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三国同人] 女帝我来当

  • 阅读设置
    第380章
      这明明是一个强制性的政策,但事情却进行得很顺利,郭嘉甚至都没有看到什么纷乱,反而百姓很快就被组织起来兑换货币。
      在这个过程之中,百姓可以兑换大昭通宝,也可以在指定地方兑换食盐布匹。
      据说乡里之间也有官吏亲自派遣过去,让百姓兑换更方便,不必亲自前往县城过来一趟。
      这样的效率让人惊叹,如此繁杂的一件事情,竟然进行得有条不紊,这说明昭国官吏上下通达,行政命令能够行之有效。
      这种事情本应理所当然,但实际上要做到的话却是千难万难,尤其在汉朝这个岌岌可危的统治下。
      官吏之间想要做一件事情,想要给百姓修个水利,想要组织百姓开垦荒田,那基本已经做不到了。
      唯一能够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做的事情,也只有收取税赋的时候,但若是到了往中央上缴税赋的环节,那时候依然会出现各种问题。
      明明大家都生活在同样的一片天空下,明明昭国现在学的字也跟汉朝一样,大家都曾是汉朝子民,为什么昭国可以做到这样?
      难道仅仅只是因为昭国擅长商贾之事,所以百姓有钱有粮吗?
      还是昭国选拔人才的方式更为有利,考试这种方法更加公平,所以才有更多的有才之士治理这个国家?
      又或者是因为昭国做到了耕者有其田,所以百姓们才能吃饱穿暖?
      再或者是天命在昭国这一边,所以注定是昭国强大起来?
      郭嘉想了许多原因,这些原因似乎都跟昭国强大起来有关系,但又好像都不是根本原因。
      所以,在马邑县又考察了许久,直到发现马邑县这边开始有消息,幽州已经彻底获胜,昭王即将返回的时候。
      郭嘉亲自去拜访了荀谌,并且将荀彧的信带到了荀谌这里。
      当然,荀谌在幽州上谷郡这一边,所以郭嘉又再次来到了上谷郡。
      第128章
      此时,杨秋已经先行回到了上谷郡。
      她正在和荀谌聊天,先是聊了一下辽东郡的情况,对水军未来的规划,接着两个人又聊了一下洛阳那边的情况。
      “这么说来,关东诸侯实力不济,唯有孙坚足以让董卓忌惮。”
      此时曹操已经兵败南下扬州募兵了,其他关东诸侯依然屯兵在洛阳周围,目前也只有孙坚在战场上表现得勇猛一点。
      “西凉骑兵,素以悍勇闻名于世,其威赫之名,令人丧胆。而关东诸侯虽族势隆盛,底蕴深厚,然其所募之卒,多为初临战阵新兵,实无战场经验可道。
      在凶悍西凉骑前,宛若待宰羔羊,然孙坚所率之军不同,此军久随孙坚南征北战,历无数战火之涤,积丰厚作战经验,实力强盛勇猛。
      因此,当下唯孙坚之军具与董卓相较之力……”
      听到荀谌这一番总结,杨秋突然就恍然大悟了一件事情。
      难怪在历史记载上,袁绍和曹操都在这一次讨董过程当中没有什么出彩的战绩,实在是因为他们募集的兵卒大多都是新兵蛋子。
      这样仓促召集起来的军队,都没有进行过多少操练,在战场上更是对战经验不足,这样的军队去和董卓那群精锐的骑兵对打,那当然是要输的。
      所以袁绍和曹操的实力强大起来,都是后来在战场上通过无数的战争经验积累出来,精兵可不是直接选择高大威猛的人就能训练出来。
      只有在战场上多次拼杀,这才能在残酷的战争当中训练出精兵。
      “友若觉得,这场战争会是什么结局?”
      “董卓已诛洛阳袁氏嫡系,袁绍与袁术皆怀野心,二者今已各拉拢异势。
      若我所料无差,袁术已拉拢孙坚等辈,袁绍现拉拢曹操等众。
      曹操南下募兵,应乃为袁绍所备。关东诸侯内部已生分歧,矛盾重重,此群人必不能统一彼此之势以攻董卓,此战恐怕虎头蛇尾。”
      听着荀谌的分析,杨秋在旁边笑着点头。
      历史上的结局还真是这个样子,二袁直接相争天下,最开始曹操和孙坚都混不上桌,都算是两边的小弟。
      “那么中原那些士族是不是要开始“押宝”了?”
      此言一出,荀谌有点尴尬,但还是对着杨秋颔首点头。
      “天下大争之世,不只是中原士族,关西士族亦将决择。若非万不得已,关西士族不会去中原择二袁亦或他人。
      恰好天子已至长安,故关西士族暂应仍支汉室正统,但若吾等届时攻下关中之地,情况或有变。”
      若不是后来董卓死了,西凉军阀内斗不休,其实关西那些士族不会南下逃亡,也不会去中原讨生活。
      实在是雍凉之地已经被祸害得不成样子了,没有一个雄主可以站起来,将大家团结在一起,所以最后也只能选择中原打出来的赢家。
      “大王是在忧愁雍凉之地的士族该如何处理吗?”
      见杨秋久久不说话,荀谌好奇地问了起来,杨秋先是点了一下头,随后又摇头。
      “友若一向知我,若果真冥顽不化,寻衅生乱,吾唯以刀令其知强权。
      然有时,若仅因理念不一,致众多人才流去中原支持各诸侯,其损失于吾颇大。”
      这就相当于资敌,人家也不挑事儿生乱,就是觉得和你不是一路人,通通跑到中原那地方支持其他诸侯,这就没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