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历史同人] 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 阅读设置
    第88章
      “不仅会写诗,书法也很不错。”
      “他有很多的作品都流传后世。”
      “他音乐素养很很高。”
      李隆基一边傻乐一边记笔记。
      哎呀好了好了,不要再夸了,快记不下了。
      别这样别这样了,可以了可以了。
      不就是会作两首诗,会好多种乐器,写的字也勉强能看吧,然后作曲唱曲一手全包……
      也没有很多优点啦,不过就是比其他皇帝强那么一咪咪。
      不值什么。
      [也不怪他后宫里头女人多啊,代入一下现代,长得不错,家庭条件好的爆炸,自己能力也可以,学习好,才艺多,出手大方,弹吉他、唱歌、街舞样样都行……]
      [想想他月下吟诗的画面,应该也是风度翩翩吧?]
      [好的,我能懂了。]
      [会作诗等于会说好听的话,那不三两句就把人小女生哄得开开心心。]
      [我就说,学霸、弹琴、跳舞这三样随便拿出来一样我都会很喜欢。]
      李隆基听不太懂那些什么“吉他”、“街舞”的,但是他听懂后人这是在夸他。
      哎呀,真的够了,夸夸的话实在是太多了,再多一点他就该惶恐起来了。
      要知道天幕一向是喜欢背刺他的。
      “随便拿出来一样我都会很喜欢。”
      哎呀,怪不好意思的。
      李隆基踌躇下笔,最后还是没好意思把天幕上的这句话给写下来。
      小脸通红.jpg
      李隆基想咬笔杆,又觉得这行为不大妥当,忍住了。
      他开始想入非非,不知道他后宫里的嫔妃们有没有看到,她们看到后人对他的喜欢了吗?心里会更喜欢他一点吗?
      他在他的嫔妃心中,形象有更高大一些吗?
      此时的后宫,诸位嫔妃不约而同摸了一把瓜子。
      赵丽妃看戏.jpg
      “随便拿出一样我都会很喜欢?”
      “最好还是不要了吧?”
      “图他啥,图他以后会丧心病狂把我儿杀了?”
      王皇后看戏+1.jpg
      “三两句就把人小女生哄得开开心心?”
      “是的没错,我赞同,这话说的不假。”
      “但是也即将会三言两语把我的后位给罢喽。”
      刘华妃看戏+2.jpg
      “他月下吟诗的画面,应该也是风度翩翩吧?”
      “嗯,怎么不是风度翩翩呢?”
      “他弃城而逃的背影想必更是风度翩翩呢。”
      三人同步嗑瓜子:陛下在她们心中的形象更矮小了呢。
      张说跟着天幕一块念:“所希光史册,千载仰兹晨。”
      没错,正是这样呢!
      因何要建这丽正书院啊?
      是为政绩,更是为典籍不再散落各处,是为天下学子皆都完成的读书体系,是为那些历经百年筛选下来的好书能长久流传下去。
      书籍字里行间散出的光芒,可化照耀百代千代文人的路啊!
      【河南的一所大学沿用了“丽正书院”这个名字,有弘扬古代书院制的意思。从另一方面来说,张说的志向在某种程度上被后世永远继承了下来。尽管张说与李隆基建造丽正书院并不算什么巨大的功德,甚至不学历史的人很少能了解到这个事情,但从这所学校走出来的每一个学子,想必都会铭记“丽正书院”的名字,它始于盛唐,始于唐玄宗时期,始于张说之口。】
      张说浑身的血液都在加速流动。
      他第一次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自己来这人世一遭不是死了便了无痕迹,他和后世是有着联系的。
      每个人会老去,会死去,可永远有人年轻,永远走人走进这学府,完成他自己的学业。
      丽正书院四个字,让后世出自那个学府的每一个学子都记住了他张说的名字。
      他情绪激昂,高声再次念了一句:“所希光史册,千载仰兹晨!”
      这回念的声音并不想之前那一次,声音小的只有自己能听到。
      这回张说的声音慷慨到整个大殿都能听到。
      一些参与到丽正书院建设的人,也被张说的情绪所感染。
      他们此生恐怕无缘于宰相等高位了,怕是一辈子都不能被记录在史册。
      但是,他们共同参与建设的“丽正书院”四个字长久流传下来,被沿用下来。
      这或许也是另一种程度的被后人铭记吧?
