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历史同人] 太子的作精胞弟

  • 阅读设置
    第172章
      后来……小公主没了,他是唯一知道她走不出来的,所以给别的公主送好吃的好玩的,总会额外送一份到她这里,却不说是给谁的。
      他还会记着每年小公主的生辰和忌辰,亲自来陪她用晚膳或者说说话,一字不提为何而来,却句句都是宽慰与关心。
      保宁他真的是一个很好很贴心的孩子,虽然他们不是母子,但他却对自己尽了连亲生子女都做不到的孝顺。
      “额涅,我——”胤禛嘴唇颤抖着,突然忘了自己要说什么,从回宫至今,一直没有表现出多少情绪的他,突然开始掉起了眼泪,一颗接着一颗,停不下来。
      佟佳氏张了张嘴,她实在是没有办法发出声音,睁开双眼已经耗尽了她全部的力气。
      “我……一直把您当作自己的亲额涅,一直都是。”胤禛声音颤抖,目光却很坚定。
      佟佳氏小幅度地点了一下头,眼泛泪光。
      她怎么能不知道。
      胤禛这孩子自幼不爱说话,总是板着一张脸,看谁都是冷冰冰的,连他的生母德妃都说他捂不热,天生一副冷硬心肠,其实他也会悄悄向她撒娇,要她抱。
      学会了认字,背书,第一个跑回来装作不经意地在她面前展示,他写的一封信是给她的,亲手画的第一幅画是她,学会的第一首琴曲是专门在她生辰那日,献给她听的。
      这个孩子有多好,只有她知道。
      诚然,保宁是最暖心的、她最想拥有的孩子,但胤禛才是她最放心不下的孩子,他的喜恶都太过极端,这不是什么好事。
      他与德妃的母子关系一直未能缓和,这是她最牵挂的事情,她不在了,将来谁来照顾他关心他?她有很多的话,想叮嘱他,但又苦于开不了口,来不及说。
      只能看着他掉下两行眼泪,带着遗憾和担忧最后看了他一眼。
      最后是胤禛自己从里面打开了寝殿的门,胤祾来不及问,就听见他开口宣布。
      “皇后于申时,崩——”
      伊人已逝,活着的人才是最伤心的。
      以前不知道珍惜,失去之后才意识到,原来她对自己那么重要,康熙整整掇朝五日,期间又为他的第三任皇后写了许多的挽诗,情真意切,悲痛萦心,久久无法释怀。
      佟佳氏谥号孝懿,康熙把自己对孝懿皇后的愧疚尽数转移到了跟她相关的人身上。
      她的阿玛佟国维被封为一等公,世袭罔替。母亲赐了诰命。
      有太监在守灵时躲懒,被康熙给发现了,于是皱着眉下令:“责打二十板子,即刻丢出宫去。”
      平日里他是不会这般严苛的,胤祾刚想说话,被太子一把拽了回去。
      “皇阿玛正在气头上,你此时撞上去,非但救不了那人,连你自己也会受牵连,保宁,听话,别让我担心。”太子可太清楚他这位皇阿玛生气时的作风了。
      胤祾只得忍了下来,事后叫人给那太监送了些药和银钱。
      康熙为孝懿皇后伤心,一直抑郁寡欢,这个时候,是最容易激怒他的,有经验的御史会刻意挑这个时候,参奏自己的政敌。
      就比如说,二十多年前在国子监读书的某御史,就参奏了他的老同窗:“一国子监生员名为洪升,此人国丧期间,在其府内私演戏剧《长生殿》,实属对先皇后大不敬。”
      《长生殿》说的是安史之乱前后,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纠葛。前期二人缠绵悱恻,后来玄宗却下令,让贵妃吊死在马嵬坡。
      这剧情正好撞在康熙的枪头上。
      “好啊,读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此等不忠不孝的人,实在不配再继续留在国子监,革去他的监生资格,不许他参加科举。”
      转眼间,树上的绿叶渐渐变黄,已经入秋了。
      使团四月出发,索额图与佟国纲回京时,已经是九月,整整历时半年。
      索额图明显瘦了一大圈,他一个人应付俄国使团,遇到不少阻碍和刁难,这半年来丝毫不敢懈怠,生怕无法完成康熙交给他的任务,无颜回京面圣。
      此次使团办完事情回京,沉寂了两个月的康熙龙颜大悦,对使团一行大加封赏。
      索额图这回是实实在在重回权力的巅峰。
      在这之后不久,参倒了明珠的新任左都御史郭琇又有了新的大动作。
      “启禀皇上,微臣要弹劾高士奇,高士奇与原任左都御史王鸿绪等人结成死党,二人联起手来招摇撞骗,大肆收受他人贿赂,出卖皇上的日常起居,偏爱喜好,以及在南书房的言行举止。除此之外,他还犯有欺君之罪、假公济私罪、诬陷大臣罪、利用职权谋私罪,详情都在奏折内,请皇上过目。”
      二人原是有些渊源的,高士奇入仕前,在索额图门下做幕僚,后来是索额图把他举荐到御前。可人人都知道,高士奇曾在索额图落难时,出言讽刺过他。
      二人积怨已深,这该不会是索额图指使郭琇参的高士奇吧?
      不怪朝臣们如此猜想,就连康熙脑子里也闪过这个念头。
      康熙把看过一遍的折子合上,示意梁九功把它递给高士奇。
      “高卿,郭琇的折子你自己也看看,若有冤屈,尽管辩驳,朕自会秉公处理,绝不会冤枉了你。”
      康熙是想保住高士奇的,此人文章诗赋都写得极好,人也机灵,不论是出塞还是南巡,他每一次都会把高士奇一同带上,闲时有高士奇侍奉在侧,是极其让人愉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