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红楼]贾璋传

  • 阅读设置
    [红楼]贾璋传 第18节
      正巧,初冬头茬的腊梅开了。
      贾母娘家侄儿保龄侯家办赏梅宴。
      王夫人就去拜托史侯夫人,请她帮忙请了李家人来赴宴。
      请李家人的理由也是现成的。
      这李家人虽是文臣,和勋贵不搭边儿。
      但他家与四大家族同为金陵老乡,有乡谊之亲。
      保龄侯夫人平白无故地邀请李家夫人,也算不得失礼。
      况且,李家心里也有数。
      贾史两家是老亲,保龄侯府请他们,分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赏梅宴当天,王夫人一大早上就起来打扮,浑然是要去打仗一般。
      二房的下人们都知道,二太太这副模样,是急着去相看她儿媳妇,未来的珠大奶奶呢。
      邢夫人也跟着去凑热闹。
      王夫人担心邢氏给她惹麻烦,更担心贾政相看的姑娘不好,她这愚蠢的嫂子笑话她。
      只是她也没有正当理由不让邢夫人去赴宴。
      邢氏是一品的诰命,品级比她高得多。
      而且前两天,邢氏还在老太太面前卖乖,说是要跟着她一起出门,学着怎么相看媳妇。
      以后也好帮衬老太太置办贾琏的婚事。
      贾母还夸了邢氏的贤惠。
      都这样了,王夫人还能劝邢夫人不要去了吗?
      前往保龄侯家的赏梅宴的路上,邢王二夫人没坐同一辆马车。
      她们俩关系不好,坐一起也没话说。
      王夫人坐在自己的车上,和周瑞家的笑话邢夫人:“邢氏那个小家子气的,去了史侯夫人的宴会又能得几分脸面?那般村土,指不定会被人嗤笑成什么样儿呢。”
      王夫人对此十分自得。
      邢夫人出身低,在勋贵夫人们的社交圈儿一直都不大受欢迎。
      在宴会上,王夫人总是能把她这个小家子气的大嫂比下去。
      虽然王夫人很讨厌前头的大嫂张氏,但她不得不说,邢氏和张氏一比可差得多了。
      不过要是问王夫人想和谁做妯娌,王氏肯定选邢夫人。
      谁会不喜欢邢夫人这种比不上自己的对照组妯娌呢?
      到了保龄侯府的花园子后,邢夫人微笑道:“咱们家这么多年没办喜事儿,如今珠儿媳妇定了下来,也是好事。不知二叔给珠哥儿挑了什么样的好女子?”
      王夫人听她明知故问,皮笑肉不笑道:“老爷选的媳妇,定是顶顶好的,以后我也教导她好好孝顺你这个伯母。”
      邢夫人笑吟吟应了。
      心里想,王氏的儿媳妇还敢孝顺她这个伯母?
      只怕那媳妇若敢来大房多串几次门,就没法子在二房舒舒服服过日子了吧。
      王氏可不是个好婆婆。
      这媳妇选得不顺王氏的心意,王氏以后还不得想尽法子磋磨她那个儿媳妇?
      不过这些事情和她没关系就是了。
      她今儿过来,一是要看看王氏的儿媳妇,要是女孩子人品不好,她就白捡个乐儿。
      二是想看看哪家的姑娘性情好。
      虽然贾琏的婚事轮不到她管,可若贾母问她的意见,她也好有些应对。
      说不得贾母就相中了她看中的温柔姑娘、人家姑娘也愿意嫁给贾琏呢。
      她是继母,难为的事总是多些。
      贾琏的媳妇若是个眼高于顶的,她以后得日子就消停不起来了。
      她倒是不怕。
      她有着婆婆的身份压制媳妇,还有亲生儿子做退路。
      继子媳妇和她闹,吃亏的只会是对方。
      但是若有消消停停的日子过,谁喜欢鸡飞狗跳的生活呢?
