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历史同人] 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

  • 阅读设置
    第124章
      他心中涌起一阵复杂而感激的震动,恭敬俯身朝李世民一拜,
      “多谢秦太子关心!”
      ...
      等他离开,秦王垂眸看向孩子,
      “说吧,你为何执意要把盖聂放走?若下回他再混进咸阳行刺...”
      李世民伸出小手抚平父亲微蹙的眉峰,坚定道,
      “游侠最重信义,阿父这趟施恩于盖聂,他绝不会再来行刺了,而且——”
      李世民朝殿门望了望,
      “他还会报恩的。等时机合适,秦国就可以把这些人用起来了。”
      他太了解这个群体了。
      秦王摸着他的小脑袋,沉吟着,
      “这等游手好闲的游侠儿,最喜以武犯禁,除了斗殴行刺,还能有何用处?你难道想借他的手,去杀了姬丹?”
      李世民摇头,
      “姬丹死在谁的手上并不重要,这趟,就算盖聂不杀他,以燕王的性子,也必会把他的首级送来请罪的。
      阿父莫要小看了这些游侠剑客,乱世之中,他们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他细细给秦王解释起来。
      实则,前世他从太原就开始散财养客,广结天下豪杰,而这些豪杰之
      中,大部分都是世人眼中以武犯禁的游侠。(1)
      究其原因,正如司马迁所言,“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以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2)
      这是一个被世俗所排斥、却无比重视信义、又有着庞大底层基础的群体,有时候,他们甚至能做到很多官府都无法做到的事。
      比如,在民间为他们效忠的人大肆宣扬威望、培植拥趸。
      比起高高在上的朝廷和官吏,底层百姓更愿意相信这些仗义疏财、劫富济贫的游侠。
      而即将一统六国的秦国,就像当年的自己一样,都亟需这样一个群体帮着收拢天下人心。
      他继续解释道,
      “秦国凶名在外,向来被燕赵游侠所不容,他们是绝不会主动帮秦国宣扬的,但有了今天这个机会,阿父就能借着盖聂这个赵国最有名气的游侠,顺势笼络一批敬仰他、追随他的人....”
      秦王听着孩子滔滔不绝的话,想了想,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心中最大的不解,
      “世民,你为何如此执着于替我大秦收拢人心?”
      他早就发现了,这孩子做的很多事,都是在试图把秦国拉到仁政的方向。
      如果说,自己时常会同意孩子的建议,是因为做了那几个奇怪的预示梦,想借庶民之“水”,为大秦续上几分水德。
      那世民坚持这么做,又是为什么?
      李世民一下就被问住了,幽幽叹了口气,没说话。
      当然是因为,史书上,你创建的大秦帝国会二世而亡,而它,正是亡于失了人心啊!
      ...
      二月,章台宫收到了一件特殊的礼物。
      燕国废太子姬丹的首级。
      还是燕王亲自派人送来的。
      当他得知对方逃去赵国后,竟然还不安分躲起来,又煽动游侠刺杀秦王惹下大祸,立刻就急匆匆废了姬丹撇清干系。
      而恰好就在这时,赵国剑客盖聂主动找上门,他承诺回去后愿亲手割下姬丹的首级,助燕王向秦王请罪。
      燕王早就派过好几波人去杀姬丹了,怎奈赵人对燕人十分提防,根本就问不出对方的下落。
      他猜测,出了这件事,盖聂恐怕本就想杀了姬丹报仇,现在不过是故意来知会自己一声,顺便再索要个人情罢了。
      但,只要能彻底除去那个办事不利、反而频频惹怒强秦的废物,他愿意出这个人情。
      于是,燕王姬喜欣然赏给盖聂二百金,用它买断了长子的性命。
      ...
