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红楼同人] 荣国府申请退出

  • 阅读设置
    第52章
      “这事暂且搁一搁,你先和妹妹们一起上课,我思量一番再询问先生的意愿,等过年去,我们再议。”
      贾政见母亲没有当即答应,心里很是失落。
      毕竟他能下定决心,拜一个女夫子为师,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他原本想为自己争取一些,瞧着母亲对自己不太满意的样子,却又不好开口。
      正当时,寂静的夜里,外面的吵嚷声各外清晰,似乎有人在痛哭求告。
      叫魂似的,鬼哭狼嚎。
      史苗还没发话,外面值夜的嬷嬷和大丫头便问。
      “这么晚了,外面吵嚷什么?!”
      第42章
      古代的夜,又黑
      又静,就算荣国府夜里点灯,也照不亮多宽的地方,那人哭声穿透力很强,听得人汗毛倒竖。
      外面的人马上出去问发生了何事。
      贾政想说的事,纵使他不想搁下,也只能到此为止。
      不多时,就有人进来回话。
      那人道:“回太太,外面哭的丫鬟,是二爷院里的丫鬟彩荷,说她老子娘快没了,求太太的恩典,出去看一眼。”
      原来是家人没了。
      贾政的丫鬟,史苗不太知道,说出名字来,她也对不上人。
      回话的人显然也料到这一点,继续补充:
      “太太,这丫鬟是到咱们到金陵才买的,赖嬷嬷看她聪明,手脚麻利,拨到了二爷院里,是二爷院里的二等丫鬟。”
      贾政也不知她是谁,他平日不在家中,偶尔回来,屋里的大丫鬟殷勤得要命,二等丫鬟轮不到爷跟前伺候。
      但那毕竟是贾政院里人,闹出事来,丢贾政脸面。
      贾政因今晚遭到母亲拒绝,心里便不太舒坦,还冒出一个丫鬟拆台。
      脸色当下就不好了:“如此不懂规矩……”
      史苗倒没那么无情,说到:
      “就算买身给咱们家,父母亲情的大事,情有可原。”
      嬷嬷们都在等太太示下。
      彩荷是卖了死契的丫鬟,按理说买来的人,就是主子家的奴才,身家性命都是主子的,什么老子娘,当初家中卖了她,就该一刀两断。
      史苗略一思索,安排下去:
      “一码归一码,她今天闹起来的事,日后再处置。今夜让她去,但你们要和她说清楚,近来天寒有各种病症,家中就不派人跟着,送她过去的人,不能与病人家中人接触。”
      红楼梦里面袭人老子娘没了的时候,她回家拿贾宝玉准姨娘的款儿。
      王熙凤又是给大毛衣裳,又交代带铺盖,还要有老妈子跟着回去,摆的十足十荣国府的气派。
      可惜史苗奉行实用主义,比起荣国府的体面气派,她关注的是别沾了什么传染病。
      前儿东城边上贾家族亲的丧事,把史苗吓得够呛。
      虽然目前瞧着城里不像会蔓延什么疫症的样子。
      古代人口流动性低,兴许是因为这个才没传开。
      谁知道呢?
      总之小心使得万年船。
      史苗想了想,又继续:
      “让药房给她包些丸药,她回家期间,月钱不发,至于回来在哪儿做活,到时候再安排。”
      那嬷嬷听了,连忙点头:“小的知道了,太太慈悲。”
      太太慈悲那一句,这嬷嬷说得真心话,这丫鬟真命好,摊上太太这么良善的人。
      若落到别家,莫说回家看老子娘,不得一顿板子都是轻的。
      办事婆子一走,屋里又安静下来。
      关于人命的事,小贾敏乖乖坐着,不再调侃。
      史苗回身,看见贾政脸色,说道:“你院里的丫鬟岗位,自己瞧着调度。”
      贾政躬身作揖:“孩儿知道了。”
      史苗倒想看看,爱面子的贾政会如何处理此事。
      见夜已深,史苗催促贾政赶紧回去,自己和贾敏一处歇下。
      第二天,赖嬷嬷知道这件事,当下就把各个要紧的管事媳妇和丫鬟训一顿,强调了一回规矩。
      就说彩荷如何知道母亲病重,肯定有人从中传话。
      虽说水至清则无鱼,但没有规矩,也不成方圆。
      赖嬷嬷已经出手,史苗就没插手。
      昨夜如果赖嬷嬷在,估计彩荷根本没有闹到史苗院里的机会。
      按理说她应该去求贾政,谁知贾政好巧不巧,刚好往太太屋里去了。
      傍晚,天擦黑时候,出去送彩荷的人才折返回来,赖嬷嬷和史苗回话。
      “太太,送她去的人说,才到村口就听见里面号丧……”
      死生大事,彩荷虽然莽撞,也是一片孝心,可惜没赶上最后一面。
      赖嬷嬷还想说点什么,外面人说贾政来了。
      看他昨晚心事重重的模样,今日再来也不稀奇。
      贾政掀帘子进来,史苗笑着让他坐下说话:
      “你又来找我,有事要说?”
