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三国同人] 香草门庭

  • 阅读设置
    第147章
      荀柔远远就望见自己参与搭建的低矮的草庐。
      三位堂兄已决定三年孝期,要倚墓而居,守在伯父墓旁。
      这间草屋,墙壁不以泥封,全以木石茅草,不置陈设,因为要“寝苫枕块”,即睡芒席,枕土块。
      虽《礼》中是这样要求,不过荀家墓地与高阳里相距不远,每日往来也很容易,连族中都并非都全都自守严苛如此。
      但三位堂兄既已决定,荀柔也无言劝说。
      况且,他们心情哀痛,他又如何不能理解。
      远远望见那处丘土,伯父沉睡之地,荀柔神色也默默黯下来,丧礼之时,那种哀痛酸涩的心情,似乎又上心头来。
      他记得伯父许多话和神情,然而,在记忆最深的,还是幼年之时,他靠在小哥哥荀彧身边,睡意朦胧之迹,耳边悠扬起伏的经书。
      那是他的童年。
      他尚且如此,三位堂兄心情只会更甚。
      “阿叔?”“阿叔。”
      荀襄、荀欷童音清澈,将他思绪唤了回来。
      他眨眨眼睛,将眼中湿意尽去。
      故去的人,已经故去,活着的还要前行,这才是所谓家族传承延续。
      “阿善来了。”
      荀衍最先听见动静,出来迎接。
      他身穿着粗麻的斩衰之服,手执苴杖,面容消瘦许多。
      “休若兄长。”
      “阿兄又忘记,如今当叫阿善含光了。”荀谌比他后一步出来,对荀柔点点头。
      再他之身后的荀彧,瘦得厉害,穿着并不贴身的丧服,显得形销骨立。
      “含光。”荀彧眉眼轻轻带起一丝温度。
      荀柔垂眸,“节哀”“勿损”这样的话,荀彧自然比他记得更清楚,轻飘飘的说出口,哪又有什么分量。
      他只伸手握住他的小哥哥,那双带着笔刀茧和箭茧的手,真的瘦得太多了。
      “休若阿叔、友若阿叔,文若阿叔。”荀欷和荀襄放下食盒,一道行礼。
      “乖。”荀谌伸手摸摸两个小朋友,“又随你家阿叔一道来啊。”
      先往墓前祭拜,再归庐中。
      荀柔将带来的,加了牛乳的五谷粥,从食盒中取出。
      依《礼》他们如今只食粥,不食酒肉,不食盐、菜。
      “替我们谢谢采姊,劳烦你又辛苦一遭。”荀衍温和道。
      “哪里劳烦,”荀柔道,“家中也是如此饮食,不过加一勺水而已,我每日也本来就要来祭拜伯父的。”
      如今主食就这几样,不是干饭干饼就是稀粥。
      “早上前来拜祭那位长史已去?”荀谌问。
      荀柔点头,“守丧之家,不好留客,他来有话便说,说完自然就走了。”
      荀衍与荀谌对望一眼,他们如何不知这位长史,是为堂弟而来,然荀柔既然称守丧之家,显然对方无论有什么目的,都已拒绝。
      “公达,丧期短,大概不久就会归京。”荀柔说着,又把王谦告诉他关于十常侍封侯,赵忠拜车骑将军,张温退凉州叛军之事,结合他知道其他消息,一一道来。
      “如此,大将军处境颇为艰难。”荀谌道。
      “也未必然,”荀柔解释道,“天子虽重宦官,但除非下定决心要废皇子辩,否则不会废何进…其实,京中情势再如何,我以为如今并不重要。
      “凉州叛军虽退未散,其首领仍能聚众,不久恐怕就会卷土重来。今年天子,为修南宫,加天下田赋,又加劳役,天下苦之,又要兴乱。
      “颍川虽还太平,但南阳与陈留,俱有将乱之兆,家中还是要再做准备…若是再有战乱,颍川这般太平之地,赋敛必重,恐怕也未必能安。”
      “已至这般地步?”荀彧低声道。
      “未雨绸缪,总要先做准备。”荀柔神色不变。
      “好。”荀衍干脆点头,俊美眉宇消瘦得凌厉,“家中、族中之事,多托赖含光,若有需要,我家中从人,尽可调遣。”
      “族中近来多颇不心安,需得安抚,”荀彧轻声补充,“此事唯弟所能,且勉力为之。”
      “是,弟必不负所托。”荀柔躬身下拜。
      事已说完,饭还是要吃的。
      荀柔摸着碗边微凉了,便让荀欷荀襄在周围拾些柴,烧起土灶将粥加热起来,再陪三位兄长食毕,这才收拾东西回家。
      “文若,”荀柔走后,荀谌望向弟弟,“你与阿善,可是有什么不谐?”
      他先前还说兄长称呼不对,此时自己都又忘记了。
      “并无。”荀彧轻摇摇头。
      荀谌张了张口,最后没有再问。
      无论是荀彧还是荀柔,他们若真是要藏心不言,他知道,是问不出结果的。
      “无论如何,我们都是兄弟。”荀谌最后只这般道。
      “阿兄这是何意,”荀彧抬头,眉目平和,“我们自然是兄弟。”
      …
      “…所以,那些孩子,你从冀州带回来的,如今已有一年,你到底是何打算?”
      荀采直截了当问道,“你带他们回来,并不是为了给家里添人口吧。”
      第84章 世范
      自然不是。
      虽然并未刻意选择,但能在短时间内学会洛阳雅言,规范礼仪行为,这些孩子绝非庸人,其父母能脱离疯狂热烈的宗教气氛,也绝非短视毫无心算之父母。
      他们如今大多成了孤儿,被荀家收养,但荀柔从未想过将他们变成家中的奴仆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