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历史同人] 开局在春秋战国直播历史

  • 阅读设置
    第118章
      范蠡、子贡、墨子、鲁班等人,听到这里各自暗暗惊讶:这样还费时费工?
      耗费的人工很多???
      他们沉思半晌,默默回想自己时空里的“手抄”速度,不禁两行热泪。居然还有更省时省力的?
      刘彻与嬴政,也是眸中一亮。
      后人不愧是后人,在省时省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肯定还有更加高效神速的方法。
      那应该便是“活字印刷术”吧?!
      这些人都想到这里,脑海里也随之飘过先前的图案,那是一个个刻有文字的小方块。
      回想起来,那些文字也是凸出来的“阳文”。
      果然,天幕上的画面,转化为与他们脑海里的十分相似的图片,也就是文字小方块。
      那些文字小方块的材质,看起来并不像是木头的质地,似乎更像是一种泥制的。
      在图片的右边,浮现出“活字印刷术”的字样。
      【宋代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一种胶泥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是用胶泥刻字,一个字刻一个印,然后用火烧之,让胶泥变得坚固。沈括的《梦溪笔谈》就有记载:“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烧制好胶泥之后,准备一块铁板,在铁板上铺一层松香、蜡与纸灰合成的粘合剂。然后将刻有文字的胶泥依次排放。等到粘合剂冷却,就用平板将字面压平,让刻字胶泥在铁板上固定住。最后便是如同雕版那样,开始印刷了。】
      鲁班连连赞叹,竖起大拇指:妙啊!
      这样的活字制版,可以随时拆版、拼版,这些刻有文字的胶泥,甚至还可以重复使用。
      不仅如此,肯定也更加利于存储。
      比起雕版印刷术,这样的活字印刷术,确实是更好、更妙,更上一层楼!
      范蠡与子贡也禁不住点赞:绝了。
      不错!太好了!他们还觉得,自己可以同时准备两块铁板,一块付印,一块排版。
      如此轮流排印,便更加高效!!
      孔子欣喜地点点头,他之前还在想,有些书的字数那么多,要雕好久好久才能雕好。
      活字印刷术,不错!!
      范蠡:是的。我之前在想,要是哪部书只印了几次,市场反馈不好、不再印了——
      那雕好的木板,岂不是白雕?!
      范蠡看完“雕版印刷术”之后,便想到了这些。如今他又看见“胶泥活字印刷术”。
      胶泥的材质,会不会容易碎呢?
      范蠡是要经商、批量生产,自然便要考虑到在这些过程里,方方面面的细节与问题。
      随即,只听一阵天音,徐徐道来——
      【由于是用土来烧制,因此泥活字是很容易破碎的。后来,元代的王祯将泥活字改为木活字。这种方法是先在整块的木板上刻字,既而将木板逐字切开,切成小块,修理整齐后便可使用了。】
      【王祯的这种木活字,用来印刷六万字的《旌德县志》,一个月可以印刷一百多部。】
      范蠡先是会心一笑。
      听到后面,他微微一怔,六万字的内容,一个月可以印刷一百多部。这是何等神速?
      他思考了下,因为还没有使用过雕版印刷,所以只能与手抄的速度进行对比。
      比手抄快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改良后的“木活字”,确实应该会比原先的“胶泥活字”更加耐用。这也是效率与成本问题。
      墨子:木活字,倒是不错。
      而且先在整块的木板上刻字,刻完了再切成单独的文字块,这种思路也非常好。
      听起来,印刷的速度也是非常快。
      但是为啥你们从“胶泥活字”到“木活字”,居然要隔了朝代那么长的时间啊?
      ——胶泥活字,是宋代的毕昇。
      ——木活字,是元代的王祯。
      这两个朝代要是不挨在一起,那就更说不过去了。或者该不会是宋朝跟秦朝一样短命吧!
      鲁班:附议。明明“雕版印刷”就是用木板。
      为啥从“胶泥活字”到“木活字”要跨越朝代?
      他们忽然同时想到了一个可能性,难道胶泥活字或者活字印刷术,存在某些局限性?
      然后,在那些时期,其实还是用雕版印刷术比较多?仔细想想,不无这个可能。
      苍穹之上,出现一种排字的“转盘”。
      那是一种简单的装置,由底架承托着一个圆形的转盘,转盘里摆放着活字字模。
      伴随着天音与仙乐,转盘兀自转动的时候,响起一阵清脆的、咔咔的音效。
      【除了“木活字”之外,农学家王祯还发明了一种排字的转盘,我们称其为“转轮排字盘”。】
      天幕的画面放大,可以清晰地看见“转轮排字盘”里面,木活字依韵摆放。
      随后,转盘咔咔地转动起来,一只简笔画卡通右手在上面移动,检取所需之字。
      墨子的眼前一亮:这确实是我没想到的!
      就说,文字浩如烟海,如果要做成活字,每次印刷都要排一遍,这工作量也挺大的。
      万一下次又要印,岂不是又得排一遍?
      如今有了转轮排字盘,舒服多了……
      鲁班亦是赞叹不已:这位元代的农学家王祯可以啊!木活字、转轮排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