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大明国师

  • 阅读设置
    大明国师 第290节
      虽然姜星火关于所有个人和国家未来的预测,都是来自历史记载的。
      但问题是,朱棣不知道啊!其他人也不知道啊!
      他们所了解的信息,就是姜仙人能够预测未来,虽然这种预测未来,会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不是随心所欲的。
      但他们并不知道,姜星火预测不了被改变后的未来。
      所以这份敬畏,会始终存留在朱棣等人的心中。
      “那接下来,朕需要怎么做,才可以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朱棣此刻迫切的想要知道这个问题。
      文官系统,难道真的是无解的吗?
      难道大明的未来,就要被这群虫豸给玩到亡国吗?
      当下来看,哪怕是考成法,可只是起到了一点限制作用。
      “很简单!”
      姜星火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他们失败,是因为他们都不懂得一个道理,所以才会在与文官系统对抗的过程中被猜透,随后输掉。而只要懂得这个道理,自然就能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
      听见这话,朱棣顿时一愣,显然他不明白,姜星火这话里面到底蕴含着什么深层含义。
      “道理?”
      “对!”
      “到底是什么道理?”朱棣眉头微蹙。
      “不必纠结这个问题,只需要按照我说的方式去做,很快就会懂了。”姜星火答道。
      “那行,那你告诉朕,朕要如何做?”朱棣开口说着,目光灼热,似乎很期待姜星火接下来的答案。
      “先闭上眼睛。”姜星火看向了朱棣,轻声说着。
      听见这话,朱棣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就闭上了双眼。
      哪怕双目失明,从个体武力上来说,朱棣这种一流武将都能轻松对付十个姜星火,所以朱棣并不担心,闭上眼睛后,姜星火会对他不利。
      “现在我们两人之间,伱能看到我在干什么吗?”
      闭上眼睛的朱棣听到姜星火的问题,微微蹙眉。
      这是什么废话?
      我都闭上眼睛了,如何能看到你在干什么?
      可当朱棣刚要把这话说出口的时候,突然间,朱棣的脑海中划过了一道闪电。
      闭上眼睛,就看不到了。
      那如果朕能让文官之间互相闭上眼睛看不到,是不是就可以控制文官系统了呢?
      可是,又该如何让文官之间互相闭上眼睛呢?
      在朱棣闭目陷入沉思当中的时候,他的耳边响起了姜星火的话语,一语点醒梦中人。
      “信息隔绝。”
      这句话,瞬间提醒了朱棣。
      对啊,只需要让文官之间,互相不知道对方跟皇帝说了什么信息,自然会产生猜忌,如此一来,文官系统就会争相围绕皇权,还有谁能够威胁到自己?
      朱棣睁开了双眼。
      映入他眼帘之中的,依旧是神情淡然的姜星火。
      朱棣怀疑,姜星火刚才可能什么动作都没做。
      可他闭目的时候,却并不知道姜星火做了什么,而是在不断地猜疑。
      这就是“信息隔绝”的效果。
      现在,朱棣感觉整个世界都变了样子。
      朱棣深呼吸了一口气,感受着脑海中那种被点拨后的“顿悟”感,不由地下意识想到,曾经发疯的道衍和张天师,还有愿为姜师门下走狗的夏原吉。
      虽然自己没有那种触动心灵的感悟,但仅仅是这种层面的顿悟,就已经让朱棣觉得念头通达、神清气爽了。
      诏狱,难道就是悟道之地?
      一个奇怪的念头,从朱棣的心头升起。
      不待朱棣继续思索,姜星火干脆说道:“而想要达到信息隔绝的效果,也很简单,只需要在中高级文官中颁布一项制度即可。”
      “什么制度?”朱棣下意识问道,同时心中暗暗揣摩,姜星火即将提出的制度,是否真的如同他猜测的那样,是为了防止文官系统内互相串联,影响朝廷决策。
      “密折制。”姜星火平静的吐出三个字。
      “密折制?”
      朱棣愣住,他万万没有想到,姜星火竟然会说出这三个字。
      “这不就是唐朝在徐敬业举兵反武之后,武则天接受鱼保宗的建议设置的匦检制度?”
