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历史同人] 大秦长公主

  • 阅读设置
    第70章
      若是他受宠的时候,这些低贱之人只配跪在地上, 何时轮到对他吆三喝五!
      “哟,还敢瞪我!我告诉你, 念着陛下的恩情,我们才给你安排这些简单的活计。以后你不用捣浆了,便去劈柴吧!”那名寺人说道。
      捣浆已经够累了,如果让他去劈柴的话,他的手会受不了的!
      胡亥只得低声下气恳求,“我知道错了,你消消气,我刚才只是有些饿了,我这就干活!”
      狗东西,我记住你了!
      等父皇气消了,他重得父皇恩宠,定要让此人好看!
      意识到天幕即将消散,熙和赶忙发了条弹幕。
      【大秦长公主:父皇虚心纳谏,定不会重蹈焚书坑儒之况。方士与儒家弟子亦不必担心自身安危,诸子百家若能助秦改策,皆可入咸阳,我与父皇恭候诸位的到来。】
      她的id在天幕中很是醒目,这时候众人的精力也集中,大秦各地的黔首皆是看见了。
      天幕放完标题,不久便消失了。
      而长公主的留言却并未消失在有心人的脑海中。
      儒家,叔孙通起了几分心思。
      他现在就在秦朝任待诏博士。因为陛下重法家,轻视儒家,他连廷议都无法参加。
      若是熙和长公主与陛下欲改治国之策,那么他们儒家在这朝堂之上,是否也能有一席之地?
      正在四处逃窜,改名易姓的方士徐福抖了抖胡须。
      自从天幕爆料他炼丹诓骗始皇,他就被官兵们四处通缉追捕。
      这种被当做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日子亦不是他想要的。
      索性熙和长公主已经放话,不如……就去咸阳搏一搏吧。
      正在路边休息的吕媭立刻站起身来,不满地催促吕公。
      “阿父,您休息好了没?离咸阳只剩一小段路程了,咱们快快上路吧!”
      吕公见她这急躁的模样,训斥道:“你这丫头毛躁什么,数月的路程都走来了,又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
      吕媭刚要不服气回怼,吕雉立即接话道:“阿父,如今长公主已在天幕中发布了招贤令。诸子百家有心之人皆入咸阳。咱们的脚程若是慢了,恐怕投奔公主府的门客如云,长公主都要不记得我们吕氏了。”
      吕公的怒火平息了下来。
      他们想着天幕多放些消息,就是希望陛下忙着揪那些真正反贼的错处,不计较他们差点与反贼联姻之事。
      可如今,随着天幕透露的内情越多,似乎于他们也不利。
      听闻这些贵人多忘事,也不知自家的两位小女能不能入贵人的眼。
      “雉儿说得有理,咱们现在便动身吧。”
      东海郡,下邳。
      “始皇驾崩,沙丘政变……”
      张良细细咀嚼这几个字,神色不明。
      乱世将至时,不知他是以何种方式出现于史书长河之中。
      但想起天幕对始皇的推崇,以及那位长公主借助天幕招贤纳士之举,张良也意识到了一件事。
      现在的大秦,怕是难逢乱世了。
      沛县。
      刘季看得很是乐呵。
      “没想到乃公这等俗人也能窥见朝代更迭,帝王隐秘之事。乃公倒想见识一下这个秦二世到底做得如何荒唐?始皇这么大的帝国,竟然那么快就被他搞得土崩瓦解。”
      萧何很是耐心地听着,与他分析:“天幕已经说得很明朗了,胡亥公子乃始皇幼子,虽然受宠,但按长幼论处,这皇位自然是轮不到他的。恐怕是始皇驾崩时,他抓住了时机,这才意外夺得皇位。胡亥未受到帝王的教导,他的行事手段,皆不符合一位帝王的资格。”
      得位不正,自然恐惧始皇的公子公主与大臣们将他从皇位上拉下来,故而,先下手为强。
      “欸,萧何,你对那位长公主是怎样的看法?”刘季问他。
      萧何笑了笑,简要评价:“大秦太子,未来新君。”
      刘季有些惊讶:“始皇诏书未下,你便敢如此笃定?”
      “天幕所言种种,这位长公主已揽尽民心。始皇只要立她为太子,民心定然向秦,大秦气数必然长久。若是你做抉择,可会选择他人?”萧何反问他。
      在动嘴皮子的方面,刘季说不过他。
      “算了,乃公又不是始皇帝,这皇位的事情就让陛下自个儿操心去吧。不过,乃公听说你在郡内官吏政绩考核中得了第一,连御史都想推荐你去咸阳做官,你怎么考虑?”
