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历史同人] 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 阅读设置
    第258章
      南霁云究竟会不会答应呢?
      文武百官设身处地想了又想,意志薄弱的人几乎觉得,如果自己是南霁云,说不准就投靠这个节度使了。
      这是大唐的节度使啊,这不是伪燕的节度使,如此一来也应该算不投递,这不算是背叛大唐啊。
      【节度使为什么要用美食诱惑南霁云呢,因为他想将南霁云收为己用。他为何这个自信让南霁云放弃张巡转而投奔自己呢?因为他是贺兰进明,临淮的节度使,朝廷的御史大夫,跟着他远远比跟着张巡有前途。】
      【贺兰进明嫉妒张巡的威望以为他获得的军功,因此对睢阳的求助他视而不见。而南霁云是张巡手下的猛将,贺兰进明欣赏南霁云的能力,并且认为张巡能获得如此功劳,也是有赖于南霁云这一员猛将,所以他想方设法挖墙脚。】
      贺兰进明!
      所有人都惊讶了。
      这个面冷无情,决绝借兵的人怎么可能是贺兰进明呢?
      韩休用不可置信的目光看着远处那玉树临风的身影。
      此时贺兰进明官职尚且不高,远远没到能比肩御史大夫的行列。
      “贺兰进明,开元十六年登进士第,素有才名啊……”
      谁都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登科进士,素有才名的人,会在这种紧要关头拒绝出兵救助睢阳。
      “他难道不知道睢阳的重要性吗?”
      “就是睢阳没那么重要,可睢阳里也有那么多条人命啊!这能弃之不顾呢?”
      “在睢阳开战之前,睢阳太守许远明知粮食可能不够用,也拿出去一半了。”
      “难道就是因为嫉妒张巡之能,就要把张巡困死在睢阳城?”
      “他怎么能是这样的人啊,我从前总喜欢跟他喝酒作诗,他一贯自诩文人清流。”
      “所谓的文人清流,就是见死不救吗?那是睢阳啊,睢阳陷,江淮也跟着一并陷落,要不了多久,大唐就会彻底落入伪燕手里。”
      此时贺兰进明的身形摇摇欲坠。
      所有人的话像是刺向他的利剑。
      他知道自己冷心冷肺,也知道自己不如所展示的那般心怀家国天下。
      但这样一贯的伪装被撕碎之时,是格外让人难以接受。
      贺兰进明往李隆基的方向看去,只觉得自己的仕途路大约就到这里终止了。
      陛下或许不会杀了他,但绝对不会再重用他。
      无论是节度使,还是御史大夫,这样令人眼热的官位与他彻底无缘。
      站在贺兰进明周围的人都自发离他更远了一些。
      自此,贺兰进明贴上了虚伪善妒的标签,无人愿意与他交好。
      谁知道他温文尔雅的外表之下潜藏的是什么心思呢?所自己的仕途路真的比贺兰进明顺利,那是否也要一并遭到他的嫉妒。
      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在背后使绊子耍手段的人,是不会有人愿意与之结交的。
      【在贺兰进明精心准备的筵席上有好肉美酒,有美人在侧,丝竹声不绝于耳,而贺兰进明甚至亲自把升官发财的机会捧到南霁云的面前。】
      【贺兰进明的意思非常明确了,你留下是最好,但是让我去支援睢阳,绝不可能。】
      【南霁云悲愤不已,他连筷子都没有碰过,滴酒未沾。在确定贺兰进明的心意无法扭转后,他流下眼泪:“我从睢阳出发的时候,睢阳城中的军民已经断粮整整一个月了,此时他们尚且在城中受着煎熬折磨,我如何能独食面前食物?”】
      【“你有充沛的兵力和粮草,却不肯拿出一丝一毫来借给睢阳,宁肯眼看睢阳沦陷,这绝非忠义之士所为!”】
      【说完,南霁云拿出自己的刀,当场砍下自己的一根手指。南霁云说:“是我无能,没能完成主将交给我的任务,我现在留在这根手指,表明我已经尽力。”】
      【话说完后,他拿着刀,带着跟随自己而来的将士们连夜离开了。】
      天幕之上是漆黑的夜。
      借着倾洒下的一泓月光,能隐约辨得临淮城外一队骑马疾驰的身影。
      在离浮图佛寺不远处,这行人停下了。
      为首的南霁云拿出长弓,满目愤怒与无奈。
      夜已经黑了,但依旧能隐约辨得临淮的轮廓。
      就是这临淮城中的节度使,拥兵而不救,不忠不义,妄为大唐臣子!
