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 阅读设置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330节
      【阿斗】:李希烈能听劝?若能听劝他怎么会造反。
      阿斗觉得卢杞此番提议当真可笑,这不是让大臣颜真卿去送死么。
      【明眼人多都知道卢杞这个提议分明是让颜真卿去送死。
      当年李希烈为了节度使之位能害死李忠臣,他怎么可能因为颜真卿的劝说就回头是岸。
      但是唐德宗李适竟然同意了,众臣皆反对也没有让唐德宗李适回心转意。
      颜真卿明知自己此去是死路一条,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去之前他给自己儿子家书一封遗书。
      看的出来,颜真卿就没想自己能活着回来!】
      悲凉的音乐响起,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义无反顾的一人走向叛军!
      【李希烈见颜真卿到来,他先给他一个下马威,让一千多亲兵围住颜真卿,刀剑乱舞。
      但是颜真卿却不为所动,继续宣读诰书,劝李希烈回头是岸。
      李希烈铁心造反怎会改正,他把颜真卿扣了下来,因为颜真卿的贤名远扬,李希烈又想策反颜真卿为自己所用,来增加自己的威望。
      但是颜真卿宁死不从,即便李希烈用丞相之位来诱惑他,但颜真卿不为所动。
      最后气恼的李希烈直接挖坑,声称要把颜真卿活埋,但颜真卿仍旧不屈服。
      眼见颜真卿软硬不吃,李希烈终于忍受不住,他假传圣旨,声称朝堂下令让他自缢。
      虽然颜真卿识破,但是李希烈强硬的让宣旨的太监勒死了颜真卿。
      铮铮铁骨的一代名臣就此陨落,大唐又失一贤臣。】
      “儿臣昏庸,不配为君!”李适跪下,重重的给自己两个耳光。
      他没想到自己当了皇帝后会昏庸至此,信奸臣害忠臣。
      【本以为能收复藩镇的唐德宗李适怎么没都没想到局势会变成这般。
      接下来咱们分析分析一起分析分析本就一片大好的局势怎么就变成这般。】
      第320章
      【这次咱们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唐德宗李适失败的原因, 自古至今,战争除了消耗人力还会消耗大量的财力,两者缺一不可。
      就像大宋后期有银子却无人,或者像明末后期国家财政崩溃, 最后都导致了他们失败灭亡。】
      李豫眼神一亮, 心道不愧是神迹, 方才李豫一直问李适, 就想听到这个答案,可惜方才李适迟迟没有说出。
      “财力?”李适一愣, 这是他一直忽略的一点,在他心里只要君主手腕够强硬就能成功。
      【咱们一起来看看这场削藩给唐朝带怎样的经济压力。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德宗李适时期,只要出兵打仗,就会发三倍的工资, 且本藩镇的工资仍旧照常发。
      这就是唐德宗李适时期的出界粮, 之前咱们说过, 因为府兵制和井田制的破坏, 唐朝的节度使才应运而生。
      让节度使自己掌握财政,自负盈亏, 如此朝堂不用再出军饷, 大大的减少了财政支出。
      可出界粮可得朝堂自己出钱。】
      *
      唐太宗, 唐殿
      “还是得有银子。”李泰也跟着他家父皇听完了后世明朝的历史, 也知道明朝最后是穷死的。
      因此李泰深知贸易对一个朝堂的重要性, 可以说是一个朝堂的命门。
      此时此刻,李泰下定决心, 他得出海贸易,让大唐的经济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样日后不论是上位, 他都能自保。
      李泰已经不执着于当皇帝,后世那么多败家玩意,他可不想承认是自己的子孙后代。
      *
      秦
      神迹一提到银子,秦始皇嬴政也不由的想起之前的大唐。
      统一货币后,如今秦朝的贸易蒸蒸日上,秦朝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
      且秦始皇嬴政还改良了后朝的盐政,借鉴么明朝时期的盐引。
      首先,盐的开采权由朝堂掌控,但是贩卖权却下发给合盐商,并设置了专门的转盐使。
      原本秦朝是掌控了盐政的运营,一切盐利尽归官府,虽然短时间内财政大大提升,但夺取的是民间利益。
      听了这么多神迹,秦始皇嬴政也开始思考百姓,一个王朝的灭亡,究其根本还是百姓跟着造反,而他们造反的原因则是活不下去。
      因此秦始皇嬴政下放了贩盐权,但是不允许自己制作私盐。
      商贩可以通过运输粮草到边境得到盐引,如此大大减少了边境的支出,而百姓也得了利益。
      不得不说,这一政策实行后,朝堂和民间的关系明显缓和。
      【但是唐德宗时期的出界粮却加重了朝堂负担,朝堂要节度使打仗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让节度使外出打仗是需要负担军费,正如《资治通鉴》记载,牙兵出征可以获得三倍工资,就和咱们现代的出差补贴差不多。
      朝堂的本意是希望用补贴来刺激牙兵的积极性,从结果是提高了牙兵的积极性,但是弊端也随之显现出来。
      毕竟牙兵们的升迁权都在节度使手里,朝堂无权晋升他们,既然用命换不来官职,为何不保命得银子呢?】
      天幕中出现牙兵的卡通形象,他们衣服上写着“打工人”三个字,然后头顶上则写着“三倍工资”
      【因此唐德宗李适此次战争出现一种现象,他派出去的藩镇士兵,很多就驻兵在本镇境外,反正只要出境了就算出差。
      如此他们就能拿到朝堂的三倍补贴,且不会有太大的阵亡,毕竟保命要紧。
      此举宛如吸大唐血的寄生虫,仗没打多少,但是银子却得了不少。】
      李适错愕,他没想到节度使不但不听指挥,还疯狂的占朝堂便宜,他们怎能这般?!