      没的让她宝贝儿子闹心。
      王夫人着急相看李家姑娘,没时间和邢夫人扯闲篇。
      妯娌两人和保龄侯夫人说了话后分开了。
      李太太对和荣府二房结亲一事评价不高。
      荣国府固然富贵,可那贾政不过五品的员外郎。
      现在两房还没分家,倒是不错。
      可是等到荣国府老太太没了,两房分家之后,贾珠可就只是个五品小官之子了。
      这还比不上他们老爷呢。
      不过她也知道,老爷是看中那贾存周手里老国公留存的人脉。
      那是能让寒门子弟一飞冲天的机会。
      但是李太太是女子,不是满心仕途的男儿。
      她肯定更关心女儿的未来。
      保龄侯府给李家送了赏梅宴的帖子。
      李太太想了想,还是带着女儿李纨来了。
      李守中和贾政都是大男人,不晓得她们女人家的心思。
      李太太作为女人,对此却是一清二楚的。
      李守中没问过她的意见就把女儿许了出去,就够让她生气的了。
      贾政那边儿把儿子的婚事许了出去,想来贾二太太心里也不会没有火气。
      两家信物已经交换,婚事业已无从更改。
      而且……
      她家老爷性子死板清正,恐怕除非贾珠登时死了,否则就算是贾珠此时傻了残了,李守中也得押着李纨嫁过去。
      既如此,李太太就得想法子让王夫人对她女孩儿更满意些。
      她提前教好了李纨如何回答王夫人的问题。
      李纨因为她母亲教她的那些话,心里很是紧张。
      见到王夫人过来,她心底有些害怕,面上却做出稳如泰山的模样。
      李太太提前做好的准备相当有用。
      王夫人过来看到李纨只是清秀的容貌就有些憋气。
      她儿子值得最好的,难道就娶这么一个庸脂俗粉吗?
      可当她扯着笑问了李纨几个问题后,脸色就明显地好转了。
      王夫人问李纨平时在家做什么,李纨按母亲教好的答,说在家里不过是读读女四书做做针线,晨昏定省孝顺父母罢了。
      王夫人问姑娘你今天怎么打扮得如此素净,李纨就回答她就喜欢这样清清爽爽的打扮,不爱那些花儿粉儿的。
      王夫人心里想,这李家的女孩儿还算正派。
      虽说不尽如人意,但木已成舟,就只能这样了。
      主要是,老爷说她爹能在国子监里照顾珠哥儿……
      想到这儿,王氏笑意盈盈地把李纨从头夸到脚,又拔了髻上的如意海棠攒珠簪给李纨戴上。
      保龄侯夫人的客人们看到她们这边儿的动作,心知肚明这两家好事将近,纷纷上前恭喜王夫人和李太太喜得良媳佳婿。
      李太太这时才把心放到肚子里去,贾二太太看起来对她女儿还算满意,总算是不用太过忧心了。
      邢夫人没多说什么,握着李纨的手夸了好些话,也给了李纨塞了一只镯子。
      其实她有点舍不得这首饰,但为了名声,邢夫人就又觉得没什么舍不得的了。
      不过是一个镯子而已。
      和她的名声相比,并不算什么。
      她有了要念书的好儿子,就不能再破罐破摔了。
      她的坏名声之一就是悭吝。
      为了改变别人对她的固有印象,这几年邢夫人有意识地在人前多施恩惠。
      一天两天看不出效果,等到十年八年后,邢夫人就是别人眼里宽和慈爱的好人了。
      所以她也不吝于给王夫人的未来媳妇一点子心意。
      更何况这李家女孩儿的父亲还是国子监祭酒呢。
      以后说不得什么时候就求到人家头上了。
      提前给人家做脸,也不废什么。
      王夫人赠了李纨簪子,这桩婚事就在明面上定下来了。
      贾母在邢夫人夸了李纨的身世人品后,对贾政的眼光也很满意。
      她吩咐王夫人好生置办三书六礼。
      荣国府里,少爷的聘礼和姑娘的嫁妆都是有定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