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 阅读设置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131节
      传说中,神迹有眼无鼻,有嘴无耳,可预知天命。
      当年神迹预知杨广为昏君,但隋文帝不忍心废太子,最后果真如神迹所述,隋朝二代而亡。
      明朝众臣没想到神迹会降临大明,不知神迹会预示如何未来。
      有臣子带头跪下,将臣纷纷跪下。
      “陛下,是神迹,神迹降临咱们大明,定是为了平定叛贼!”黄子澄激动道。
      朱允炆听此也激动起来,他直接跪下,“求神迹助我大明!”
      “求神迹护佑大明!”众臣随声道。
      此刻,正在休整的燕军面前也出现神迹。
      朱棣没想到今日的神迹会以如此形式出现,不过朱棣无所畏惧。
      若天下人知天命,他便逆天改命。
      【大家好,咱们又准时见面了,今天继续昨天的话题!】
      【秦始皇嬴政进入直播间】
      【唐太宗李世民进入直播间】
      【宋太祖赵匡胤进入直播间】
      【明太祖朱元璋及众藩王进入直播间】
      【建文年全体进入直播间】
      乐瑶已经习惯粉丝们奇奇怪怪的名字,上次是唐朝君臣,这次又成大明君臣了。
      昨天朱元璋一夜没睡,不想今日一早神迹再先,还在早朝之上,众臣之前。
      朱允炆昨夜亦是一夜未眠,他脑中全是自己登基之后的治国之策。
      若是给他机会,他定会成为第二个汉文帝!
      见到神迹出现在自己眼前,朱允炆第一时间冲到神迹面前 ,他等着神迹对他的宣判,他相信自己定是一代明君!!
      【昨天咱们说道假设燕王朱棣造反失败,朱允炆会不会成为一代明君。】
      *
      建文年
      朱允炆没想到开头神迹就预示燕王朱棣会失败,他激动的直接热泪盈眶。
      心中的堆积已久的抑郁一扫而散,他就知道老天爷会站在自己一边,乱臣贼人怎会成功!
      激动的明惠帝朱允炆似乎没听到乐瑶说的“假设”二字。
      【咱们不说朱允炆压根就没有的武德,咱们就说朱允炆的文治,史称建文新政。
      要是没朱棣推翻朱允炆的政权,建文新政定会执行下去。
      咱们就假设大明一直执行朱允炆的政策,大明会变成什么样呢?】
      朱允炆听到神迹提到建文新政,整个人激动的颤抖起来。
      【首先,作为文治皇帝,朱允炆即位之后立马改了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政策。
      都说三年不改先帝之政,但明惠帝朱允炆刚盖上他皇爷爷的棺材板就立马改政。
      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武治天下、重用武将的传统,而朱允炆则重用文人士大夫。
      这个开局,大家觉的熟不熟悉?像不像自废武功的大怂?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
      “这后朝小儿真有意思,好的不学坏的一样不拉。”赵匡美惊叹不已。
      赵匡美转头看向赵匡胤,“难不成,是咱们大宋的粉丝?”
      粉丝这个词是赵匡美和神迹学的。
      赵匡胤也纳闷,这后世小儿怎么想的?果真是蠢顿如猪??
      赵匡美一拍大腿,“哥,我知道了!你说是不是咱们大宋是不是因为太憋屈,被后人从历史抹杀了,不然这小蠢蛋怎能重蹈覆辙!”
      赵匡胤……
      *
      洪武年,朱元璋
      听到自己刚驾崩他的好圣孙就改了国策,竟然自费武功?
      朱元璋气的牙根痒痒,他昨日竟还对朱允炆抱有希望,此时的朱元璋气呀,他不气别人他气他自己。
      作为帝王他明□□眼如鹰,怎么就选了这么个败家子作为新帝?!
      【朱允炆】:重文轻武如何,大明天下已定,该是休养生息,与民休息。
      朱允炆觉的自己的政策没错。
      【问题是,此时的大明并不太平。
      北方还有外族虎视眈眈,如今的太平不过因为明太祖的余威罢了。
      等外族修养生息,必定会卷土重来,到时候已经自废武功的大明怎么办,学大宋割地赔钱么?
