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水浒传+金瓶梅同人] 西门大官人在北宋末年

  • 阅读设置
    第84章
      “乔员外!多有怠慢,还望海涵。”
      “蒋太医!鲍太医!怠慢二位,多多谅解。”
      “云参将!非去(云理守的字)今日也到了,你们兄弟可见着了?”
      “刘中官!薛中官!怠慢之处,您二老一定多多海涵!”
      “张团练!”
      “周守备!”……
      西门卿就如同花丛中的一只美丽蝴蝶,翩翩起舞,自如穿梭,驾轻就熟,雨露均沾地照顾到每朵花——每个客人。
      每朵花——每个客人也都热情地给予回应。
      整个正院的氛围,从西门卿踏入之后,就瞬间热烈起来。
      武松跟在旁边,也会与客人打招呼,却生生被衬得沉默寡言。
      越到后面,武松看他哥哥的眼神就越崇拜。
      西门卿带着武松应酬完一圈,时辰也将将到了,吴月娘派人前来传话,说一应酒菜都准备妥当。
      “那便开席罢!”
      于是众多丫鬟小厮立即动起来,各司其职,安设桌椅的,传菜摆盘的,搬运酒水的……
      不过片刻功夫,游廊、院中和正厅里二十多桌酒席,就都已摆设完毕。
      西门卿又与吴大舅他们一起,招呼众人入席就坐。
      西门卿与武松作为今日酒席主人公,入座正厅主桌主位,陪厅内重要客人吃席。
      重要客人之列,有吴大舅他们这些亲人,以及乔大户、知县李达天、张团练、周守备和夏提刑等。
      早在接待时就已经同客人寒暄过,这会儿入席了便没甚么实际内容可聊,不过是互相劝菜劝酒。
      吃吃喝喝,说说笑笑,热闹又喜庆!
      西门卿不但顾着主桌客人,厅内其他桌的客人,他也不时地劝箸菜、劝杯酒。
      半途他还提上酒壶,捏着酒杯,叫上武松,去外面院子里、游廊上,把每桌都敬上一杯酒。
      敬完一圈,又回到厅内主桌,继续推杯换盏,谈笑风生。
      再次叫武松见识他这个哥哥的左右逢源,八面玲珑。
      他能在景阳冈下的酒家,沽饮十八碗酒,过冈打死老虎。
      却无法像他哥哥这般,周到备至地敬完一圈酒。交际应酬实非他专长。
      ……
      西门卿和武松的拜官/升官宴席,最终圆满结束。
      自此,东平一府无人不知,西门大官人成为了西门提刑,他那结义弟弟打虎英雄武松也升官武(副)提刑。
      第二日,留在府中收拾规整办酒席留下的一摊子。
      第三日,西门卿如约派出来保,去提刑所办理上任履职文书,无波无澜地办好回来了。
      朝廷官府并不会给官员统一发放官服,都是按照规定形制,自己裁布缝制。
      当日晚上,吴月娘就安排赶工缝制西门卿的官服。
      西门卿也赶在出门前,外出巡查了一趟店铺生意。
      其中小名卤味经营状况优异,盈利可观,府中原先的小厮平安将小店管理得很好。
      生药铺不好不坏,管事傅二无功无过,只做了他份中当做的,多一点都没有。
      而以宝箱开出的精油香精提取装备,提取出的精油和香精,制作的护肤品和香水做主打的香腮雪,出了问题。
      账面上盈利倒没问题,只是客人抱怨甚多。
      不是这个说某小二收受贿·赂却办不成事,买不到限量款,就是那个说某小二带客插队。
      西门卿开掉了三个店小二,又罚管事的来保媳妇一个月奖金,以儆效尤。
      等官服缝制完成,西门卿巡查店铺也巡完了。
      官服既成,西门卿试过后也就收起来,归入行李包袱里,打算出去勘察选址圈建盐场时带上。
      到时若有需要,官袍披上身,能省许多功夫。
      五月初的天儿,暑热难当。
      西门卿带上提刑所分派的两个护卫的兵士,与应伯爵等七人一道,告别家人,离开清河。
      踏上勘察选址、圈建盐场的路途。
      他们将先往棣州,再去沧州。
      作者有话说:
      沧州是个故事多发之地[笑]感谢在2023-01-15 20:40:32~2023-01-16 20:36:4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飄泊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韩恪 30瓶;ww 10瓶;24159215 5瓶;酒十三 4瓶;LuckyT99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5章 到无棣县
      ◎一番敷衍的试探◎
      棣州, 无棣县,碣石山北境的鬲津河沿岸。
      西门卿有历史金手指,知道元太宗时, 在此地建了海丰、海润、海盈三处盐场。
      按图索骥,他就带着应伯爵一行人, 日行夜宿, 走了几日, 直奔此处。
      选址在此处圈建盐场, 有利有弊。
      利在于,无棣县煮海为盐历来已久。
      最早记载可追溯至周朝初年,至西汉时在此地置盐官,再到魏晋时有盐民修建盐神庙。
      如今这里已具备盐业基础, 有熟工盐民, 不用为人手操心。
      弊在于, 正因此地盐业发展已久, 盐民祖祖辈辈皆生于此, 久而久之必已结成大小团体。
      团体内互帮互助,同进共退。
      若有那能干滑耍的,脱颖而出做了私盐贩子, 抑或出个盐枭都不奇怪。
      盐民有了领导者, 也就容易形成规模化、团队化、专业化的团体,也必将武装化, 并拥有一定的暴.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