      贾政没有落座,环顾一圈室内,将屋里的丫鬟婆子几乎都扫了一眼。
      “孩儿想单独和母亲说说话。”
      史苗点点头:“都下去。”
      丫鬟嬷嬷们都撤出去,史苗道:“你是想和母亲说什么体己话?”
      史苗话音刚落,贾政就跪下了:
      “孩儿办事不利,母亲早前让我打探的事,办得并不好。”
      如果可以,史苗此刻脑门上肯定插满黑线,外加一滴大汗。
      感情贾政今天黑眼圈这么重,昨个晚上没睡好,就琢磨出了这个?
      他不会以为是因为打探金陵人家的事没办好,所以史苗没有干脆的答应让白先生教他。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史苗亲自把贾政扶起来:“那只是一件小事,探得多少就是多少,读书才是最要紧的。”
      她要把话说清楚:“母亲不是因那个不想你回来拜师念书。”
      “家中有两个女先生,白先生若要教导你,还有你的几个妹妹,我恐她忙不过来。”
      “况且你在书院中,对当今时事格局,能多些了解,她虽然能做文章,我们女子困于后宅,信息总是闭塞。”
      “院试是地域性极强的考试,出题范围和阅卷水平与当地考官息息相关。”
      母亲竟然……贾政一时间听住了。
      作为迈过高考关和考研关的人,就算到了古代,对考试的关注像是融进骨血里,形成一种本能。
      现代人要经历的考试五花本门,左不过就是出题风格、考试题型、出题范围、答题格式、阅卷考官大致方向。
      从小学到大学,史苗经历了多少场考试,人都快考麻了!!
      讲起考试,自然信手拈来,头头是道。
      史苗还在输出:
      “白先生虽然博学,擅长文章,但是等你真到场上,想要好名次,还是在阅卷考官喜好之间,外面书院的先生,必然会对此有所研究,这是咱们家中先生的短板。”
      “莫不如这样,你主要在书院中学习,摸准江南一地考官喜好,记着进学时的不解之处,一段时日回家与先生探讨,等你心中有数,院试前半年左右,再回家中来,让先生给你考前特训。”
      “考前特训,母亲……”
      贾政的表情,从不解到迷茫,当下只剩满满的崇拜。
      史苗反问他:“可是母亲说得哪里不对?”
      贾政连忙摇头:“母亲高见,孩儿惭愧。”
      史苗笑道:
      “你要科举,我这做母亲的,当然要私下琢磨一番,也不知我这个内宅妇人,会不会说错了什么。”
      贾政那脑袋瓜子晃荡得更厉害了,半点没有以前的矜持古板。
      古有孟母三迁,如今他的母亲,竟然为了他,对科举费了这么多心思。
      他竟然还揣测母亲……
      他真是不该!
      贾政从摇头,又换回重重点头:“母亲所言极是,孩儿一定多与同窗交流。”
      母亲一席话,贾政原先阴霾的心绪一扫而尽,从来没有这么阳光过。
      于是贾政高高兴兴的迎接新年,除了和妹妹们一起上课,还和妹妹们一起料理家事。
      照例要预备贾代善的年祭,还有金陵族亲节礼,加上城中各家往来红白事。
      甄家老太太不太好,史苗特意嘱咐可靠的媳妇一连去问了好几次。
      好在老天不收人,甄家遍请江南名医,什么念佛求道施粥积德做了一堆
      甄家老太太身子骨渐渐好起来,反而是赶着回家看老娘的甄家二爷有些不好了。
      万幸府里上下都平平安安的。
      来到荣国府上,木炭供应足够,史苗还特意让人给白琪母女新做了大毛衣裳,白湘湘今年总算没有生冻疮。
      荣国府上下都裁剪新衣,年节赏钱,
      虽然无丝竹宴饮,除夕史苗带着一群孩子,邀上白琪母女,倒也过得热闹。
      用过饭以后,众人都在史苗屋里守岁。
      几个孩子玩谁是卧底玩腻了,又开始打叶子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