      所谓“匦检制度”就是武则天规定了无论贵贱亲疏,都可以通过向铜匦里投书告密,并且任何人都不可以干预,告密者还会有丰厚的奖赏。不但如此,武则天还亲自接见告密者,如果告密之事属实,那么告密者便可以破格升官,即便所告非实,也并不会受到惩罚,因此四方告密者蜂起,在这个制度施行的初期,武则天曾先后接见近一万名告密者。
      朱棣蹙眉道:“唐朝的匦检制度虽然能起到信息隔绝的效果,但结果就是让整个朝堂人心惶惶,告密他人一言一行的行为,不仅颇为令人不耻,而且长期以往,则是道德沦丧、风俗败坏,更不利于朕治理国家,切不可行。”
      姜星火的手指,一下下有规律地敲击着座椅的扶手。
      “谁说是匦检制度了。”
      “那这个密折制是什么意思?”
      姜星火开口道:“所谓密折制,便只有皇帝特许的中高级官员才能上密折,缮写时须亲自为之,不可假手于人,一切听闻皆可上报,写毕将奏文写在折迭的白纸上,再装入特制皮匣,皮匣的钥匙只有两把,一把在上奏折官员手中,一把由皇帝保管,除此之外任何人都无法开启,密折写好后,官员自派亲信家人送抵京城,不可扰累驿站,直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
      见朱棣神情所有所悟,姜星火的心中闪过了一丝莫名的情绪。
      姜星火给朱棣提供了“密折制”这把有力武器对抗文官系统,甚至冒着在一定时期内极大加强了皇权的风险。
      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推行变革。
      密折制与考成法将形成一套组合拳,彻底打趴文官系统。
      否则,按照朱元璋杀了一茬又一茬,文官系统都能重新抬头的尿性,不靠着新制度一次性把文官系统打疼打趴,想要推行触犯了他们利益的变革,是绝对不可能的。
      而且,只要姜星火能够种下出新时代的种子,这颗种子迟早会生根发芽。
      到了那时候,皇权被推翻同样也会变成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彼时有没有密折制,又能改变什么呢?
      思虑周全后,姜星火复又说道。
      “既然讲到了文官系统,那就不得不说起一个说法了。”
      “什么说法?”
      “未来的大明,亡于天灾,亡于流寇,亡于三饷,也亡于.东林党。”
      闻言,朱棣的眼神中流露出了不加掩饰的杀气。
      东林党,是个什么东西?竟然敢成为大明灭亡的诱因?
      朕,必将绝此后患!
      第271章 可惜水太凉
      “东林党,到底是什么东西?竟然能覆灭大明?”
      寒风吹过,朱棣龙袍上绣着金色的五爪金龙随之浮动,仿佛冷眼睥睨着隐藏在未来的敌人。
      作为帝王,朱棣可以容忍大明灭亡于所谓的李自成流寇起义军之手,毕竟,这几乎是历朝历代都逃不过的宿命,要么亡于起义,要么亡于篡位,要么亡于外敌入侵,绝大多数都是这三个结果。
      甚至从朱棣的性格来看,亡于起义,都比孤儿寡母被人篡位强。
      被人篡夺江山,再按个屈辱性的封号苟活下去,反而不如堂堂正正地站着死。
      而东林党,按朱棣的理解,似乎就很像是在内部篡夺大明的组织。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朱棣也没理解错,姜星火马上就印证了他的观点。
      “东林党是在二百多年后,以江南士绅为主形成的官僚政治集团,名称来自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江南士绅们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了《东林会约》,规定每年举行大会一、二次,每月小会一次,把读书、讲学与讨论庙堂局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姜星火缓缓说道。
      听到不是篡夺大明的组织,朱棣非但没有松一口气,反而更加眉头紧皱。
      因为这个所谓的“东林党”,虽然明面上没有篡夺大明的江山,但这种士绅集团抱团形成团体的危害,朱棣一清二楚。
      这相当于,在江南又多了一个不是小朝廷的小朝廷!
      “竟然敢公然藉由读书讲学的名义抱团营私?”
      朱棣不满地问道:“地方官府不管吗?”
      姜星火笑了笑,道:“不管,而且大力资助,因为地方官府同样是东林一派,他们的利益立场是相同的。”
      “一丘之貉!”
      朱棣的目光阴沉。
      大明,以科举取士。
      这就注定了,民间讲学这件事,是极为敏感的。
      可以讲,但绝不能扩大化,乃至形成南宋那种大规模的书院化。
      否则,讲学的院长,就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朝廷官员,成为幕后宰相。
      而且即便不说书院的高层,单说书院本身,也是会出问题的。
      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什么是江湖?
      这里的江湖,指的当然不是打打杀杀的武夫们,而是范仲淹所谓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如果让一群身处江湖的读书人聚在一起,那他们不讨论点大明庙堂的事情,反而奇怪。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