      “任免权收不回来,又无法武力镇压。”李豫长叹一口气。
      说白了,他们就是欺负朝堂,把朝堂当做大义的幌子和退路罢了。
      看看那些兵败被赶出来的节度使,一个个的逃往朝堂,当真是退有容身之地。
      【阿斗】:总有打下来的藩镇,只要朝堂收回,不就能增加税收么?
      【但是节度使打下的藩镇并不想归于朝堂,而是想占为己有。
      举个例子,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李希烈在攻下消灭梁崇义后想霸占他的地盘,但是唐德宗李适不准,他派河中尹李承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
      如何李希烈想强行占有,朝堂是有动武的打算,最后李希烈放弃襄阳,但是在撤离之前把襄阳洗劫一空,不给朝堂留半分。
      就算不洗劫,终究会有朝堂派去的节度使,只要成为藩镇出兵得加钱。】
      李适的心一点点下沉,他从未考虑过银子的问题,他全部注意力都在对抗藩镇上。
      【咱们再来看看唐德宗李适是如何应战争的开销。
      根据《旧唐书》记载,首先是节流,唐德宗李适先后给官员降工资。
      然后则是开源,第一,加收盐税,每斗盐增加百钱。
      第二,除了长安之外,酒全部由朝堂专卖。
      第三,根据房屋的大小征收税,若敢隐藏自己房产的,发现一间就仗打六十,这算的上最早的房产税了。
      除了房产税还有交易税,就算以物换物也不行,也得折算成银子交税。
      第四,强行和商人借钱的,太常博士韦都宾、陈京认为,钱都在富商手里,只要和一两千富商借钱,就足够军队用几年。
      说是借,其实和抢差不多,商人们损失惨重,他们接连罢市,有的带着资产逃跑,有的甚至被逼的自杀。
      第五,操控物价,低买高出,百姓遭殃。
      如此操作下来,朝堂的国库是充盈了,但是整个大唐王朝的百姓却是怨声载道,朝堂算是失去了民心。
      但是唐德宗李适并不在乎,他赶紧把好不容易筹集的银子全部用到军队上。】
      “你可还记得太宗的话,民能载舟,亦能覆舟。”李豫看向李适,“你让百姓活不下去,他们自然会去投奔节度使。”
      李适也没想到自己会敛财到如此地步,可谓丧心病狂。
      *
      宋
      “怎么感觉这时候的唐德宗和明朝的崇祯皇帝有点像。”赵匡美对比道,他算发现了,大明朝后期的皇帝当真是有特色,在前面朝的皇帝中能找出他们的影子。
      【但是敛财的唐德宗李适并没有扭转局势,九月,被唐德宗李适派出去的哥舒曜大败,没有办法,唐德宗李适只能再派兵去援助哥舒曜。
      十月,唐德宗下令让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带领他手下的到长安。
      接着就发生了著名的泾原之变。】
      提到泾原之变的时候,乐瑶不小心的叹一声气。
      听神迹叹气,李适的心跟着揪了起来,他有种不好的预感……
      第321章
      【根据《资治通鉴·唐纪第四十四》记载, 泾原军是冒着严寒风雨来的,并且多携子弟,为的就是朝堂的赏赐。
      之前咱们说过,只要是别的藩镇过来朝堂便会赏赐三倍的工资, 并且这些泾原军原本跟着刘光喜造反的时候, 唐德宗李适为了策反他们, 还赏赐了他们。
      这次他们是为了朝堂打其他的判军, 怎么想这赏赐也不能少了。
      但是如此的大唐已经不是之前的大唐,首先刘晏被赐死后, 大唐经济每况愈下,虽然有杨炎的两税法,但是杨炎也被赐死,加上这场对藩镇的持久战,大唐国库真的没银子了。】
      没钱!
      两个大字出现在天幕上
      【泾原军到达长安后, 发现竟然一无所赐。且诏京兆尹王浐竟然以“粝食菜餤”来招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