      萧何显得有些犹豫。
      “升官发财的路子就摆在眼前,怎么还想这么久!”刘季比他还着急,“你之前不是觉得秦律严苛吗,现在你有机会去咸阳,没准还能参与廷议,亲自去修呢!”
      “我若去了咸阳,你怎么办?”萧何问他。
      “乃公跟你一起去呗,没准贵人把我也看中,一并收了!”刘季大大咧咧地说道。
      萧何的能耐他是清楚的。
      等他面见贵人时,定能顺带捞自己一把!
      章台殿内,气氛已然是不一样。
      嬴政冷哼一声,话里不太舒坦。
      “朕何时说过要改立新策?熙和,你又在擅作主张。”
      熙和现在不怎么怕他,“可若不改策,难道您要重演焚书坑儒的后果?”
      嬴政不吭声了。
      熙和转而对李斯说道:“丞相,熙和无意动摇您在大秦的地位。您对父皇的忠心日月可鉴,对大秦功不可没。但秦的律法过于严苛冰冷,以法家一家之言无法救秦,熙和只是努力寻求治国平衡之道。改策之时,难免会改动些法家之令,望您谅解。”
      李斯见长公主与他如此客气,态度明显放松。
      “天幕中,公主与我皆是身不由己,固而产生分歧,李斯为之惋惜。此次,为了帝国的千秋霸业,李斯定然尽心相助。”
      若不能只以法家治国,那他李斯也必然要让法家之言在百家份量中占得更多!
      《吕氏春秋》么……待廷议结束后,他会细细品读的。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心,丞相愿意配合那是再好不过。
      在李斯这里沟通顺利,熙和转而又对嬴政说道:“父皇,如今大秦要改策,正缺人才。而天幕中的儿臣诸多策略请教于陈平,若有他参与,定然事半功倍。不知,您能否给陈平一个机会?”
      嬴政心里不舒服,脑袋可不糊涂,一眼便看穿了她的意图。
      “哼,朕已任命他为典客,此等厚重的恩典,你还想替他求什么机会?”
      帝王之令,可没那么容易收回。
      第51章 “公主当心。剑虽不利,亦可伤人。”
      “公主无需为平费心。陛下朝中诸多能臣, 亦不缺我这一位。”
      陈平低声与熙和说完,再次恭敬地向嬴政行礼:“陈平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前往东海郡视察民情。”
      嬴政这才满意了几分。
      此人倒是挺能屈能伸,难怪能成熙和的心腹。
      见状, 熙和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此事已成定论, 众臣们开始对天幕中大秦可能面临的种种危机进行商讨。
      当然, 某些能触怒陛下和长公主的事情, 他们还是很识相地先避开。
      儒家, 淳于越逮着机会谏言:“陛下,如今当务之急是应效仿周礼, 您当行仁君之责, 爱民如子。”
      嬴政不是很想听这些。
      天幕所言, 后世儒生骂了他几千年,他对本就看不太顺眼的儒家又多了几分不满。
      李斯虽然可以接纳大秦改策,但不代表着愿意让儒家立即踩在法家脸上。
      “长公主之策并不是完全遵循儒家典范。盲目效仿前朝,只会将陛下的心血付之一炬。臣以为,应暂停修建宫殿, 轻徭薄赋,即是爱民。”
      淳于越不料李斯在这个时候还敢怼他:“丞相,单以法家一家之言治国,可是会误了大秦社稷。”
      您答应长公主答应得好好的, 怎么转头又来落他面子?
      李斯像一只好胜的公鸡:“岂敢。《吕氏春秋》主的是道家的无为。即便要改, 老夫也愿先听道家之言, 而非儒家之策。”
      天幕虽说了道家的无为,但儒家的仁德您是半点不记呢?
      淳于越气得面红耳赤, 似乎立即要与之争辩。
      嬴政今日已经很疲倦了,不想再看他们在这里争论不休。
      “朕知诸卿皆有想法, 今日时辰已晚,不如就此散去。回府后,将心中所思写成公文,上报于朕,朕会细心查看。”
      众臣皆遵陛下诏令。
      嬴政向左右寺人补充道:“传询给朕的诸位公子……”
      熙和抬眼看他。
      嬴政注意到她,接着道:“……诸位公子与公主,让他们也对今日天幕之况进行反思,明日与诸位朝臣一并呈上公文。”
      “诺。”寺人领命。
      廷议结束,朝臣们的心思诸多,想着如何在维护自身之利的同时与陛下道些治国之策,大多步伐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