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红楼] 贾璋传

  • 阅读设置
    第235章
      郭子守连连点头:“这个主意妙,大家同进同退,受到打击报复的可能也就变小了。如此一来,上疏的人也会少了许多顾忌。”
      最主要的,还是绍治帝本人就有收债的意愿。
      他们上疏,会给绍治帝提供一个重提收债事务的由头。
      这个由头来得十分自然,圆融无比,以他对绍治帝的了解,他们这位新君肯定会喜欢这份大礼。
      贾璋越想越妙,只觉此事成功的几率极大。
      两人对视了一眼,约定好邀请同年议事的时间与接下来的要筹办的事情,又一起拟好了措辞严谨的折子,封存在贾璋书房的密格里。
      “朝廷年终结算之日,就是我等上疏之时!”
      第180章 禀告师祖夫妻闲话,可爱小鸟薛蝌过继
      眼下距离国库收支结算的时间还早, 为了不打草惊蛇、走漏风声,贾璋和郭子守暂时没有把他们的计划暴露出去。
      若要宴请同年,共谋大事, 也要等到年尾再说。
      除此之外,贾璋还把这件事跟杨宗祯说了。
      师门对他有多重视, 有多爱护, 贾璋心知肚明。
      不管他要和郭子守打什么鬼主意, 都不能伤害到师门的利益,更不能伤害到叶师父的心……
      所以,如果师祖他老人家不同意的话, 他会想办法劝说郭兄放弃这件事, 再找旁的机会补偿郭兄的。
      不过, 幸运的是,他们的计谋并不会影响到师门, 也不会影响到朝政, 更不会影响到百姓。
      甚至还对百姓还有一些好处。
      毕竟, 如果他们真能从勋戚手中把钱抠出来,那么国库就能宽松一点了。
      国库富裕了,朝廷才有赈济灾民、兴修路桥水利的余力。
      即便做不到公平地援助每一个地区、每一个黎庶,更没办法实现“大庇天下寒士”的宏伟目标,但是, 只要能让那些被压在温饱线下的老百姓松口气、沾点光,也是功德一场。
      所以杨宗祯并没有阻拦他们的想法。
      这位老人温和地笑道:“放手去做吧, 这件事大有可为。”
      杨宗祯垂眸想着,陛下一定会喜欢他这个小徒孙献上的大礼的。
      在这件事情结束后, 他就可以向陛下进言,任命小徒孙为日讲官了。
      杨宗祯原本还没想好要不要图谋这个位置。
      杨门最近出的风头太大了, 或许陛下会以贾璋太过年轻为由,反对他的进言。
      这对他,对贾璋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可若是贾璋筹谋得当,把这件事情办好了,他再趁机提出这件事,皇帝大抵就不会反对他的建议了。
      毕竟,陛下本来就很喜欢贾璋。
      到时候圣心期许,必然不会觉得贾璋做日讲官会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圣心啊,想到这个词,杨宗祯就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天威莫测,圣心难猜,一个不小心,就是万劫不复。
      杨宗祯自入阁起,就始终保持着如履薄冰的心境;面对两代君王时,更是保持着小心恭敬的态度,与一张始终如一的面孔。
      这很难,但若想身列枢机,就必须做到小心翼翼。
      为了保证杨门后继有人,他在贾璋给他做中书的这几年里,不但给了他很多教导,也给了他很多考验。
      他考验贾璋执政的能力,考验贾璋心术的深浅,考验贾璋权谋的智慧,考验贾璋人品的优劣,考验贾璋底线的高低……
      最后他得到了一个令他十分欣慰的答案。
      那就是他的弟子叶士高眼光极好,看中的弟子,是百年难得的良才美玉。
      多年下来,杨宗祯已经把贾璋视为杨门三代之首了。
      他自然希望贾璋能飞得高一点。
      如今贾璋能琢磨出这样好的主意,杨宗祯心里很欣慰,自然愿意为他撑腰兜底。
      “你们上疏前,我会为你们润色奏折。”
      杨宗祯拍了拍贾璋的手臂:“师门也会为你兜底。”
      贾璋笑道:“我就知道师祖最疼我们这些小孩子了。”
      杨宗祯看着香炉,笑而不语。
      这哪里是他疼小孩子,这分明是人心换人心。
      若不是贾璋待他数年如一日的体贴,若不是贾璋真的把叶士高当做自己的亲生父亲孝敬,他绝不会对贾璋这般纵容,这般扶持欢喜。
      这香炉里的香,是贾璋托王君效王太医配置的养神香;这茶杯里的茶,也是他最喜欢入口的温度。
      他膝下这么多子孙,又有谁像贾璋一样贴心呢?
