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历史同人] 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 阅读设置
    第71章
      需要注意的是,鸡鸭鹅三种蛋的孵化时间是不同的,这需要从一开始就给它们做好区分。】
      姜叶和江雪给出鸡鸭鹅三者不同的孵化时间。
      诸朝古人们十分羡慕,“也就是说后世的人工孵蛋,只需要操心蛋的摆放,剩下的温度和翻蛋,全都交给机器了?”
      “确实,那么多蛋,人手翻确实费劲。”他们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蛋,而那些蛋,还只是一个智能孵蛋器里面的蛋。
      “这是不是说,后世有吃不完的鸡蛋。”有连鸡蛋都没吃过的人,深深羡慕道。
      要是她们也能吃到鸡蛋就好了,这些人基本都是女孩子,不像男孩子,就算家里贫瘠,可在有鸡蛋的情况下,男孩们也是能尝到的,不像女孩子们,只能闻和看,却从来吃不到。
      “如果我们能掌握孵蛋的温度,那岂不是可以有更多家禽了!”也有人很激动,觉得看到一条发家致富之路。
      他们的话变成评论,然后带动了诸朝更多百姓。
      “没错,只要能掌握孵蛋的温度,家里就能有更多家禽了。”
      诸朝百姓们被激励,纷纷摩拳擦掌。
      看到评论区在讨论大规模养殖鸡鸭鹅,姜叶和江雪咳嗽一声,【关于大规模养殖鸡鸭鹅一事,还请大家冷静,因为养殖要是不规范,鸡鸭鹅数量越多,越容易得病。】
      姜叶和江雪生怕真有观众头脑发热去做,赶紧放出鸡鸭鹅养殖场得禽流感的视频。
      看到养殖场遍地都是死去的鸡鸭鹅,原本还很激动热血的诸朝百姓们像被泼了一盆冷水,“算了,大规模养殖不适合我们,咱们只需要养几只就行了。”
      “对啊,家里的几只死了我都心疼的不得了,不知道死了那么多鸡鸭鹅,那些主人心里得多难受。”
      因为抗风险能力弱,诸朝百姓们纷纷退缩。
      不过尽管打消了大规模养殖的想法,他们对辨认蛋和孵蛋温度依旧感兴趣。
      毕竟成千上万的鸡鸭鹅他们已经不指望,可几只鸡鸭鹅,还是想要的。
      【说完鸡鸭鹅,咱们再来说猪牛羊。
      跟体型小,谷物花费不多的鸡鸭鹅比起来,猪牛羊几个都是粮草大户,在古代一般家庭养不起,基本都是以村为单位,或者多户人家一块喂养。】
      “是啊,我们穷,只能养得起鸡鸭鹅,猪牛羊是养不起的。”
      买猪牛羊的钱他们没有,喂养猪牛羊的大量粮草,他们也没有。
      就是鸡鸭鹅,他们也往往只养一种,很少能做到三种一块养的。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四十五章
      【先来说羊, 羊有绵羊和山羊之分,之前衣服篇说过绵羊毛的毛。
      羊毛虽然不能吃,却也能为人源源不断的提供羊毛为人创收。
      除此之外还有奶, 喝了可以增强人身体免疫力。】
      【然后最重要的就是羊的味道。
      汉字里有一个字名为“鲜”,鲜由鱼和羊组成, 意思是指, 味道鲜美的莫过于鱼肉和羊肉。】
      “鲜确实是这个意思,可是我们这时候的‘鲜’字不长后世那样。”
      字体跟后世有差异的朝代古人们道。
      “羊肉确实鲜美, 让人吃了还想吃。”诸朝贵族们回想起羊肉的鲜美, 不禁赞叹点头。
      至于底层百姓, 他们倒是见过羊,但更多的是一辈子都没吃过羊肉。
      【羊肉细究起来,味道是有些膻的, 不过跟当时普遍腥臊的猪肉,和贵族们也不能敞开吃的牛肉比起来,羊肉在肉食中的味道, 的确算的上一骑绝尘。
      随着时间流逝,古代衍生出许多和羊肉相关的美食, 如羊肉汤、羊肉泡馍等。】
      “咳咳, 咳,牛肉怎么可能随便吃啊!”听姜叶和江雪拿羊肉和牛肉比, 哪怕是锦衣玉食的诸朝贵族们也不禁剧烈咳嗽,强烈反对。
      平心而论, 羊肉跟牛肉比,哪个好吃, 当然是牛肉了, 倒是他们能说大实话吗?不能!