      他拉弓搭弦,半支箭矢没进浮图墙中。
      贺兰进明,他记住了这个名字。
      “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可惜南霁云肯定是没有办法完成自己的志向了。]
      [睢阳破了,他和张巡一块死了。]
      [他在这时候就抱着必胜的信念啊,这样坚韧的意志真的让人敬佩。]
      敬佩南霁云的不仅仅是后人,还有天幕下的众人。
      后人仅仅是听到了南霁云死守睢阳,又自断一指的经历,但是天幕下的所有人,在真真切切感受着南霁云所经历的痛苦。
      宇文融像是傻子一样捂住自己的手指,夸张惊叫:“我的手指!”
      哪怕是稳重的李林甫,也不由自主捂住了自己的右手。
      在场所有人都在经历着南霁云所经历的痛苦。
      李隆基并没有苛责宇文融殿前失仪。
      因为李隆基也在捂住自己的手指。
      都什么时候了,还苛责殿前失仪!
      李隆基眼泪汪汪,委屈成一个傻子。
      哦,朕的肚子!
      哦,朕的手指!
      他现在又饿又疼,一双手不知道捂肚子好还是捂手指头好。
      李隆基就这样带着眼泪看着天幕。
      天老爷,他不会就这样死掉吧?
      萧崇看着自己的手,忍着痛若有所思:“还是减轻了……”
      有人问他:“什么减轻了?”
      萧崇是上过战场,挨过刀剑的将军。
      他重复解释道:“手指连骨连筋,断指之痛绝不仅仅于此。”
      韩休惊诧:“难道天幕传递的感受,是已经削弱过的五感吗?”
      这话让所有人都沉默了。
      李隆基流着眼泪。
      萧崇在说什么?这样的结跟疼痛,已经是削弱的五感吗?
      他现在不仅有饿又疼,他还满身疲惫。
      他太累了,他很想好好睡一觉。
      但是李隆基抬眼望了望周围的大臣,哪怕是已经到了致仕年纪的贺知章,都在顽强地站着。
      李隆基检讨自己。
      是他不好,说到底他过的还是太过于舒坦,他没有过过苦日子,现下跟他的朝臣们相比,他实在是太不能吃苦。
      李隆基甚至庆幸,庆幸到天幕讲到睢阳之战的时候,才开始让看天幕之人与天幕里的人互通五感。
      若是最开始就互通,那么封常清和高仙芝之死,哥舒翰之死,还有颜氏一族饱受折磨后而死,他通通要经历个遍。
      挺好的。
      李隆基如是想。
      有对比才有差距。
      这样的苦痛不算什么,现下已经很好了。
      朝臣们也是疲乏不堪。
      但皇帝李隆基都没说什么,皇帝尚且承受这样的苦痛而站得稳如磐石,他们如何能先一步倒下。
      因为与天幕之人互通五感,所有人都设身处地体会到了南霁云所经历的一切。
      而正是因为亲身经历了,他们才知道南霁云所走的每一步,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何等的艰难,是何等的高义之举。
      【但天无绝人之路,南霁云连夜离开了临淮,在经过宁陵的时候,与张巡曾在这里留下的三千士兵会和。于是南霁云带着这三千个人,又重回睢阳城。】
      【这三千士兵是在张巡驻守睢阳前留在宁陵守城的,现在情况紧急,燕军将视线都放在了睢阳身上,这种情况下,宁陵相较于睢阳是安全的。】
      【在南霁云出去借粮借兵的时候,张巡就设想了粮跟兵都借不到的情况,张巡在南霁云临走的时候吩咐他,若是能借兵成功,宁陵的兵力就原封不动,若是借不到,就把宁陵的兵调回来吧。】
      “张巡他竟然还留了后手!”
      萧崇赞道。
      李隆基眼里也满是赞叹之光。
      张巡像是永远能给人惊喜一般,在所有人都以为此战必败的时候,又通过智慧手段扭转战局。
      【可这三千的士兵,在到睢阳城的时候,就仅仅剩下一千了。】
      群臣又是一阵默然。
      只剩一千……
      是啊,张巡总能逆风翻盘,给人以意想不到的奇迹,可这每一次的奇迹背后,代价都是在太大太大了。
      天幕上,是一群牛。
      文武百官揉了揉眼,皆以为自己看错了。
      这数百头牛有死有活,活的,被三千士兵驱赶到包围圈中间,死的,被士兵们用绳子拴着拖在马后。
      无论牛是死是活,都严重延缓了士兵们前进的速度。
      而在前面等着他们的,是围在睢阳城外的大批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