      问题是,大明不如人家大宋有钱。】
      *
      建文年
      众武将听神迹所述,不由叹气。
      他们虽忠于大明王朝,对抗反贼燕王,但新帝重文轻武的确是事实。
      此次若陛下不是听文臣蛊惑,大明如何会内战如此。
      而朝堂中的文臣听神迹如此说,他们却是不服。
      【士大夫为何不可治理天下!】
      文臣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直播间。
      【当然,也有能治国的士大夫,前提帝王得听,就像朝堂也有反对削藩的臣子,朱允炆他听么?】
      这句话,让朝堂的部分大臣沉默了,特别是原来反对削藩的大臣们……
      【咱们继续之前的假设,以治国的朱允炆若是以举国之力平定了燕王朱棣的叛乱。
      按照他之前的政策定会继续削藩,削到一个不剩位置。
      如此,大明北边的防线全部打开,但时候朱允炆以什么抵挡外族,八股文么?】
      提到这,朱允炆一愣,他当真没有想过北面防线的事,不过大明又不是没有将军,派将军去驻守便是!
      【朱允炆】:派其他将军去!
      【长期的重文轻武,谁还想当兵?士气一旦低落,怎么驻守边境。
      倘若北面防线崩塌,外族便直捣黄龙,宛如当年的大宋一般,对外族丝毫没有抵抗能力。
      到时候大明面对的可不是燕王这样的自己人,一旦败了,就是灭国之灾。
      所以,从重文轻武这来看,朱允炆开局就是一个败笔。
      纵观华夏五千年,但凡放弃武力,没一个能得善终,毕竟拳头才是硬道理。】
      众将看着天幕中他们陛下的发言,不知该说什么,轻飘飘的一句派人去守,他们陛下可知守边疆是多么不易之事么?
      【咱们继续说建文新政的第二条,朱允炆直接废除了南北科举,让所有的文人站在同一平台考试。
      看似是很公平,但是南北长久以来贫富差距巨大,导致北方学子接受文化教育的水平大大落后于南方。
      不仅如此,朱允炆还停办了北方各省的官学,所谓的精简机构。
      这一改革,约等于直接放弃了北方学子,如此朝堂全部由南方文人占据。
      如此南北差距越来越大,贫富差距也会越来越大,阶级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不就是贫富差距么,长此以往,北方的百姓岂能不反?】
      卡通朱允炆上线,只见他搂着头上标注南方的文人,而对头上标注北方的文人看偶不看。
      【要说朱允炆这政策真相互矛盾,一面众文轻武,一面又在“文“中分化,不知他到底想干什么。】
      此刻北方学子也在观看神迹,听神迹说新帝取消南北分考制,北方的学子们心里说不出的绝望。
      朝堂是多看不上他们北方的文人。
      【咱们继续说朱允炆的第三条政策,恢复井田制,没错,就是商鞅时期废除,已经被废除了一千多年的的井田制,大开历史倒车。
      这个咱就不多说了,被众朝唾弃的井田制。】
      听到这,朱元璋的脸色已经不能用难看来形容了,他当年怕不是瞎了眼,觉的自己选了个好储君!!
      【对于税收方面,朱允炆全面减免江南地区税收,这条看似很贤明,对百姓好。
      但是自古以来,富足的江南就是税收大户,而朱允炆偏偏在和燕王朱棣打仗得时候减免税收。
      最后导致朝堂要打仗了,但是没银子,要直达打仗中断了军饷是大忌。
      幸好对面是自己的亲叔叔,换成外族试试,怕不是第二靖康耻。】
      “相似,真是极其的相似。”赵匡美再次感叹,“哥,这小蠢皇帝,和雪乡二圣有没有血脉关系?”
      赵匡胤……
      【对了,还有一件事,朱允炆和他们的士大夫们推崇周礼。
      于是朱允炆上位,着实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地名,典型的形式主义者。
      他在短期的时间内,把全国各地的地名都改成了古地名。
      上至大的府名小至就县城的城名,一个不拉,全部更改。
      而且有些地方改一次不行,还要改第二次,浪费了朝堂大量资源,很多地方新官章来不及刻。
      而且改后的名字众人反应不过来,只好在后面加上备注,写上之前的名字,如此画蛇添足。】
      【综上,这只是开国之初,明惠帝朱允炆实行的政策,可惜政策实行不到一年,燕王朱棣造反。
      可想而知,若燕王朱棣造反失败,大明朝继续这些制度,大明的将来会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