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历史同人] 开局在春秋战国直播历史

  • 阅读设置
    第170章
      【再然后,将大转轮小小地倒转一下,接着再顺转一下,就能让纱线从锭杆钩上脱下。最后,放下锭子的压板,让锭子与锭杆同轴转动,把纱线卷绕到锭子上。】
      【如此,整个过程就大功告成了。】
      【接下来就是拉起小走车上面的压板,让粗纱进一小段料,重复以上的过程,就可以把粗纱纺成细纱。珍妮机的纺纱原理,即是如此。】
      春秋末期的某一时空里。
      墨子也在独自记录。
      他打算等《工业革命:珍妮纺纱机》的视频结束,天幕开始播放史前文明、原始部落的时候。
      再去找鲁班探讨一下。
      相比于他们这个时代,后世两千余年的珍妮纺纱机,结构确实要相对复杂。
      它所需要的构成组件,还挺多的。
      不过,如果真的被他们成功造出来了,那也是非常令人欣喜、自豪的一件事。
      墨子专心致志地书写誊抄着,尽量从天幕的述说、文字与字幕里,择出关键的部分。
      他没注意到的是,随身的小型光幕上。
      聊天页面,忽然出现一个小红点。
      【人们热衷于使用珍妮机,起初是在诺丁汉,后来是在兰开夏。】
      【珍妮机使得大规模的织布厂得以建立,只要有一个工人管理,就可以比旧式纺车多纺纱许多倍。到了1788年,英格兰大约已经有两万台机器在运转。】
      【珍妮机造价便宜,不需要很大的力气就能操纵,而且体积小到足以安装在家里。它很好地融入了工业的架构,而使得纺织工可以跟上织布工的步伐,增强了家庭经济。】
      【不过,珍妮机纺出的纱线非常柔软,所以只适合用作纬纱,而经纱则不得不在手动轮上纺制。虽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但却也仍然需要使用人力,无法使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里解放出来。】
      【下一期,我们说说蒸汽机的发明。】
      光幕之上,宫商羽做了一个再见的手势。
      各历史时空的人们记录着、记录着,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他们怔怔盯着碧空。
      光幕上一片空白。
      啊!!没了吗!这就结束了吗?!
      齐桓公、齐景公等人痛心疾首,我们连旧式纺车都没有啊!珍妮机要怎么制造啊!
      那什么英格兰,你们竟然有两万台?
      好气哦。
      管仲、鲍叔牙、宁戚,晏婴、田穰苴、梁丘据等人,分别在各自时空,安慰自家君主。
      您如果想想,那是1788年的英格兰。
      是不是就好受很多了呢?
      毕竟我们,现在还在公元前的时代:)
      不管怎么说,他们还是非常期待“珍妮纺纱机”在春秋战国时代的诞生。
      这机器,只要有一个人管理即可。
      那得多省人力啊!!
      更主要的是,它可以比“旧式纺车”多纺纱许多倍,比起手工纺纱,岂不更是不知凡几!
      秦始皇注意到一个细节。
      珍妮机,使得纺织工可以跟上织布工的步伐。
      这么说在珍妮机的发明与普及之前,织布工的效率更高一些?纺织工跟不上?
      也就是说,他们早就有了织布的工具吧?
      秦始皇开始思考,在他们大秦,建立大规模官营纺纱厂、官营织布厂的可行性。
      至于那最后一句:蒸汽机。
      天幕说珍妮机虽然效率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但是却仍然需要使用人力。
      “无法使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里解放出来”。
      莫非,这蒸汽机就可以?
      这个叫做“蒸汽机”的东西,可以让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里解放出来?
      秦始皇的思绪纷飞,而这时候的天幕上有无数条半透明白色弹幕,迅速飘过。
      密密麻麻,数不胜数。
      很多人都没有记全,在天幕上到处寻找学霸笔记,互帮互助,互相借鉴、参考。
      结束得太突然了!我们都没反应过来!
      老师!PPT没抄完啊!
      现代,宫商羽忽然打了个喷嚏。
      作为一名深耕于中国古代历史的up主,在摇到西方史选题的时候,并没有极尽具体地展开。
      宫商羽:只稍微科普一下吧!我的粉丝群体应该都是来看中国古代史的!
      宫商羽:自信.jpg
      但是……
      为什么弹幕和评论一片哀嚎?
      春秋时期,鲁班快要哭了。
      他一开始有多自信,现在就有多伤心,完了完了我好失败怎么办。
      墨子会不会笑话我。
      正在这个时候,墨子给鲁班发了许多资料。
      鲁班看见墨子的小红点,斟酌着打开一看,上面是一些图片与文件传输。
      这些资料非常详尽、完整,而且还包括了战国以后的手摇纺车、锭子等内容。
      鲁班点进其中一份图片,其中的白纸上绘制着手摇纺车,还写着手摇纺车的介绍。
      他细细阅读,发现应该是先将众多的竹片或者木片制成轮辐,固定在轮轴上。
      然后,用绳索或皮带绕在轮辐的顶端凹槽处。
      这样构成的“虚拟圆”的上顶点与下顶点伸出与锭子连动。
      纺纱的时候,用手指拨动轮辐。
      绳索或者皮带就在轮辐的顶端开始传动,带动锭子运动,从而实现纺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