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历史同人] 谋士系统在三国

  • 阅读设置
    第165章
      这到底是顺着原则行事,还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切,陆离自己也分不清了。
      他觉得自己可能是受到了吊桥效应的影响,可明明真要说的话,石锤陪伴照顾自己的时间更久,面临的危险也更多,但陆离就是更为只来了一次、见了一面的曹操的行为感动。
      这一点不符合公平,但很符合人性。
      陆离既感性的沉溺其中,又性的审视着自己的感性。
      曹操当时来的时候到底是怎么想的,陆离没有想清楚,或许他这辈子直到走到尽头都想不清楚了。
      但其实也不需要想清楚别人,想清楚自己就够了。
      从郭嘉这里确定了对方的安然无恙后,他当着友人的面,将曹操送来的玉佩佩戴在腰间。
      第130章 悠悠我思
      眼看着陆离说着说着便难以抑制的流露出些许疲惫,郭嘉也没有继续打扰,干脆利落的拿着对方写给曹操的信便离开了。
      离开时,视线扫过对方腰间的玉佩,不曾对此有何言语。
      离开陆府后,郭嘉也不曾耽误,几乎立刻就去司空府汇报消息顺便送信去了。
      毕竟某人也算是等的有几分望眼欲穿了,至于为什么眼巴巴等着却不再去,可能是某种奇怪情怀又开始泛滥了吧。
      曹操听到陆离现在大事没有了,就是恢复的比较缓慢,立刻开口让人往那边送点补品过去。
      至于那封信,他拿起郭嘉放在桌案上的信封,仅从厚度来看,里面应该就是一张纸。
      而看郭嘉的样子,对方显然对信件的内容并不知晓。
      郭嘉确实是不知道陆离写了什么,但他看得到曹操看完信后的怔愣与狂喜,从隐约的墨痕来看,那似乎是几句诗句,可到底会是什么呢?
      曹操对待郭嘉从不吝啬,可惜这次对方显然没有任何分享的打算。
      虽然不知道写了什么,但是从曹操的态度来看,显然是好事,这就行了。
      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之后,郭嘉不由失笑,伯安啊伯安,你难不成真是狐狸精不成,嘉这辈子还没这么给人操过心呢。
      没办法,他是个骄傲的人,愿意结交的人也都各有各的靠谱,唯独陆离,看起来很靠谱,但处处又总是有让人不放心的地方。
      这到底算是一种缺陷,还是一种天赋呢?
      不管是哪一种,这美人果然是轻易招惹不得的,他在心中牢记教训。
      尽管心里想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郭嘉面上依旧是八风不动的,在说完陆离的事情后,他与曹操说起了袁术那边的情况,以及陆离特别注意过几分的孙策。
      郭嘉:袁公路有意与温侯联姻,不过被温侯断然拒绝,而那孙伯符于行军之上可谓虎父无犬子,得兵南下后颇有几分势如破竹之势,只其人亦如其父,日后怕是万人难敌,几人致死之局。
      除去关于孙策结局的分析,其余的内容都是大明面上一眼可见的,至于那些不能轻易窥见的:袁公路自许昌疫病之后,自以为天命在身,日渐骄奢淫逸,近日听闻似有修建宫室之意。
      而且对方想要修建的,显然是帝王级别的宫室。
      要知道他们这边可是切切实实有着汉室天子在,修建宫室都不得不降低了一些标准,在这份降低下,旧日的臣子规制都有些僭越了,某位臣子还被陆离借机诈了一下。
      反观袁术,他那边才刚刚从围攻的包围圈里面逃过一劫就这么搞,这跟自取灭亡有什么区别。
      不过考虑到对方会在这个时候称帝当出头鸟,本也就是在自取灭亡,这个作为似乎又没有那么令人难以解了。
      袁术他本就是这样的人,没什么好意外的。
      吕布那边有戏志才在,倒是没有必要担心对方被说动,至于孙策,别管对方是英雄还是狗熊,现在曹操对他是无暇顾及的。
      比起与自己还有一些距离的袁术与孙策,真正令人切实在意的反而是发生在眼皮子底下的一件事近日陛下常召见刘备入宫讲学。
      这让人意外,却也没有那么意外。
      未来辛弃疾词中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中的刘郎,说的便是刘备。
      虽然对方有着织席贩履的经历,可对方少时也是切实求学于经学大家卢植的,属于是正儿八经的师出名门,比陆离这个半道插班跟着郑玄学了几年,且名不正言不顺的正规多了。
