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历史同人] 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 阅读设置
    第19章
      历史上的韩信有机会造反、却因知恩而不反,这不能说明在新的环境中韩信依旧不会反。
      不过天幕造成误导也好,应该能抵消不少韩信发现生死不由己控的怒气值。
      多疑帝王仅有的信任,啧,换她也得迷糊一阵。
      嬴政这才发现秦二和扶苏是两个极端,一个极端多疑,一个极端盲从。
      都是为君大忌。
      所幸秦二虽然生性多疑,却是通过“青玉案”这类方式来加强制约,不会妨碍军国大事。
      ………
      “有机会造反还不反,愚不可及!”
      项羽忘掉之前的判断出错,改成嘲讽韩信的鼠目寸光。
      知道自己将会兵败于韩信之手,继而被迫降秦后,项羽就怎么看韩信都不顺眼。
      “秦二能掌控韩信的动向,必然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去驾驭其他的将领,”项梁叮嘱项羽:“若是到了秦二麾下,你不能再这样言无避忌。”
      项羽虽莽,却并非缺智少谋:“叔父,秦二认为臣子都有反意,就不会因为私下的言语而处置我。”
      秦二知道他有机会就会反她,却选择招降而不是杀了他以绝后患。
      足见秦二的自信。
      最终他被秦二封王,而不是再反大秦——秦二真就没给他造反的机会。
      ………
      大秦的将领们并不在乎生死被帝王所控制。
      始皇帝想要杀哪个将军,难道有人敢不去赴死吗?
      “境外蜚鸟多矣!”
      蒙恬等人在乎的反而是这一点。
      巴蜀南越未归,秦二的目光就已然投向大秦之外!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是无数将军的宿命。
      但始皇帝没有这么做,而大秦将来的二世,也不会这么做!
      身为秦将,这是何等大幸!
      更别说开疆拓土能带来的无尽军功!
      即便军功爵制有改,但是改不是废,古往今来,可有将士获得军功却不去赏赐的明君?
      秦二治下,可是有九人封王!
      ………
      秦二“相人”竟如此精准!
      陈平的疑惑迎刃而解,理解了韩信为何做出如此多的“迷惑行为”。
      “幼稚……果然是幼稚!”
      只有孩子才会分不清轻重缓急,只看得到眼前的玩物却不管将来的后果。
      擅自离军咸阳请封,这是幼童讨要玩物。
      不给封赏就要怨恨君王,此为大人许诺却不及时应诺,幼童就会恼怒。
      不反不告,孩童不与同伴顽劣,也不向大人告发,岂非人之常情?
      “大趣也。”
      ………
      正如嬴云曼预料的那样,看到仅对他一人的信任,韩信本就没多少底气的愠怒一扫而空。
      君王待他以诚,他韩信怎么会反?
      韩信甚至认为青玉案的存在是针对其他“有机会就反”的将领,他不过是不慎被人牵扯其中。
      但秦二明辨是非,他无意造反,秦二便帮他隐瞒。
      【作为造反届的扛把子,秦二完全是在以己度人吧——有机会要反,没机会创造机会也要反!】
      【所以秦二从不教育臣民不要反,而是采取各种手段让他们不能反。】
      【嘶,我怎么感觉这是漫星能成官配的根源?】
      【只有兵仙不会反,所以只有兵仙能成为她的帝夫?】
      【虽然很有道理,但秦二和兵仙在一起的契机,经史学家考证,那完全就是场乌龙哈哈哈哈哈哈。】
      【也不能完全说是乌龙,要不是对彼此有好感,又怎么会将错就错?】
      【细说细说,我看剧来的,想嗑真的!】
      【这必须得满足你。要解释这场乌龙,就得从驿站制度的改革开始讲起。】
      乌龙?
      乌龙就是意外。
      意料之外的东西就不是嬴云曼能够推测的东西了。
      不过驿站的改革大概率是往邮政改……
      信件导致的乌龙?
      猜得再合理也只是猜测,她也只能继续看论坛的后续。
      反正在这条时间线上,韩信肯定会成为帝夫。
      这无关嬴云曼喜不喜欢。
      韩信重情又不懂政事,本来就是帝夫的好人选。
      且封王这个鱼饵虽然好用,但灭掉匈奴的功劳就足以让韩信封王,之后要如何调动他?
      这门婚事能完美解决封无可封的问题。
      嬴云曼觉得自己可能真相了。
      那真是一场乌龙吗?
