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历史同人] 开局给古人盘点美食

  • 阅读设置
    第237章
      作者有话要说:
      苏轼:这样的迷弟不太想要啊…
      第123章 乾隆年间清朝宫廷食单
      【除了爱作诗以外,乾隆的另一大爱好……
      另一大爱好真的是人神共愤。】
      -
      “快说,你的另一大爱好到底是什么!”
      “啊!疼疼疼!阿玛,您轻点掐,儿子脸都肿啦!”
      被四爷掐着脸蛋的弘历眼泪汪汪的,他怎么知道他还有什么除了作诗以外的爱好!
      斗蛐蛐算不算?
      况且,就连作诗,都不是他现在的爱好,阿玛真是可恶。
      四爷看着天幕眼睛疼,但又不得不看,自从知道以后是自己登上皇位后,还是有些窃喜的。
      可没过多久,就放了弘历这个极品来辣他的眼睛。
      这时苏培盛走过来道:“主子爷,陛下宣您与四阿哥一同进宫。”
      得了,一起去挨骂吧…
      【你知道没有被污染过的快雪时晴帖,长什么样子吗?
      你知道乾隆,他到底有多少印章吗?!】
      -
      乾隆帝看着天幕,被气得吹胡子瞪眼:
      “什么叫没被污染过?我有多少印章,印章怎么啦?”
      富察皇后看见乾隆暴跳如雷的模样,轻笑道:“四郎快别气闷了,看看天幕到底想说些什么吧!”
      刚才还气炸了的乾隆一秒变乖巧:“都听皇后的!”
      【据不完全统计,乾隆本人共有一千多方印章,且每一枚印章的使用频率,都极高。
      其中乾隆最喜爱盖章的,莫过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了。
      事实上,于诗歌一道乾隆的偶像是苏轼,而书法之道偶像嘛,那必定得是王羲之。】
      -
      苏轼:嗯?还有别的偶像?
      【自从乾隆登基后,他就拥有了清朝历代帝王积攒下来的宝库,宝库里头的好东西可不少。
      乾隆某日扒拉出了快雪时晴帖等帖子后,惊为天人!当即下令,要给这些帖子们建一个专门存放的屋子。
      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三希堂!
      之后,乾隆就在他的三希堂开始大肆赏玩起了快雪时晴帖,帖子一共才二十八个字,可乾隆前前后后就盖了一百七十多个章!】
      -
      刚写完快雪时晴帖的王羲之,闻言差点抖落了毛笔。
      谁?是谁给他的帖子盖了一百七十多个章?
      王羲之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哪里能盖得下一百七十多个章,岂不是整页纸层层叠叠的全是红印章?!
      【好在乾隆还没有丧心病狂,没有直接在字体上盖章,而是给帖子前后都加了副页,前头盖不下了,就盖在副页上。
      除此以外,乾隆足足给这帖子题词题了六十三遍。
      六十三遍‘乾隆到此一游’,外加一百七十多个章,连同二十八个字组合在一起。
      这画面太美,一般人还真的不敢看。】
      -
      为了让辣到更多人的眼睛,天幕放上了快雪时晴帖,当然是被乾隆霍霍之后的版本。
      平行时空中的书法爱好者们,看完无一不捶胸顿足。
      你收藏归收藏,盖章归盖章,可你盖这么多章算是怎么回事?
      当然,最恼火的人莫过于刚登基的雍正帝,他很不理解,自家儿子往后怎么是这样的德性?
      【当然,忽略乾隆这盖章狂魔,清朝还是有许多美味的。】
      别啊,别忽略啊,继续展开说说啊!
      怎么不说说他的功绩,只说了诗词印章?
      乾隆出奇的愤怒!
      【有些点心,是自民间传入宫中,而有些美食,则是从宫廷逐渐流向民间,甚至一直流传至今。
      华夏的饮食文化,自古就呈现出包容万物之态。
      饮食文化,讲的是饮食,却也是人生,在酸甜苦辣中,寻求佳境,一向是华夏人们的美德。
      可惜的是,能流传至民间,又流行至现如今的美食做法终究是少数,更多的精致美味,还是永远的留存在了宫廷中。】
      -
      “呵!不就是食谱嘛!朕多的是啊!来人,令御膳房整理出最全的食谱呈上来,越快越好!”
      乾隆因之前的印章事件很是气愤,听说宫廷食谱在后世失传了之后,乾隆的小脑筋又开动了起来。
      “小李子,你说我在食谱上盖章,会不会如同快雪时晴帖一样,被后世之人好好的保存?”
      哎哟…送命题,李玉觉得后世百姓保留快雪时晴帖,是因为王羲之写得好,不是陛下盖章盖得好啊!
      不过实话当然不能说。
      “回主子爷,奴才有陛下盖章的食谱,那必须得镇馆之宝啊!”
      “哈哈哈!小李子,你啊可真是…”
      虽然油腔滑调的,但能直戳乾隆的心窝子啊!
      陛下一声令下,稀罕的一幕出现在了清廷中,御膳房的厨子们,与翰林院的学士们聚集在了一块。
      每个厨子跟前,都有位学士在奋笔疾书,厨子说着美味佳肴的制作方子,学士听写方子。
      厨子讲到激动处,嘴皮子动的贼快,许多他们觉得习以为常的步骤漏了说,大学士们只得硬着头皮拼命问。
      “然后呢?过了一遍水怎么就熟了?!没有调味这能好吃吗?”
      “哎,你们这些文人就是麻烦,不就是过水后放入碗中,再另起一锅烧热油浇淋至上头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