      对于刘备,郭嘉认为:那刘玄德自微末而起,身侧有猛将追随左右、不离不弃,善于交好他人,不可谓不义气之士,几番起落不曾改色,心性坚韧可见一斑,他种种表现,皆为心怀大志之象,明公不可不防啊。
      曹操点头,这事他自然是听进去了的,不说郭嘉说的有有据,陆离之前也几番表达了自己对刘备的重视,更何况他也是见识了对方的本事的。
      只是如今不合时宜啊。
      曹操道:陛下年纪尚小,正需学习之时,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如何能只学一家之言。
      曹操给刘协增加的人选,除了朝廷任命的几位经学博士外,还有荀彧、贾诩等人。
      不仅如此,他还向着孔融等人发去了征召,俨然一副要为陛下聘请良师的忠臣模样。
      与袁绍之子相争,不敌之下败逃的孔融自然不会拒绝这份机会。
      当他风尘仆仆来到许昌,如今许多人更喜欢将这里称作许都,当他到达许都时,这里的疫病已经算是处完了,就连陆离都养病养的差不多了。
      临近年节的时分,街上较之以往本该热闹几分才对,但因为之前的一场疫病,不敢说家家都有死人,但绝对家家都存在有关系的人在疫病中死去。
      别的不说,朝中众臣在此次疫病中的死亡人数,甚至远远超出了当初在董卓、李郭那里的时候。
      成功挺过来的几个人,无一不被视作运气绝佳的幸运儿。
      不过陆离虽然同样是成功挺过来的,但他却并不被算在内。
      当初大家知道他也染上疫病,明明对方一直在忙碌相关的事情,感染的几率远超众人,可当大家得知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大多都是不信,甚至怀疑这不会是什么钓鱼执法活动吧。
      毕竟你能信一个欧皇,突然变成了倒霉鬼吗?
      等到确定对方确系感染无疑后,不少人忍不住感叹,这人的命数都是有定量的,前面透支了那么多好运,现在倒霉了吧。
      先甜后苦虽然一定有甜,但也逃不过苦啊。
      大家变嫉妒为同情,陆离还活得好好的,天妒英才的文章都出来好几篇了。
      但这份同情很快又再次变质,没错,就是在曹操回来之后。
      曹操的一番作为,让大家瞬间明白了,幸运儿还是幸运儿,那所谓的倒霉,也不过是给对方一个展现幸运的机会而已,上天也是很明白什么叫做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的。
      可哪怕怀揣着一颗酸涩的信,当陆离终于养的差不多开始出来晃悠,大家看到对方腰间再次挂上的玉佩,一个两个的几乎都愣住了。
      陆伯安与玉佩,这放在大汉算是妥妥的热门话题,大家都毫不怀疑这会成为后世的有名典故,甚至都不用后世,现在就有不少人用。
      先帝赠予的玉佩,对方曾经是天天挂着的,但是后来洛阳被焚烧后就不曾有了。
      根据孙坚那边传出的消息,应该是去往洛阳的时候毁了。
      之前对方去长安,不少消息灵通的人都听说了陛下给了他一块,但是没怎么几乎没有见对方佩戴过。
      现在这个
      不少向董扶求过玉佩的人都认出了其中属于董扶的痕迹,可是如果他们没有记错的话,当初俩人在洛阳同为侍中时就因为设州牧一事意见不合闹掰了。
      现在其中一方早已去世多年,另一方突然挂上了对方雕刻的玉佩,这算是什么章程。
      他是怀念旧日,还是表示某种破镜重圆?
      很快大家就不用胡乱猜测了,有些玉佩看起来刻着的是董扶,实际上代表的是曹操。
      当玉佩与曹操划上等号,好多人的心脏好像突然被人紧攥了一把。
      陆侍中啊以后再也没有陆侍中了是不是?
      大家的心酸,想着想着就忍不住往辛酸上转变。
      从大汉仅一年之内便迅速解决黄巾之乱,到现在天下大乱,不过十年而已。
      十年,朝堂上固然存在,却也不至于将旧人尽数换干净。
      况且便是当年不在朝堂,地方上谁不曾听说过他们陛下转了性子,不爱官宦改爱士人了。
      作为被爱的那个,不少人酸归酸,却也必须得承认,陆离完美符合大家对于君臣相得中臣子的想像。
      要颜值有颜值,要能力有能力,要悲惨还有悲惨。
      是的,有悲惨也是人们想象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