      这句诗,张说拿出了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真情实感。
      以为声音之大传遍大殿,自然也被李隆基听到了。
      李隆基不由往张说那里看去,只见他的好爱卿双手握拳,神情振奋看着天幕,嘴里念念有词,看样子是在反复回味这句诗。
      这句诗是他李隆基作的呀!
      此次天幕的夸奖可谓是出现了自天幕出现后,从神音到弹幕全在夸他的盛况。
      尽管夸的是他的文采,是他的才华,但是那也是夸啊!
      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因为张爱卿他建设丽正书院的建议。
      他被夸是因为他的好爱卿,这如何能不让他对张说更增添一分喜欢?
      现在,他又亲耳听到张说在慷慨激昂念他所作的诗。
      距离天幕把这句诗给说出来到现在,已经有一些时候了。
      张爱卿现在还惦记这句诗,那说明什么?
      说明这是对他李隆基极致的欣赏啊!
      李隆基捂着胸口,感觉到心脏上缓缓流过一道暖流。
      是的,朕想要的就是这样真心实意的喜欢。
      这样的臣子才是不虚伪不做作的臣子。
      张说的此番行为比任何溜须拍马的好话,都让人更欢喜。
      于是李隆基用更热切的眼神看着张说了,这眼神里带着一点点“蓦然回首,知己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慨。
      李隆基的眼神实在迫切,张说感觉背后发毛,从“名传千古”的激动中抽身而出,不解看到李隆基。
      这不解中有茫然,茫然中有心虚,心虚中有怀疑。
      张说挠挠头,他创办丽正书院,不是一件好事儿吗?陛下怎么这样看他?
      这番茫然的样子又击中了李隆基的心巴。
      他就说,张爱卿不是那等溜须拍马之辈,他果然是真心喜欢朕的诗啊。
      啊,李隆基叹了一口气。
      太有才也是一种烦恼呢。
      【李隆基和张说共同确定了建立丽正书院的想法,但是由谁来办呢?这差事自然交到了文人领袖张说的手里。但是创办书院这件事也是不是一帆风顺的。李隆基和张说君臣二人想搞文治,不代表别人也觉得搞文治有用啊。】
      【一个叫陆坚的中书舍人就觉得建书院,请学士很没有用。他认为,这些学士官不怎么大,想必才学也是不怎么样的,就是有那几个有本事的又能怎么样呢,丽正书院里头的学士也不各个都是这样能力突出。尤其是陛下还给他们开这么多的工资,他们每天在书院里修修书,写写字,就能有这么多钱?凭什么啊?】
      此时的中书舍人陆坚只想把自己的身体藏在大家的身影之后。
      他往里头缩了又缩,一直缩到了李隆基视线看不到的地方,才缓缓吐出一口气。
      太傻了,他真的太傻了。
      这话他在心里想象就罢了,怎么能说出来呢?
      当时真是头脑发热气急了,一时冲动。
      要是他知道自己不仅仅是被张宰相骂,不仅仅是被陛下骂,还要被天幕骂,他是万万不会再把内心真实想法给说出来的。
      他小小一个中书舍人,何德何能,被天幕给记住,并单独拎出来讲,放在天幕上全国各地无论大小的官儿还是百姓都看到。
      丢人,真的丢人。
      他都能想象得到那群朋友在天幕结束之后会怎样嘲笑他。
      这事儿也肯定会被当做朝臣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毕竟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中书舍人,比他官大的都能来推搡他一把。
      张说本来在天幕说到“丽正书院的创办不是一帆风顺”这句话就皱起眉头苦思冥想。
      不是一帆风顺?
      哪里不顺了?
      他背后有陛下的支持,以他自己能力去创办一个学院还是绰绰有余的,此外他是文坛领袖,人脉一向是不错的,就是找人来到书院里当学士对他来说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哪里出现坎坷了?
      谁来告诉他?
      直到天幕又说出了陆坚这个名字后,张说才作恍然的样子。
      哦,原来是他。
      他大度挥了挥手。
      这哪里能说是坎坷,顶多是给他添了点儿赌罢了。
      先不说陆坚根本就说不过他,他背后还有陛下的支持呢,发展文治一直是陛下的愿望,陆坚在这个节骨眼跑来说发展文治不对,这不是上赶着撞枪口吗?
      张说回过头,试图找找陆坚的身影。
      陆坚眼睛尖,当即就看到张说回头了。
      于是他把头放地更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