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历史同人]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 阅读设置
    第126章
      不仅如此,朱允炆还停办了北方各省的官学,所谓的精简机构。
      这一改革,约等于直接放弃了北方学子,如此朝堂全部由南方文人占据。
      如此南北差距越来越大,贫富差距也会越来越大,阶级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不就是贫富差距么,长此以往,北方的百姓岂能不反?】
      卡通朱允炆上线,只见他搂着头上标注南方的文人,而对头上标注北方的文人看偶不看。
      【要说朱允炆这政策真相互矛盾,一面众文轻武,一面又在“文“中分化,不知他到底想干什么。】
      此刻北方学子也在观看神迹,听神迹说新帝取消南北分考制,北方的学子们心里说不出的绝望。
      朝堂是多看不上他们北方的文人。
      【咱们继续说朱允炆的第三条政策,恢复井田制,没错,就是商鞅时期废除,已经被废除了一千多年的的井田制,大开历史倒车。
      这个咱就不多说了,被众朝唾弃的井田制。】
      听到这,朱元璋的脸色已经不能用难看来形容了,他当年怕不是瞎了眼,觉的自己选了个好储君!!
      【对于税收方面,朱允炆全面减免江南地区税收,这条看似很贤明,对百姓好。
      但是自古以来,富足的江南就是税收大户,而朱允炆偏偏在和燕王朱棣打仗得时候减免税收。
      最后导致朝堂要打仗了,但是没银子,要直达打仗中断了军饷是大忌。
      幸好对面是自己的亲叔叔,换成外族试试,怕不是第二靖康耻。】
      “相似,真是极其的相似。”赵匡美再次感叹,“哥,这小蠢皇帝,和雪乡二圣有没有血脉关系?”
      赵匡胤……
      【对了,还有一件事,朱允炆和他们的士大夫们推崇周礼。
      于是朱允炆上位,着实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地名,典型的形式主义者。
      他在短期的时间内,把全国各地的地名都改成了古地名。
      上至大的府名小至就县城的城名,一个不拉,全部更改。
      而且有些地方改一次不行,还要改第二次,浪费了朝堂大量资源,很多地方新官章来不及刻。
      而且改后的名字众人反应不过来,只好在后面加上备注,写上之前的名字,如此画蛇添足。】
      【综上,这只是开国之初,明惠帝朱允炆实行的政策,可惜政策实行不到一年,燕王朱棣造反。
      可想而知,若燕王朱棣造反失败,大明朝继续这些制度,大明的将来会是如何?】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首先,削藩成功,北方的门户大开,无人驻守,外族借此机会休养生息,并开始南下。
      随后因为重文轻武,明朝武力值大降,抵挡不住已经强大的外族。
      因南北贫富差异,中原分裂,北方起义,加外族南下,大明朝必定往南偏移。
      因减免赋税,外族欺压到国门,无钱赔偿,只能拼命压榨百姓。
      到时候官逼民反,农民起义、南北方大战,外族入侵,明朝分裂。
      最后,历史车轮继续前进,明亡,朝代更换,假设完毕。】
      整个建文王朝都沉默了。
      神迹历史的推演,大明仿佛第二个大宋…
      【朱允炆】:难道反贼朱棣就能做的比我好么!
      朱允炆不服,他还是不服,一切都是假设,都是假的!!!
      【说完假设,咱们接着说说,得位不正的明太宗朱棣,做的有多好。
      首先,咱们先从他的五次北伐说起,没错,五次北伐。御驾亲征的那种。】
      第121章
      【提到明太宗五次北伐, 永乐大帝的戎马一生,不由的让人想起一句话。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五次北伐,踏平了蒙古, 明太宗朱棣成为了第一个病死在北征征途上的帝王, 从马背开始亦从马背上结束。】
      恢宏的音乐响彻整个大明。
      天幕上出现一行大字
      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
      朱棣仰头看着天幕中这句话, 这句话直击朱棣心口。
      为君者,开拓疆土, 亦为江山守到最后一刻!!
