外的李斯跟韩非谈笑着走来。
      他一见那老古板廷尉监捧着个本子,正站在王上面前说着什么,顿时心中一沉,连句“我先告辞了”都无暇抛下,就急匆匆跑了过来。
      奈何,他在一旁眼睛都眨得快抽筋了,他那下属就跟没看到一样,依然一板一眼地,指着罚簿上蒙毅的签名和按押告诉秦王,
      “王上请看,蒙内史还奉您的口谕特意标记了,’此过不可用任何功劳抵消‘。太子为我大秦立下如此大功,臣对他敬仰万分,但此事秦法无法通融....”
      秦王听着对方的滔滔不绝,看着远方还抱作一团嘻嘻哈哈的两个孩子,后悔莫及。
      当日世民胆敢再次偷跑,他是为了给孩子一个结结实实的教训,才会吩咐蒙毅,去给孩子记上这么一笔“不可用任何功劳抵消”的小过。
      当时这么做的初衷,就是他知道自己根本不忍心下手,才想让执法严明的廷尉监,用这二十棍让孩子长记性.....
      可现在,世民立下如此大功归来,说明孩子确实心中有数,年龄虽小却有志向,行事亦有章法条理....他若真让孩子挨了这二十棍,又如何能再以父亲的身份说疼爱孩子?
      这一刻秦王失悔莫及,真是作茧自缚啊!
      秦王打断对方的话头,声音威严道,
      “子不教,乃父之过,既然你执意要按律行事,那就让寡人来代他受这一过吧。”
      李斯猝然色变,
      “王上,此事万万不可!还是让臣来替太子受过吧!”
      廷尉监忙跪下,
      “王上乃真龙之身,乃社稷之主,老臣绝不敢冒犯天威,还请王上冷静一下啊....”
      然后他又看向李斯,
      “李廷尉,太子尚未成年,找人代过确实是可行的,只是太子乃储君之身,您的身份,不足以能为太子受过啊……”
      “加上我,如何?”韩非大步走来。
      廷尉监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有些恼火,
      “左丞相,可这二十棍不可分开行罚啊!”
      秦王的眸色愈发不悦。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拥有一票否决权的他不想再忍了。
      既然这个老顽固这么想打他的世民,就让他罢官滚回去吧。
      商君刚正不阿,用还是太子的惠文王树立了秦法威严,开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先河,用对公子虔和公孙贾的重罚,狠狠震慑了秦国大大小小的宗室勋贵。
      从此秦王和秦法之下,违法之人不看身份地位一律平等。
      作为既得利益者,秦王喜欢这样的秩序井然,喜欢秦吏的一板一眼,他想当法家明君,愿意在最大限度内维护秦律之威……可这一切并不意味着,他愿意让秦律欺负他的世民!
      正在他即将暴怒开口之时,李斯突然惊喜开口道,
      “王上,臣想到一个主意,能合乎秦法而替太子受过!”
      秦王立刻看向他,
      “什么主意?”
      第95章
      李斯立刻目光炯炯答道,
      “王上,易书有云:’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后来,周公制礼作乐,用司服玄端以别尊卑...而太子册封之日,身着象征储君之位的祭服前往蕲年宫祭祀过,如此,那身祭服便可替太子受此一过!”(1)
      上衣下裳诞生之初,本是为了絺绤蔽形,可随着周朝繁琐礼制的建立,它早就脱离了最初遮羞避寒的用途。
      周礼不厌其烦地列出服饰的礼仪规制,从布料到颜色到花纹的迥异,再到要求官员“谓大夫、士早朝在私朝,服玄端;夕服深衣,在私朝及家也”,.....无一不在提醒着世人“君臣有别”的尊卑之礼。
      而在这个“国之大事,唯戎与祀”的时代,君王的祭服也有着与众不同的权威意义——
      李斯只不过是取了个巧,把储君的祭服也顺口说出了几分权威的意义。
      毕竟,廷尉监无法否认一个事实:在秦国,太子的祭服确实与秦王的祭服一道,挂在了渭水河岸新迁的宗庙里。
      秦王登时眸光一亮,立刻赞同道,
      “不错,我大秦储君的祭服,既随太子一起拜过了宗庙先君,便可视之如太子本人!”