      别说贾茂行只是在讨好,他这人向来都是论迹不论心的……
      如果你连人家能做到的“迹”都做不到,又有什么资格跑过来指责人家没有真心?
      向师祖禀告过后,贾璋暂时把上疏奏请绍治帝收缴国库欠债之事放到了脑后。
      既然这件事要等到年尾才能经办,那现在多思亦是无益,倒不如好好想想去哪里淘换些螺子黛来。
      那东西珍贵,画眉颜色美丽如黛,最适合他美丽大方的妻子了……
      从杨府回家后,贾璋洗脸后食用冰碗解暑,却听黛玉和他话家常道:“宝姐姐送了信儿来,说她们家二房小爷要兼祧长房。薛太太的意思是,国丧期间不能办酒,就请自家亲戚聚上一聚,凑上一桌酒席。”
      贾璋听到黛玉的话后,轻声笑道:“皎皎随一笔份子钱就好,你也知道,咱们家和二房的亲戚不走动。”
      黛玉点了点头,她本也没想让贾璋去,只是和他说一声罢了。
      “说起来,我和他们家二小姐很是投缘,相处得竟如同天生的姊妹一般。”
      “不过我有些不好意思经常请她过府来玩,毕竟她也要嫁人了,还要在家里绣嫁妆。”
      贾璋拿玉勺舀了一颗剥好的葡萄,喂到黛玉唇边,轻笑道:“皎皎若与她投缘,还是多请她两次来得更好一些。她那未来婆家可不好相与,你给她几分面子,她日后也好过些。”
      黛玉只知宝琴许给了梅翰林家里,倒不知道梅家不好相与的事情。
      此时听到贾璋如此言说,她急匆匆地吞下葡萄,有些担忧地问道:“那梅家怎么不好相与了?”
      贾璋把梅家想要拖着薛家婚事的事跟黛玉细细讲了,然后补充道:“这件事是二哥跟我讲的,他那好朋友卫若梅求到他头上,托他‘照顾’一下梅家公子。”
      “二哥既想帮朋友的忙,又怕被人拿住把柄,这才过来问我能不能帮忙。”
      “我这才晓得这件事,也晓得那梅家有多无情。”
      卫若梅的妻子是王家的大姑娘王熙凤,王熙凤是薛姨妈的侄女……
      想到这层关系,黛玉就晓得卫若梅为什么会帮薛家的忙了。
      至于卫若梅为什么找到贾琏头上,原因也简单得很。
      贾琏在顺天府任职,县官不如现管,若贾琏有意给府学生员穿小鞋,绝对能把人折磨的□□,还羚羊挂角,不着痕迹。
      卫若梅会求到贾琏头上,一点都不让人感到意外。
      “那二哥帮忙了吗?”
      “自然是帮了,你和薛二姑娘关系这么好,若是二哥没帮忙,我哪敢跟你说这件事?”
      黛玉打了一下他的手:“满嘴的胡话,我又不是无理取闹的人,怎会因为这件事情生气?”
      她和宝琴是有些倾盖如故的意味,但宝琴再好,也比不上三哥哥。
      黛玉舍不得让他为难,更不会做出让他为难之事。
      而贾璋亦然。
      他笑着凑过去:“那梅翰林外强中干、老而无用,得罪就得罪了,我看哥哥心里也想帮忙,就没阻拦他给卫若梅行方便。没过多久,梅家就舔着脸求上门去,两家定了婚期,哥哥也发了一笔小财。”
      “所以我才说你不用担心打扰薛二姑娘,若梅家知道薛二姑娘还有皎皎这么一位手帕交,就更不敢得罪她了,这是好事,不是吗?”
      黛玉轻轻点了点头:“如此说来,薛家公子兼祧,对宝琴来说竟是一桩极好的事情了。”
      “我再给他们兄妹添些庆贺之礼吧。”
      虽然她不在意那些外物,但她也清楚,薛家长房和薛家二房的身份是有差别的。
      不说几门亲戚,只说商户户籍,皇商和普通商户也不可同日而语。
      贾璋没反对黛玉的提议。
      虽然他对薛家观感一般,但那只是他的事。
      他不会自大到干扰黛玉的友谊与交际。
      他们都是自由的,从思想到魂灵都是。
      和黛玉商量完礼单后,贾璋从荷包里面拿出一只栩栩如生的檀木小鸟送给她:“我今天回来路上给你买的,我瞧它圆滚滚的很是可爱,一看就知道你会喜欢。”
      黛玉看着那只可爱小鸟,心里确实很喜欢这个圆滚滚的小东西。
      她小心翼翼地把东西接了过来,托在绸缎帕子上欣赏了好一会儿可爱小鸟。
      然后她瞥到了桌子上摆着的小虎头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