      “猪是什么?该不会是豚/彘吧?”如果猪真是豚/彘, 那味道是挺腥臊的。
      还有贵族们受不了,掩饰性的捂住口鼻。
      “羊肉泡馍味道怎么样?”没有羊肉泡馍的朝代,对羊肉泡馍等美食产生兴趣。
      总之不管怎样,羊肉在古代的地位毋庸置疑。
      【猪在古代被称为豚或者彘,因为其味腥臊,猪肉在古代被视为贱肉。
      至于怎么消除猪肉的腥臊,古人的《易经》中就给出答案:豮豕之牙,吉。】①
      “这句话啥意思?”诸朝底层百姓们听不懂。
      “豮豕,该不会我们想的那样吧……”诸朝读过《易经》,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的读书人脸上笑容。
      【豮豕两个字的意思是被阉割过的猪,整句话意思是没被阉割过的猪牙齿很凶,但阉割以后,猪的牙齿就会变得温顺。
      猪肉同理,没被阉割之前,猪肉味腥臊难以下咽,但阉割以后的猪肉,味道会十分美味不说,还会一心长肉。】
      “果然,可《易经》这句话不是借猪喻人吗!”诸朝读书人们想吐血。
      他们把古籍里揣摩个遍,然后按照自己想法得出不同理解,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句话,还真有字面上的意思。
      当然《易经》的内容有多重意思,可偏偏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没被人放在心上过。
      “阉割后的猪,味道真能变美味吗?”诸朝百姓们迟疑,毕竟猪价钱可不便宜,哪敢轻易尝试。
      【虽然古代关于煽猪,也就是阉割猪的方法出现的早,可对于煽猪这种技术,却没怎么普及。
      很大关系和古代的文化群体有关,古代书籍和文化珍贵,能读的起书的人,自然看不上养猪的活计,也不关心。
      而养猪的百姓们,也没办法得知书上还有让猪肉变美味的办法,彼此之间的信息差,让猪肉味道久久没有改善。
      直到后来煽猪技术流行起来,猪肉才摆脱被人嫌弃的命运,直到今天,猪肉已经成为我们餐桌上常见美食。】
      诸朝百姓被姜叶和江雪口。中的未来说的忍不住流口水,他们十分激动,“猪该怎么阉割啊?”
      他们以前没阉割过猪,不知道怎么办。
      别说百姓们,诸朝贵族们也侧目,毕竟猪肉要是能变美味,他们也能多一道美食。
      帝王们更不用说了,他们想起猪的生育力,猪肉不受人欢迎,是因为其味道,要是解决了味道上的难题,可以想象猪肉以后一定大受欢迎。
      这样想着,帝王们还把目光放到净身太监们身上。
      净身太监们哪里见过帝王们如此信重的目光,他们当即保证,“陛下,这事奴才们有经验!”
      他们人都阉的了,更别说猪了。
      帝王们并不怀疑他们的实力,好歹他们的净身太监还有阉割经验,其他人连阉割经验都没有。
      当然可能只有少数人能对阉割一事坦然以待,等姜叶和江雪讲起猪阉割的细节,诸朝不少男人都又青又白。
      有心想不听吧,怕被人说感同身受,继续听吧,他们身心由外而内的感到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