      韩非马上点头附和。
      廷尉监懵然看向君王,
      “话虽如此,可是,可是哪有人拿衣裳来受罚挨打的?臣....”
      臣今天算是长见识了,此事也太过荒谬了 !
      可他却无法劝服自己说出什么拒绝的话来。
      因为在他看来,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储君祭服,确实与太子有着同样尊贵的地位,既然是这样,打太子和打那件祭服,又有什么区别呢?
      秦王没空再搭理他,立刻命人去宗庙,取来孩子当初册封礼穿的那件祭服。
      等李世民和扶苏走到殿前时,看到的就是一个身强力壮的行罚小吏,正在认真笞打他那件小衣裳的场面。
      啊这?
      他惊得还没反应过来,扶苏就已经气冲冲跑了上去一把抢过玄色的衣裳,
      “放肆!你这小吏竟敢打我阿弟的祭服!”
      这件祭服原本是收在昭华宫的,因为花纹十分精美繁复,幼时的他可没少偷偷地跑去摸一摸,所以一眼就认出来了。
      努力憋着笑的侍卫们忙把头垂了下去。
      小吏忙朝二人行礼,把前因后果解释了一遍。
      李世民听完,整个人都快麻了。
      所以,在他浑然不知晓的时候,秦王给他在廷尉监挂了一笔赖不掉的二十棍的账,然后,他又后悔了。
      于是,李斯就绞尽脑汁想出了这个“以祭服代过”的主意?
      这像是秦王能做出的事吗?真是乱了套,看来,这王宫没自己守着还真不行!
      他立刻询问小吏,还剩下多少棍没打。
      小吏悄悄瞄向被扶苏紧紧护住的祭服,
      “回太子,还差九棍。”
      李世民立刻痛快一撩衣襟,往行罚的凳子上一趴,
      “来吧,我偷跑出宫确实该罚,我认罚,剩下的九棍快来打我!”
      区区九棍,他根本就不怵。
      可小吏犹豫着不敢动,扶苏激动跑来把那件衣裳塞回给对方,马上去扶李世民起来,
      “好了阿弟,那件太子祭服本就是与你一体的,罚你还是罚它又有什么区别呢?能代你受过也是它的福气,你快起来吧!”
      李世民死死扒住凳子,
      “不!阿兄你先进去吧,我不想连累那件衣裳!”
      真的,他也是要面子的啊呜呜呜。
      扶苏劝不过他,但又舍不得让自家阿弟被打,只好让侍卫快去通知秦王。
      秦王亲自赶出来,连人带凳把他一起抱走了。
      李世民挣扎着扭过头,看着那个继续认真打衣裳的小吏,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区区二十棍,他真的不怕啊,放过那件无辜的衣裳吧!
      ...
      安抚好孩子后,秦王让人先把扶苏送回去,因为接下来还有政务要谈。
      他从李斯手上接过簿册,指着第一页被标了“留用”的那个名字,问道,
      “这冒顿是个匈奴戎狄,这般狼子野心之徒,你留着他在身边做甚?”
      李世民知道,在这个时代,中原和草原异邦的交流少之又少,世人对戎狄怀着极大的警惕和敌意。
      而列国朝堂,也绝不会接收异邦文臣武将。
      但他深信,自己在大唐能收服忠心耿耿的契苾何力,来了秦国也必能收服冒顿,让这个草原之王成为大秦最忠诚的异邦悍将!
      他忙解释道,
      “阿父有所不知,冒顿如今只有十二岁,就能打下那场让人无处可逃的伏击战...孩儿认为他是世间少有的将才,想先带在身边培养着,好让他来日为我大秦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