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历史同人] 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 阅读设置
    第148章
      [哈哈哈哈,李隆基怕鬼。]
      [胆小如鼠李隆基。]
      [李隆基:这个破地方我是一天都待不下去了。]
      [怎么会闹得那么严重啊,是不是有人在作怪?]
      [这个史书上没有记载,是不是有人作怪我们现在也不知道了。]
      [真想告诉李隆基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妖怪的。]
      “闹妖怪”这个词在天幕上刚出现,李隆基就浑身紧绷了起来。
      妖怪,什么妖怪,皇城里怎么会有妖怪呢?
      如果有妖怪,那会不会有鬼啊。
      想到了鬼,李隆基的脸色越发不对劲了。
      高力士在一旁注意到李隆基的紧张状态,在后面小声提醒。
      他顾忌到了李隆基的面子,声音小到只有李隆基一个人能听到:“陛下,是东都闹妖怪,我们现在在西都呢。”
      李隆基摸了摸自己屁股下的龙椅,心神因为这句话稳定了不少。
      是的没错,闹妖怪的是洛阳,不是他现在所在的长安。
      李隆基偷偷吁了一口气,悄悄把脑袋上的汗给擦干净,然后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一本正经,正襟危坐。
      谁能想到呢,堂堂天子,九五之尊,居然怕鬼。
      李隆基严守这个秘密,假装胆子很大的模样。
      “哈哈哈哈,李隆基怕鬼。”
      “胆小如鼠李隆基。”
      胡说,不要讲这些瞎话,他才不怕鬼。
      “真想告诉李隆基这世界上是没有妖怪的。”
      没有妖怪?
      李隆基摇头,不信。
      但是,若是为了一己私欲,不管灾荒,执意回长安,这否太任性了些?
      不太好吧?
      【这样的大事李隆基肯定不会单独一个人就决定了,他虽然想回长安,但是他还得跟自己的大臣们商量一下。于是李隆基把当时的三个宰相都叫来了,这三个宰相是张九龄,裴耀卿,还有李林甫。】
      【李隆基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张九龄和裴耀卿持反对意见,这两个人中,又以张九龄反对尤为激烈。张九龄认为,现在正是秋天,百姓都忙着收割粮食庄稼,本来长安的粮食就不够吃了,还要选在这个时候回长安,这不是摆明了扰民?最好还是在洛阳待到冬天再回去吧。】
      【裴耀卿跟着一起点头,表示自己和张九龄的是持同样的观点。李隆基不高兴了,让他等百姓收割完庄稼,那妖怪万一在庄稼收割结束之前就把他吃掉这怎么办?玩归玩闹归闹,不要拿他的性命开玩笑啊。百姓的命是命,他李隆基的命就不是命了?】
      【但因为两个宰相都是反对的,所以当时李隆基没敢说什么。张九龄和裴耀卿以为陛下这是打消了回长安的想法,不觉得有什么异常的,所以也就先后离开了。】
      【对回京这件事,李林甫是什么态度呢?张九龄和裴耀卿在的时候,他是没有发表意见的,等于在李隆基回京这件事上投了个弃权票。但是等到这两个人离开后,他就开始说话了。】
      [李林甫他搞小动作!]
      [因为怕妖怪把自己吃掉就不管农忙农险,不知道说什么好。]
      [李隆基的骚操作一向很多。]
      [可能等到博主讲到后面,我能看到李隆基更多的骚操作。]
      [说不准妖怪就是李隆基的一个借口呢?]
      [是啊,怎么别人不害怕,就他害怕。]
      听到这话,张九龄脸上带着几分不赞许的表情。
      且不说闹鬼一事是真是假,就陛下不管农忙,执意扰民他就是不赞同的。
      更离谱的是,既然陛下把他们宰相召集在一起,有意见也该是当场就说,有问题,说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陛下这是打算闷声憋一个大招,等到上朝的时候再把决定回京的事情说出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李隆基摇头也不是,点头也不是。
      “说不准妖怪就是李隆基的一个借口。”
      他怎么会拿自己害怕的事情当借口呢?
      “怎么别人不害怕,就他害怕。”
      李隆基心里苦,他是真的害怕啊。
      现在好了,不承认他害怕妖怪,他就像个不明事理的昏君一般。
      承认自己害怕,那确实……非常没有做皇帝的面子。
      李隆基准备把锅甩出去。
      天幕说了,世界上是没有妖怪和鬼的存在的。
      那东都闹妖怪是因为什么?谁在搞鬼?