      一晃就来到了秦王政十四年,这一年的七月,发生了一件彻底扭转天下局势的大事——
      在吕不韦的安排下,赵国相国郭开截获了李牧与秦国太子往来的信件,并把它呈给了赵王。
      虽然信中并无半分机密,净是些衣食起居的碎碎念,赵王依然生出了警惕,命人暗中彻查此事。
      很快,郭开用重金撬开了李牧一个心腹副将的嘴,得到了“李牧将军数年来,不但一直与秦国太子保持着密切联络,还曾在肥下之战时悄悄接待了对方,暗中放走了被赵怱将军关押的秦将王翦”的证词。
      虽然对方手中并没有切实的证据,但郭开恨李牧入骨,岂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于是,他让手下伪造了数封罪证书信。
      如此一来,李牧暗中通敌一事,就变成人证物证俱在的事实。
      赵王怒不可遏,当日就派出五千精兵把李府围得水泄不通,又派人马上赶往战场接替对方的兵权、并把他召回邯郸处斩。
      正在狼孟与秦军鏖战的李牧,却拒不接受这道诏令,与赵王派去的将领发生了激烈争执。
      就在对方趁李牧饮马偷袭,想趁机杀掉他时,秦将王翦带着秦军涉水奔来救下了李牧,把他带回了秦军营地。
      虽然李牧与秦国太子保持友好联系,私心里确实是出于对赵王迁的不信任,在对方的频频猜忌下,他想为自己和家人留一条最后的退路,以免落到廉颇那般,为了赵国戎马半生,最后却老无所依的下场。
      可他仍是十分在意赵国的,并不想因为这个误会就与赵王彻底闹翻,就执意离开了秦营悄悄赶往邯郸。
      然而,他还没抵达邯郸,就在半路上,先后碰到了五批传达诏令的信使。
      在设计接连打晕对方抢夺诏书后,他终于死心了。
      那五封诏令,全是赵王要求就地斩杀他李牧的!
      数日后,心如死灰的李牧再次来到秦国军营。
      在王翦亲自陪他来到咸阳后,李牧向秦王提出一个请求:
      如果对方能助他救出邯郸的家人,他愿为秦王效力,灭赵!
      当日,欣喜若狂的秦王就修了国书给赵王,以即将发兵三十万攻打邯郸为威胁,要挟对方交出李牧的家人,同时,派人以重金美玉贿赂郭开。
      八月下旬,赵王在郭开的怂恿下,派人把李牧的家人送来了咸阳。
      十月,李牧与王翦开始合兵攻赵。
      失去了李牧严谨战术的赵军,顿时变成了一盘只会拼命堆人数的散沙,除了频频求朝廷增援以外,几乎再没有什么抵抗之力,赵军开始以惊人的速度节节败退。
      秦国在赵国战场,僵持了数年的艰难战事,终于打破了僵局。
      而李牧的加入,让本就强大的秦军愈发势如破竹,到次年三月时,狼孟、井径一带,已经有十多座城池落到了秦军手中。
      与此同时,早就按捺不住想复仇的叶腾,终于收到秦王的诏令:
      发兵灭韩!
      ...
      这一年,李世民满了七岁。
      这一世遗传了秦王优良相貌和身姿的他,已经渐渐脱离了幼童的稚气之态,变得相貌愈发英挺、身形愈发修长起来。
      但若仔细一看,孩子的脸颊上仍带着可爱的婴儿肥,爱笑的眼睛里仍盛满了璀璨的星辰,让人忍不住生出亲近喜欢之心。
      当然,在秦王的眼中,自家两个崽崽依然还是小小的孩童,夜里必须待在他这父亲的身边,他才不会疑神疑鬼担心有人会把他们偷走。
      李世民和扶苏很无奈,但这件事,谁也说服不了秦王——
      他们只好换了个思路,劝秦王早些生几个新孩子。
      也许,父亲的孩子多了,就不会再小心翼翼到这个地步了吧?
      这日夜里,秦王似乎心血来潮,突然破天荒地给两个孩子讲起了他幼时的往事。
      他的声音醇厚而低沉,
      “....邯郸的冬日比咸阳更冷,吃食不够,我跑去河上砸冰摸鱼...柴禾不够,我去外祖家叩门,被赶出来了...外祖母悄悄派人送来了柴禾,米,布,还有一块肉....”
      太让人心酸了,扶苏听得眼中含着泪,抓住父亲的手,心疼地帮他吹了吹,
      “阿父,冬日的水好冰啊,你的手一定很疼吧呜呜呜...”
      秦王摸了摸他的头,
      “早就过去了,不疼。”
      李世民依偎在父亲手臂上,默默掉着大颗大颗的眼泪,他知道秦王的童年一定很苦,但没想到会苦成这个样子。
      如果那时自己也在,该有多好?他一定会好好保护阿父的!
      秦王见时机已到,斟酌着缓缓开口道,
      “可没过多久,外祖母资助我们一事,就被周边的邻人合伙举报了,赵王很快就派人去杀了她...”
      他的母亲并不亲近外祖母,总是抱怨她给的东西太少太寒酸,可他很感激那位和善的老人。
      如果不是有她频频暗中襄助,在邯郸的日子,恐怕还会比回忆再苦得多。
      可她死了,还没等到他长大有能力报答恩情,她就仓促被活活打死在了一个荒芜的黄昏,然后,他的外祖一家就被连夜悄悄搬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