      ………
      又是改革。
      不过驿道由始皇帝建立,只是用来管理各地的信息与物资。
      改革驿道不会涉及到多方利益。
      张良现在看到秦二的改革就得推演。
      他有预感,这些内政最后多多少少都会落在他身上。
      三倍于萧何啊。
      至于“将错就错”,张良并未在意。
      韩信成为帝夫,于国有益。
      ………
      秦人不解扛把子一词。
      但从秦二世三岁开始造反,终成为一代女帝的经历来看,不难猜出它的含义。
      无数反秦“义士”内心悲凉。
      关于下任秦帝比造反者更懂造反这件事,以及可以预料的大量提前归秦的反秦封神榜榜上之人。
      还有提前几十年归心的黔首。
      这反还怎么造?
      ………
      韩信今年一十有八。
      从穷到需要河边漂洗的大娘接济口粮的家境不难看出,他没有婚事,也不在媒官的考虑范畴。
      虽说年少慕艾,可真到全天下一起看他的婚姻问题……
      那真就是无暇顾及个人情感。
      当然,最重要的是经历之前心绪的起伏,韩信对帝夫身份已无反感。
      夫妻之事,怎能为外人道也。
      【冒顿与韩信的第一次交手以惨败告终,果断放弃刚建立的王庭遁入草原,以等待秦军耗尽粮草自行退兵。】
      第15章
      【但冒顿不懂,他这次真正的对手是秦二,一个要在十年内将匈奴彻底纳入大秦版图的帝王。】
      【不修皇宫、不造陵墓、不建长城,国库收入的六成都用来修驰道。】
      【这我知道:要想富,先修路!】
      【叉下去。】
      【这些路就是秦二侵吞匈奴的关键,保障了秦军的粮草供应,也为水源地的争夺打下基础。】
      【改制后的驿站就沿着这些路拔地而起。】
      【驿站不再只邮寄政府公文,老百姓可以通过驿站邮寄私人信件和物品,商人也可以借此邮寄商品。】
      【那个时候敢在匈奴守驿站的秦人也都是猛人,冒顿不是傻子,他看得出驿站是钉在匈奴身上放血的利刃,就经常派人袭击驿站。】
      【守站三年/战死,直系血亲永免徭役,你不懂这条法令在大秦的含金量有多高。】
      【我懂!族谱单开!】
      【那时候想去匈奴守驿站的人可太多了,很多青壮自带干粮都轮不上。】
      【一直有种说法说不是秦二免了秦人的徭役,而是秦人的先辈用命换来了后世的永免徭役。】
      【那也得秦二才会给这个机会啊。你看往前的那些各国的王,谁会因为百姓战死就免他后代的徭役?】
      这论坛是不是属键政圈的,动不动就歪到秦政上去。
      无关风月
      嬴云曼还以为她就要看到和韩信的乌龙始末,结果人家从驿站开始聊起。
      怎么不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讲?
      果然,等死的时间最难熬。
      然而此刻也就只有她还在意什么乌龙。
      十年灭匈奴!
      匈奴之患持续数百年之久,因其逐水草而居的特点,即便中原占据上风也无法深入草原。
      就算是十年覆灭六国的始皇帝,也只能修建长城以御匈奴。
      秦二却敢放言十年吞并匈奴!
      嬴政按在桌案上的手青筋暴起,此刻他仿佛回到誓灭六国的前夕。
      半晌,嬴政收回手,激涌的豪情已然平寂。
      他不再年轻,也没有下一个十年。
      深邃的目光凝视在身侧依旧平静的秦二身上,后者与他对视,黑色的眼睛中没有丝毫惧意。
      一如当年十三岁登上王位的他。
      “不修皇宫、不造陵墓、不建长城?秦二,你不满朕之所为?”
      有太多要对继任者说的话,话到嘴边却只剩一句责难。
      “阿父修建的宫殿足够臣居住了,自然无需再修,”嬴云曼跳过陵墓:“既然要灭匈奴,又何须再建长城,不过是后人戏言。”
      “修驰道则是阿父教臣的。”
      “巧言令色。”
      ………
      秦人最在乎的消息自然就是徭役相关。
      直系血亲永免徭役!
      无数秦人眼中满是血色的渴望。
      按军功爵制,得达到九级的五大夫才能免除徭役,战死后传给儿子也只能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