      是不是有刁民想要谋害朕?!
      李林甫更着急了。
      天幕怎么卡在了这里,说话啊,张开嘴巴说话啊?
      他究竟说了什么?能让陛下转变心意,不喜欢张九龄,而更喜欢他呢?
      【张九龄和裴耀卿迈着大步,昂首挺胸离开了。李林甫假装随着他们两个人一起走,实际上装作一瘸一拐的模样,走的很慢。】
      【李林甫边走边嘀咕:“东都和西都都是陛下的,陛下往返于两个皇宫之间,就像是往返在自己的两个家中一样。从这个家回到那个家去,哪里需要选择时候才能出发。”】
      【在李林甫一瘸一拐的时候,李隆基就知道他有什么话要讲,没想到他除了张九龄这个只会跟他对着干,惹他心烦的宰相之外,还有李林甫这样体谅他的宰相!李林甫这嘀咕可以说是嘀咕到了李隆基的心坎上了。于是李隆基伸手把李林甫召回来问:“你刚刚说什么,再说一遍。”】
      【李林甫不仅把刚刚说的话重复说了一便,还提出了扰民的解决办法。李林甫说:“如果在路上耽误了百姓收庄稼,免除他们的赋税以表补偿就好了,陛下想回自己的家还需要问别人的建议吗?我建议,陛下现在就给相关的部门下命令,明天就回家!”】
      【于是在李隆基对张九龄逐渐不满的时候,李林甫在李隆基心里的地位逐渐攀升了起来。张九龄脾气臭说话不好听,还总是要跟他对着干,但李林甫就不一样了,李林甫脾气好,说话好听,还愿意事事顺着他,他喜欢李林甫。】
      李林甫沉默了。
      感觉这个方法也是行不通的样子。
      天幕所说的“口蜜腹剑”原来是这个意思。
      天幕没冤枉他。
      但在现在局势已经变了,陛下对这种甜言蜜语的戒备心相当之高。
      且不仅仅于此,朝廷之上那么多虎视眈眈的谏官,等着抓陛下的错处,他们不仅要抓陛下的错处,他们还要抓朝臣的错误。
      他们那么多双眼睛天天擦的雪亮,没什么事就在找那些“妖言惑众”试图迷惑陛下的害群之马。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要是真的像天幕说的那样做,那就是把自己的小辫子露出来等着别人薅。
      李林甫转头看了一眼宇文融。
      就比如这个看起来脑子不灵光的二傻子,就在等着他犯错。
      李林甫表面上没有什么表情变化,心里却在深深叹息。
      知道了怎么得陛下欢心又有什么用。
      顺着陛下的心意说话,这招在天幕里有用,在现实里可一点用都没有啊。
      宇文融的视线简直黏在的李林甫的身上。
      他的意思相当明显了,说啊,你按照天幕的话说给陛下听,哄陛下开心啊。
      你敢说我就干谏死你。
      李隆基看了看天幕,又看了看李林甫,感觉不错很好。
      给出解决办法,还能让他早早离开洛阳回到长安,谁愿意跟那群妖怪待在一起。
      李林甫真会说话啊。
      “东都和西都都是陛下的。”
      “往返于陛下的两个家中。”
      是啊,都是他的。
      不仅仅长安和洛阳都是他的,这整个天下都是他李隆基的!
      李隆基甚至对李林甫放下了几分心防,只觉的面前乖巧老实的臣子甚好。
      说话好听,事办的也漂亮。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啊。]
      [可惜道理谁都懂,但是大家都爱听好听的话。]
      [李隆基能是“大家”吗?他是皇帝啊,大家爱听,他不能听啊。]
      [李林甫就是这样一步一步闭塞言路的。]
      “就是这样一步一步闭塞言路的。”
      这话把又有几分飘的李隆基给扯下来了。
      李隆基想邦邦给自己两拳。
      你冷静一点,安史之乱啊,你忘啦?
      你怎么敢飘的啊?
      李隆基想想自己如果一步步踏上天幕所说的轨迹,会招致怎样的骂名,他瞬间清醒了。
      天幕的话简直提神醒脑。
      他后怕看了眼李林甫,摸了摸自己的胸口。
      幸好有天幕的提醒,不然他该走在犯错的边缘了。
      至于怕妖怪怕鬼……
      李隆基往后坐了坐,被自己的大龙椅包围的感觉相当有安全感。
      他胆子很大!
      从今天起,他,李隆基,就不再怕鬼了!
      天幕说的,世界上本没有鬼。
      他相信天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