      这辈子,值了。
      朱棣的这句话以弹幕的形式发到了天幕中,铁血的红字。
      【嬴政】:好一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李世民】:好一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赵匡胤】:好一个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
      “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赵匡美激动起来, 他上次这么激动还是在神迹说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
      虽然神迹还未开始说这位后世太宗Judy的事迹, 单凭这句话,就足以让人敬佩。
      赵匡美如此, 大明的武将更是如此。
      特别是那些经历了南征北战的将领们, 仿佛又回到了金戈铁马的明初。
      嬴政感叹之后, 不由的又看了公子扶苏一眼。
      他还记得大明出了叫门天子那个败家子, 本以为能出这样昏君的朝代, 先祖定也不如何,但神迹今日所说的这位太宗却让嬴政刮目相看。
      显然, 这位造反的太宗教育也不行。
      *
      洪武年,朱元璋。
      朱元璋没想着他的四子朱棣竟做到如此地步。
      反观自己的好圣孙, 平日对自己孝敬至极的好圣孙……
      朱元璋心中冒出一个想法,自己的嫡长孙怎么就死的那么巧?
      天下真的有那么巧的事情?
      随着天幕中恢宏的音乐。
      大明的地图慢慢展开,北至大漠以北,南至安南。
      只要一看见国土地图,秦始皇嬴政的眼神就会一亮。
      普天之下,该都是华夏之地!
      赵匡胤的眼神中带着羡慕,总有一日,大宋的疆土也会如此!
      偏偏有人却不以为然。
      明惠帝朱允炆眼见面前浩大的地图,满心不屑,以武治国,有何可赞扬?
      【明惠帝朱允炆】:国已安稳,为何要打,劳民伤财,不予苟同。
      【明惠帝朱允炆】:五次北伐,与隋炀帝有何不同?!
      在朱允炆的儒家思想中,以文治天下才是根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大明已经把元朝打败,何苦再发动战争,安安稳稳国泰民安不好么。
      就算对面来袭,和平的议和不好么,为何打打杀杀。
      明惠帝朱允炆的心声也以弹幕的形式发到了天幕上,紧跟在明太宗朱棣的后面。
      二人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文臣自是站在朱允炆一般,江山已定,该是发展文化的时候,以文治国天下太平。
      【众文臣】:支持以文治天下!
      【赵匡胤】:支持个屁。
      赵匡胤一看文臣发言,火气立马上来,何以文治,有足够的底气才是文治的基础。
      【这样的气概这样的心境是朱允炆体会不到的,生于大明鼎盛时期,在他的眼里他的敌人不过是自己的叔叔而已。
      放他去边境待几年便知,和平是用什么换来的。
      讲真要不是明太宗朱棣的上位,延续了铁血大明,朱允炆怎么可能留下“美名”。】
      【路人甲】:要不说烂摊子收拾的太好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唐收拾了隋的烂摊子,现在隋炀帝都被吹成千古一帝。
      【路人甲】:朱棣收拾了朱允炆的烂摊子,被江南贵绅忽悠傻的朱允炆还能被吹捧成汉文帝第二。
      【路人甲】:这么看,要惨还是宋最惨,没人收拾烂摊子,把华夏彻底作没。
      粉丝路人甲就是看不惯后世文人吹捧的这个“明君”,碰瓷真明君的业绩,真不要脸。
      要说怼人还是得粉丝路人甲,乐瑶暗搓搓的给粉丝路人甲点赞。
      【咱们先说说大明王朝如今的局势,看看为何明太宗朱棣要御驾亲征。】
      乐瑶放出一张大明的地图。
      【原本的元朝被分裂成三股势力,分别是瓦剌、鞑靼还有兀良哈三股势力。】
      【李世民】:元朝?
      【赵匡胤】:元朝?
      【嬴政】:元朝?
      乐瑶一直没有理顺朝堂的历史顺序,但是盘点各朝大事的时候都会提一嘴时间。
      目前为止还没有盘点元朝。
      李世民、嬴政、赵匡胤心底一成沉。
      特别是赵匡胤,已知明在大宋之后,元朝又被大明所败,综上,大宋竟然是被外族给灭国。
      彻底把华夏给作没了…这句话单独在赵匡胤耳边徘徊,他整个人陷入到巨大的emo中。
      【所以到目前为止,大明边疆的压力是十分巨大的,一旦外族的这几波势力联合在一起,定会再度南下,平扫中原。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就把自己几个儿子安排在边境,形成防线。
      随着朱允炆削藩,北面的防线算是废掉了。
      除此之外,大明还面对南方的越南的威胁。】
      乐瑶又把地图扩展,标注了越南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